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當前新型金融管理體系結構建設的研究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混業經營體現了金融市場內部相互溝通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混業經營是適應跨國公司和大型企業集團實施多元化經營和大規模資產重組的要求而出現的一種主流趨勢,有利于促進金融資本更好地服務于產業資本。發展混業經營,允許金融企業和非金融企業相互持股,有利于改善金融服務,優化金融企業的資產負債結構,增強其國際綜合競爭力。混業經營與分類監管可以相得益彰。
按現行有關法規,我國目前實行銀行、證券、保險和信托分業經營與分類監管的體制,商業銀行在境內不得從事信托投資和股票業務,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我們認為,這是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健全、信貸需求膨脹、不規范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過快、金融風險較大等特定條件下的正確選擇。近年來,這種選擇對規范金融程序、防范金融風險等都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變化了的情況也在呼喚我們適時作出新的抉擇。“十五”時期我國應逐步考慮構建混業經營與分類監管相結合的新型金融管理體制,這是關乎“十五”時期我國金融業能否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第一,社會資金供求的市場調節機制和政府宏觀調節機制基本建立,為混業經營創造了十分良好的外部條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曾出現了幾次需求過熱、信用膨脹、價格漲幅過高的不利局面。總起來看,主要原因是在傳統經濟體制占主導地位和短缺經濟條件下,企業和地方政府忽視結構調整,通過非法融資渠道,盲目擴張投資,從而導致金融秩序混亂,“瓶預”制約突出,供求總量嚴重失衡。經過6年多來的艱苦努力,我國的經濟體制、經濟運行機制和宏觀調控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為混業經營創造了十分良好的外部條件。一是長期困擾我國的短缺經濟狀況已不復存在,買方市場初步形成,擴大內需已成為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戰略性選擇。二是國有企業轉機建制和政府機構改革取得重要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基本建立,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三是金融體制改革步伐較快,整頓金融秩序取得顯著成效,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過程中,國有商業銀行的內控機制建設明顯增強。四是中央銀行金融調控手段的市場化改革有了實質性突破。如借鑒國際經驗,以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和風險管理取代貸款規模指令性管理,大幅度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適時多次降低存款貸款利率,擴大中小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范圍,穩步推進貸款利率市場化進程。五是努力拓寬融資渠道,積極發展股票、債券、投資基金等直接融資方式。
第二,混業經營體現了金融市場內部相互溝通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
金融市場由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組成,二者之間及其內部各子市場之間必須通過合理渠道相互溝通,協調發展。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并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分業經營。目前我國在金融市場領域推行的一些改革措施,如開辟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合法融資渠道,允許其進入同業拆借市場進行信用拆借、債券回購和現券交易,以股票質押取得融資;允許保險公司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回購交易,以及允許保險資金通過證券投資基金進入股市等,都直接向混業經營方向發展了一大步。這可以說是對金融市場理論認識深化的結果。
第三,混業經營是適應跨國公司和大型企業集團實施多元化經營和大規模資產重組的要求而出現的一種主流趨勢,有利于促進金融資本更好地服務于產業資本。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決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經濟,金融服務必須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而進行相應的拓展和創新。跨國公司和大型企業集團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往往是多方面的,出于業務便利和財務經營保密等方面的考慮,一般都優先選擇能夠提供優質全能服務的金融機構作為其主辦銀行。混業經營在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發展歷史最為悠久。進入90年代以來,一向堅持分業經營的美國、日本等國家也紛紛解除禁令,鼓勵其大中銀行向混業經營方向發展,以適應經濟全球化和資產重組的要求。當然,在混業經營體制下,也不是說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全方位開展業務,除了少數金融寡頭外,大部分金融機構仍是以一業為主或單業經營。
第四,發展混業經營,允許金融企業和非金融企業相互持股,有利于改善金融服務,優化金融企業的資產負債結構,增強其國際綜合競爭力。
