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語言得體在家庭教育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Grice認為要確保順利進行語言交際,則交際的雙方應切實遵守以上四條準則③。然而,在人們的實際交談中,用語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當人們?yōu)榱藢崿F(xiàn)一些交際目的時,又可以在用語中刻意違反合作原則,使用啰嗦話以及過頭話、空話等。合作原則中的數(shù)量準則明確告知在交談當中不說多余語言,但是在實際情況當中,有時多余的語言則可能在交談中起到重要作用。再比如說,質(zhì)量準則強調(diào)不能說假話,但是在實際生活當中,假話在一些場合當中是不可缺少的。而在方式準則當中,則強調(diào)在說話時,應保證語言的簡潔明了,但是實際情況卻是,人們?yōu)榱藢崿F(xiàn)自己的某種表達意圖,而常常采用拐彎抹角的語言。合作原則要能夠在語言交際的過程中實現(xiàn)應有的作用,并實現(xiàn)實際生活當中的正常交際,則需要特定場合、交際對象以及交際意圖,以上情況表明合作原則還不能夠很好地詮釋語言現(xiàn)象④。例如,在制造語言含義的過程中,為什么會存在刻意打破合作原則,以及不遵從準則的現(xiàn)象,合作原則無法做出較為全面的解釋。
合作原則所存在的不足,引起了很多學者的注意。為了彌補不足,著名學者Levinson以及Brown綜合各方觀點,并找出合作準則當中的缺陷,提出了面子論的觀點。在面子論當中,已經(jīng)包含了禮貌用語的觀點。而學者Leech則是集中研究了以上學者所提出的用語觀點,提出了相對完善的用語原則,即為禮貌用語原則,在禮貌用語原則當中包含了六個準則。即同情準則、一致準則、謙遜準則、贊譽準則、慷慨準則以及得體準則。禮貌用語原則則被認為是合作用語原則的一個完善與補充,禮貌原則有效地解決了在合作原則當中所出現(xiàn)的麻煩。日常的人際交談中,首先要考慮到的是禮貌,而非合作;為了給對方留下禮貌的印象,交際雙方才會采用不同語言策略;在一些情況下遵循合作原則,而在另一些情況下,則是打破了合作原則,有的時候聲東擊西,而另一些時候則是直言不諱⑤。出于禮貌,之前合作原則無法解決的一些問題,便得到了有效解決。因此,禮貌用語便成為了在交際時的指導原則。可是,另外一個問題又出現(xiàn)了,在實際交際當中時刻遵守禮貌用語原則以及合作用語原則,也不一定能夠?qū)崿F(xiàn)最佳溝通效果。例如,當孩子向父親詢問母親的住院情況時,發(fā)生了以下對話。孩子說:“媽媽的病有沒有好些?”父親說:“好些了,但是還在輸液”孩子又問:“輸液是什么呀?”父親答:“是打吊針”。對以上對話進行分析之后,有的人認為用語違背了方式準則,輸液一詞對于孩子來說過于晦澀,難以明白其含義,最終導致交際失敗。關(guān)于引起失敗的因素,禮貌用語原則則是難以解釋,因此這就涉及到對于交際對象的用語得體問題。禮貌原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合作原則當中的不足,但是其自身也出現(xiàn)了不足。
因此,要進一步尋找普適性更強的用語原則,這個原則不僅要能夠?qū)⒍Y貌原則包容在其中,而且還要能對合作原則當中的不足進行補充。于是得體原則便應運而生。著名學者朱明海曾提出,不論交際行為人在交談時是遵循了哪一種用語原則,檢驗交際是否有效的最終原則為得體原則,得體的約束力較為強大。得體原則指的是在使用語言進行交際時,交際雙方需要根據(jù)不同的語境,而選擇不同的語言進行交際,以使交際效果實現(xiàn)最佳⑥。另一位學者曾指出,語言得體原則不應是語言禮貌原則范圍之下的一個原則,而應是用語時的一個最高原則。