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稅收政策與稅收理論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稅收理論
(一)公平優先原則
。正義有兩個原則,第一個是平等自由的原則,第二個是機會的公正平等原則和差別原則的結合。三者之間是詞典式序列,不可逾越。而其中的關鍵就是“合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稅收公平衡量有兩大原則:一個是受益原則;另一個是支付能力原則。受益原則是將公共物品類比于私人物品,主張以納稅人能夠從政府公共服務中獲得的收益大小來充當確定稅收負擔的分攤標準,以實現公平的原則。但是在稅收實踐的發展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功利主義的興起,沖擊了受益原則。
(二)效率優先原則
嚴格的效率優先原則要求稅收不干預資源配置,避免納稅人會因為納稅而改變自己的效率經濟活動,最后導致社會蒙受額外的損失。同樣在經濟學中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有很多前提假設:(1)每個消費者、生產者的邊際替代率相同,且同意物品在生產和消費雙方的邊際替代率相同。(2)工作與休息的邊際替代率等于休假體驗與收入體驗之間的邊際轉換率,同時也等于工資率。(3)未來消費與現代消費之間的邊際替代率等于未來生產和現在生產的邊際替代率。學者們一般將稅收的影響概括為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從社會總效用最大化去考慮的話,最優稅收制度要求征稅導致的消費減少對于任何一種商品的比例都是相同的,也就是等比例下降準則。如果政府采用扭曲性的商品稅來保證政府財政收入的化,那么最優稅率結構應使得每一種商品的實際消費都同比例地減少,從而保證稅前稅后,或者說征稅與否的消費結構保持不變,而減少的消費全部以稅收形式轉移到了政府手中。這樣就可以使得稅收的扭曲效用降到最低,效率的損失被降至最小,從而保證社會總效用達到最高點。
(三)兼顧原則
最優稅收制度理論提出了三個重要的結論,其中前兩個是比較容易理解的:第一,低收入家庭的在社會總福利中所占的權重較大,因此在稅收上可以給予其適當的優惠;第二,在商品稅制度上,對低質量的商品進行補貼,對收入邊際效應為正的商品正常征稅,對奢侈品征以重稅。這也是全球各國在制定稅收制度時都普遍采納的結論。而第三個結論就需要加以詳細闡釋了,莫里斯提出了“倒U型”最有所得稅率,即高收入者高納稅,低收入者低納稅,但收入級別的最高檔和最低檔的邊際稅率特別低。如果最高收入階層受到邊際稅率為零的刺激,就會促使最高收入階層減少閑暇,反而會使稅收總額增加,提高了社會總福利,最終維護了社會的公平。當然在最優線性所得稅時,反彈性原則同樣適用于所得稅的優化問題,即勞動的供給彈性越大,則稅率就應該越小。通過對整個西方稅收理論發展脈絡的梳理,可以看到效率與公平衡量的問題始終處在稅收制度的核心。我國在實際應用稅收理論的時候必須考察該理論的前提假設是否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比如完全競爭的市場就不太符合我國的基本情況,因為我國的市場經濟在實際上是不健全的。當然,套用馬克思•韋伯的觀念,這些學術上的研究一定存在理想化的特征,因此這些理論在實踐運用和制度對比的時候,這些稅收理論只需要發揮價值參照的作用即可。所以下面將分析我國稅收政策的實際情況和改進措施。
二、我國稅收政策的特點
(一)分稅制
分稅制是我國稅收制度的重要特點,是指將全部稅種在中央和地方之間劃分,借以劃分中央與地方之間財政收入的問題,其提出的最初目的是解決中央財政危機。文章最開始提到的“營改增”的背后就是分稅制的問題。按照現行的分稅規定,營業稅是全部歸地方政府所得的;而增值稅屬于共享稅種,中央政府可以拿走其中的四分之三,所以有人說如果所有的“營改增”都完成了的話,地稅部門就可以半退休了。從理論上來說,分稅制是一項較為理想的制度,因為其是由事權來決定財權的,可以有力地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同時保障了中央政府的穩定收入,滿足國家層面上公共支付的需要,也有利于中央通過財權對地方進行控制。
(二)稅收成本
上文提到的三個理論都忽略了稅收的成本問題,特別是政府去征稅的成本。但實際上稅收收入在扣除征稅成本之后的純收入才是政策制定者們最關心的。因此在制定政策時都會考慮其征收的成本。有一個很著名的例子就是窗戶稅。我國2006年取消農業稅,相信也一定有這個考慮。隨著第二、三產業的高速發展,農業能夠提供的稅收已經很少了,但是征收農業稅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除了經濟成本外還是社會成本和政治成本。2006年以前,我國農村群體性事件大多都是因為政府要求農民必須照章納稅,但是很多農民交不出稅,被逼無奈只能出此下策了。所以,我們政府在制定稅收政策的時候一定會考慮課稅的收益與成本之間的關系來進行決策。
(三)征稅技術
稅收是無償、強制還固定地從公民手中直接拿走公民的收入,因此公民的反應,特別是反抗程度是征稅時所必須考慮的。曾有稅務專家說,我國目前的稅務負擔對于企業來說太重了,也就存在了政府默認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漏稅的現象,但是因此企業也就有“把柄”在政府手上了,必須履行政府的一些要求。因此在討論征稅技術時,第一個問題就是要限制政府的征稅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實現實際就有賴于三級會議對于征稅權的控制傳統;第二個問題則是要疏通民意,至少保證不至于激起民變。如果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夠提高到一定水平并維護政府的公信力,這也就基本不是問題了。
作者:沈曉威單位:廈門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