目前我國正面臨加入WTO的挑戰,首當其沖的就是金融保險證券業。雖然我國金融保險證券業競爭力低下有多方面的原因,如經營體制不健全、不良貸款比例較高、營銷方式落后、經營規模偏小等,但實行分業經營體制和不允許企業和非金融企業相互持股無疑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我國近幾年來新組建的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和今年以來證券公司的增資擴股主要是允許企業投資入股,即產業資本進軍金融資本。這為金融市場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剝離不良資產,化解金融風險,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先后成立了資產管理公司,實行債轉股。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金融資本進軍產業資本。國內外經濟發展的實踐已經并將繼續證明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相互融合,有利于推動經濟與金融的良性互動。第五,混業經營與分類監管可以相得益彰。作為金融企業應根據自身優勢和客戶要求,確定適合各自的經營發展策略和發展重點,以體現靈活、開放的原則;而作為政府分設金融監管機構,同有利于對各類金融業務提出符合實際的發展戰略和監管對策。這也是大多數國家所采取的一種常見的金融管理體制。
根據以上論述,特提出如下建議:
1.適時修訂《商業銀行法》,逐步推行混業經營,鼓勵產融結合,允許有條件的金融企業穩步開展混業經營,大型商業銀行可以直接持有一定額定的企業股份,培育具有國際綜合競爭力的金融企業,積極應對加入WTO后的挑戰。為此,必須重建銀行內部機構,大力充實產業分析和項目評估力量,使金融業人員對產業經濟的技術水平、工藝流程、合理經濟規模、管理模式、國內外競爭與盈利狀況、發展趨向等方面都有一個較為準確的把握,逐步培育一大批曉市場、懂技術、會管理的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金融企業和銀行家,促進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良性循環。
2.借鑒國際規范,協調發展貨幣和資本市場,消除溝通梗阻,提高整體效率。在貨幣市場方面,一是改革結算方式,大力推廣使用資信良好的企業或銀行簽發的商業票據,建立全國統一的票據市場;增發短期國債和企業債券,為央行運用再貼現和公開市場業務手段創造條件。當前可考慮允許現有房地產公司和汽車銷售商以現有房屋和汽車為抵押,滾動發行商業票據,以消費者分期付款收入為償還保證。二是繼續擴大同業拆借市場參與主體,保持拆借規模較快增長。在資本市場方面,一是目前我國直接融資的發展一定要以確保間接融資這個大頭的穩定為基本前提,避免顧此失彼,得不償失。二是通過配售、回購等方式,在充分保證原有股東利益的基礎上,逐步平穩解決國有股的上市流通問題。三是積極發展產業投資基金,特別是高科技風險投資基金,培育高技術產業,促進產業升級。
3.積極推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加強銀行內控制度創新。全面實行審貸分離和貸款責任終身制。根據績效原則,減少冗員,改革人事和分配制度,實行職位能上能下,工資能增能減。把防范金融風險與增加盈利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資產質量和利潤目標的雙向考核,健全約束與激勵機制,賦予基層信貸機構相應的貸款權限,使金融從業人員既有壓力,更有動力,不斷開拓新的貸款增長點,改變當前不少銀行簡單地通過提高貸款條件消極防范風險的不恰當做法。同時,加強以企業為重點的資信評價體系建設,依法制裁逃廢債務行為,探索增強居民個人信用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大力整飭社會融資的外部環境。超級秘書網
4.健全中小金融機構,全面發展各項金融業務。一是在進一步整頓金融秩序的同時,鼓勵地方政府和企業大力發展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規范化中小金融機構,重振其經營活力,充分發揮其在滿足中小企業和居民個人貸款需要、促進金融競爭、改善金融服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針對存款向國有商業銀行集中、存貸款不匹配的狀況,綜合運用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建立存款保險和再保險制度,增強中小金融機構的貸款能力支付能力,有效防止局部金融風險的擴散。三是大力扶持綜合類證券公司,繼續發展證券投資基金,顯著提高機構投資者比例,促進證券市場平穩發展。四是采用國際通行的營銷方式,加快發展各類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降低經營費率,規范發展信托業。
5.改革金融機構設置,支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金融機構要適應中央銀行監管體制改革的要求,跳出政企不分的“網絡經濟”,按經濟區域合理設置分支機構,拓寬服務視野,積極發展投資銀行業務,支持企業跨地區、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國界重組并購,促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努力盤活存量資產,逐步解決我國企業條塊分割、盲目重復建設嚴重和規模經濟效益低的不合理狀況。
6.轉變經營觀念,創新金融服務。努力通過經驗、技術、管理、信息等的輸出,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逐步改變商業銀行利潤主要依靠傳統存款利差的方式。在繼續發展金融批發業務的同時,注重開拓居民消費信貸、信用卡等零售業務。充分運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加快各銀行信用卡、儲蓄卡的聯網進程,為客戶提供優質、快捷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