當前已經(jīng)有許多學術(shù)論著當中提到了得體原則,如學者何兆熊曾強調(diào),當對禮貌用語進行討論時,應當考慮語言得體。在語言得體的含義方面,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定義。著名學者索振羽認為評價是否得體的一個硬性標準為交際效果能否實現(xiàn)最優(yōu)。在特定交際對象、交際場合以及交際意圖當中,表達的語言能夠?qū)崿F(xiàn)最優(yōu)的交際效果,便可以稱之為得體;他還指出得體語言表達應符合具體語境需要,并可以在談話時采用間接方式。而朱明海則指出交際雙方在交際時的語言應與交際文化、場合以及具體人際關(guān)系相切合,做到以上要求即為得體。
家庭教育當中,確保語言得體的前提
(一)父母要注意保持自身用語的規(guī)范以及文明在一個家庭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因此父母應意識到要為孩子樹立正確榜樣。孩子在學習使用語言時,聽為第一步,隨后孩子就會進行相應的模仿;所以當孩子在場時,父母就不能太隨便地講話,更不能將粗話掛在嘴邊,如果一個孩子常說粗話或者罵人,當將其錯誤糾正之后,只能保持兩天至三天,這多半是因為父母在家庭當中言傳身教所得到的結(jié)果。
(二)父母應與孩子多進行交流,以對孩子所使用的交際言語保持足夠敏感性父母應盡可能與孩子多進行交流,因為這不僅能使孩子在情感方面的需要得到滿足,還可以為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表達語言的機會,以保證得體用語的順利實現(xiàn)。這里的交流,應是相互的,盡量多談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以對孩子所使用的交際言語保持足夠敏感性,從而促進交際。
(三)在與孩子進行交談時,應認真傾聽如果情緒氛圍較為良好,就能夠保證孩子順利使用語言。對此,父母應盡量安排一些時間與孩子進行交談,并對孩子說的話進行耐心傾聽,以便進一步了解孩子。讓孩子在溫馨以及放松的氛圍當中進行談話,從而實現(xiàn)家庭教育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機械化糾正以及批評孩子在表達時所出現(xiàn)的語言形式以及語言內(nèi)容,更要避免嘲笑孩子所說的話語。
家庭教育當中運用語言得體原則的準則
著名學者索振羽在研究用語原則的過程中,將語言得體原則劃分為三個準則,即克制用語準則、幽默用語準則以及禮貌用語準則。索振羽還進一步指出,在交際當中,人們會為了迎合具體語境所提出的要求,而不得不在交際時運用間接的語言方式,以保證實現(xiàn)最優(yōu)交際效果。筆者認為將以上三條準則運用于家庭教育當中是極為恰當?shù)摹?酥朴谜Z準則、幽默用語準則以及禮貌用語準則左右著交際所能夠達到的實際效果。下文將從以上三個準則入手,探討家庭教育當中運用語言得體原則的方法。
(一)克制準則的運用在交談中使用克制準則的目的在于避免父母對孩子所犯的錯誤進行直接訓斥以及批評,并使父母與孩子在進行交談時的尷尬氣氛得到緩和。例如以下兩則對話就正好體現(xiàn)了這一點。第一則:孩子說:“我需要好好練字了”父親說:“是嗎?可是目前你的字看起來有上有下以及有大有小,有圈有點,是好風景呀!”孩子說:“這不是有意貶我么,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決定改變風格了呀”。在以上對話中,父親并沒有將孩子的字所存在的缺點直接地指出來,而是用了反語“上有下以及有大有小,有圈有點”,孩子在經(jīng)過善意的“嘲諷”后,受到了教育。第二則:孩子說:“糟了!今天的菜做得太咸了,本來是想露一下手藝的”,母親說:“還不錯,沒什么大不了的,鹽反正也不貴呀”,孩子說:“下次做菜的時候要注意了”。以上對話中孩子學習做菜本是一件好事,再加上孩子在做咸后之后也產(chǎn)生了自責,孩子也想做好菜,但是能力有限。即使孩子做的不盡如人意,母親也沒有必要對其手藝進行直接訓斥,采用善意批評的方法能實現(xiàn)更優(yōu)交際效果。
(二)幽默準則的運用幽默準則指的是將升格、降格、干涉、轉(zhuǎn)移、倒置以及岔斷作為用語次原則。在交際中運用幽默語言,使對話變得含蓄,并蘊含哲理以及機智;從而將隔閡消除,矛盾也被緩解,在對話中增加了歡樂的氣氛。如果要在對話中體現(xiàn)幽默準則,可以通過采用比喻手法、雙關(guān)手法以及反語手法等。下面通過一則對話來體現(xiàn)幽默準則于家庭教育當中的運用。母親說:“你看你現(xiàn)在都那么大了,但是還不能讓我放心,在過幾年等你長到十八歲的時候,我也對你盡到了義務(wù),到時候我也不需要再管你了,省得你老讓我覺得心煩”,孩子說:“您可不能那么絕情呀,我可是您的貼心小棉襖啊”,父親說:“呵呵,沒事,過幾年你十八歲了,我還可以養(yǎng)你,再養(yǎng)十八年怎么樣?”孩子說:“您這么說的話,我還倒真覺得不太好意思了;這樣吧,以后如果你們有什么吩咐,我盡量做好來了”。在以上對話中,母親的話比較嘮叨,抱怨孩子老讓自己操心,而父親則是在為孩子以及妻子打圓場,曲解父母對于孩子的撫養(yǎng)義務(wù),說可以再養(yǎng)孩子另一個十八年。父親的話出人意料,但讓人不由得會心一笑,那么家庭教育也就更容易實現(xiàn)。
(三)禮貌準則的運用禮貌準則指的是以寬宏、同情、一致、恰當稱呼以及贊譽作為次準則。以下通過兩則溝通效果相反的對話來說明禮貌準則。母親說:“你今天有聽老師的話嗎?”孩子說:“聽了,還被老師表揚了呢”母親說:“你真棒,明天老師還會表揚你嗎”孩子說:“會的”以上對話中,對于孩子得意洋洋的表現(xiàn),母親沒有打擊其興頭;相反的,卻迎合孩子心理,對其表現(xiàn)進行了贊譽以及鼓勵。孩子在與母親對話后,則下決心要表現(xiàn)得更好。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教會孩子不驕不躁,其言語也變得非常得體。對話二:孩子說:“我今天買了筆記本,很漂亮,也不貴。”父親:“你現(xiàn)在要用筆記本嗎?”孩子:“遲早都有用嘛!”父親:“以后別買不用的東西,下次再這樣就不允許你上街了”,孩子:“買個筆記本難道犯了大錯?”以上對話中,筆記本雖然暫時不用,但也是學習用品,孩子同時表明了筆記本不貴。父親對孩子所說的話,不僅沒有教育作用,而且還引起了孩子的不滿。其原因在于父親的語言不得體。在交談中,如果父親先說筆記本漂亮,隨后再教育孩子應買實用的東西,或許能夠在交際中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再如:孩子說:“看書好累呀,眼睛很疼腰好像都直不起了”,母親:“是啊,現(xiàn)在競爭激烈,沒有知識是不行的,你們也不容易,實在累的話就放松一下吧”!孩子:“知道了,老是想著玩也不行呀,還是再看看吧”。以上對話中,母親比較體諒孩子,告訴孩子可以放松一下,但同時也強調(diào)了知識的重要性,因此孩子就會接受母親的話。綜上所述,父母在與孩子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將會對孩子的行為產(chǎn)生影響,父母在家庭當中的行為舉止也會在潛移默化當中影響到孩子的言行舉止,語言使用是否適當也決定了家庭教育當中,父母能夠在孩子心目當中樹立起多大的威信;如果用語不得體,就會對孩子心理的健康發(fā)育帶來不良影響,甚至是嚴重挫傷孩子認識社會以及獲取知識的積極性。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時刻注意用語時遵循得體原則。
作者:姜風華單位:菏澤學院外國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