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剖析教育經濟效益的因素和特點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關鍵詞: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社會經濟活動創新知識教育經濟學經濟時代經濟因素經濟價值現實性
論文摘要: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生產、分配和使用已成為重要的經濟因素。以傳播、保存、創新知識為主要任務的高等教育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教育經濟學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經濟效益。但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能否由潛在性轉變為現實性,還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
一、高等教育經濟效益內涵與類型
1.高等教育經濟效益內涵。高等教育經濟效益,是一圍或一地區高等教育或高等教育投資所引起的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與高等教育投資的比較,即高等教育間接產出與高等教育投入的關系。衡量高等教育經濟效益,首先需要研究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即計算出間接產出,然后以此與高等教育成本相比較,來確定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
2.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類型。從國際上看,由于每個學者采用的劃分方法不同,高等教育經濟效益有如下類型:
(1)個人效益和社會效益。個人效益是指由受高等教育的個人所獲得的經濟收入;社會效益則還包括本人不能單獨占有的,為社會其他成員共享的收益。一般認為,屬于個人范圍的收益,是從個人終身收入流量中扣除與高等教育收益相聯系的稅的支付,除此之外的高等教育收益則屬社會效益。由于社會效益內容廣泛,相比較而言,個人效益較之容易度量。
(2)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直接效益是指高等教育投資所獲得的效益來自高等教育過程因素本身或歸受教育者本人所享有,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高等教育生產因素所直接生產的利益,即受教育者在高等教育過程中所獲得的消費利益及獲得的知識、技術;二是受高等教育者就業后所獲得的薪金。間接效益主要指高等教育對于社會整體的貢獻及經濟效益增長兩方面的利益。對直接效益的統計分析為計量間接效益提供了第一手資料,研究間接效益需要度量高等教育投資所引起的國民收入的增量以及外溢性帶來的社會效益。
目前,學者根據各自的理論建立了多種不同的計量方法,如舒爾茨把教育資本的增加看作做是帶來了國民經濟的增長,丹尼森把教育水平的提高看作是促進勞動力質量提高,從而對經濟產生影響,這都顯示出由于計量理論方法不同而造成計量結果的差異。
(3)金錢效益與非金錢效益。不難理解,高等教育投資所獲得的個人、社會效益中直接以金錢形式取得的,稱為金錢效益,反之為非金錢效益。直接利用金錢收益的量化指標可以減少度量工作的困難但非金錢效益的客觀存在,會給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度量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二、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特征
經濟效益,又稱經濟效果,是經濟活動中投入與產出、消耗與成果、費用與效用之間的對比關系,其實質是對各項合乎預期目的的經濟評價。企業的經濟效益是一種最顯露、最直接的效益,可以用明晰的財務指標來分析與計算,便于評價與考核。而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具有間接性、多重性與社會性,成本與效益在時間上具有遲滯性,在人群上具有不完全對稱性。高等教育的產出是多元的、復雜的,有著不同于物質資料生產的特點。
1.長期性和間接性是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外在表征。物質生產領域的投資是定期投入、定期發揮作用、定期收回,可用一定時期內國民收入新增量的大小來判斷投資經濟效益的高低。而教育則是定期投入,勞動者獲得的知識與技能將在其整個勞動期間長期地發揮作用,因此,不可以把其經濟效益簡單、直接地用國民收入某一時間段內的增長量表示出來。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的周期長是其特點,一個優秀高中畢業生一般要經過至少四年培養才能本科畢業(如果加上研究生教育還需三至五年),畢業后仍然須在實際工作中鍛煉四五年,才能成為高級專門人才。這種人才培養時間上的長周期,決定了高等教育經濟效益長期性的特點。同時,高等教育經濟效益還表現在為社會進行多方面服務,具有間接性的特點。
2.高等教育的經濟效果優于單純的物質生產的經濟效果。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舒爾茨認為:教育作為經濟發展的源泉,其作用遠遠超過了被看做具有實用價值的建筑物、設備、庫存物資等物質資本。因此他提出了“人力資本”的概念。他說:“盡管在某種程度上教育可以說是一種消費活動,它為受教育的人提供滿足,但它主要是一種投資活動,其目的在于獲取本領,以便將來進一步得到滿足或增加此人作為一個生產者的未來收人。所以,我主張將教育看作一項投資將其結果看作資本的一種形式。由于教育成為其接受者的一部分,我把它稱作人力資本?!彼M一步認為:“美國國民收人增長中未經解釋的某一部分甚或很大一部分可以歸因于這種資本的形成?!笔鏍柎?961年在研究美國1929~1957年經濟增長時指出,美國整個國民收入增長額中的33%是通過教育投資獲得的。
據此,我們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的生產力是提高了的生產力,這樣的生產力更加有助于擴大再生產。也就是說,在費用相同的情況下,用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比單純增加勞動力和機器設備的數量,更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率一旦有了提高,就可以成倍甚至幾倍地增加社會財富。二戰以后,美、英等國都在逐年加大對高等院校的經費投入,使其成為國家培養科技人才、補充科研隊伍的重要基地,對其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3培養高級專門人才是實現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等學校是科技大軍的重要力量,他們承擔著國家許多重大的科研任務,其理論創新、研究成果等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教育的任務,恰恰在于通過傳授、繼承和發展人類的生產技能和經驗,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促使科學技術這一潛在的生產力轉變為現實的、直接的生產力。也就是說,人們通過接受教育,掌握科學技術,而科學技術又通過受教育者現實的生產活動得以轉化。而高等教育作為培養高級科技及管理人才的專業性教育,在社會的整個教育體系中居于主導地位。
由此可見,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是通過培養和輸送具有高級文化科技水平的勞動力大軍來實現的,即通過培養“人才”來實現的。這些高級專門人才在受教育期間不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有別于物質資料,具有延時性的特點。
三、影響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因素
影響我國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因素很多,本文僅就影響較大的幾個因素來進行分析比較。
1.對高校的教育投入。從投入與產出的角度來看,對高校的教育投入是對高等教育經濟效益影響最大的因素。包括國家對高校的投入,地方政府對高等學校的投入,以及企業或個人對高校的捐贈投入等等。加大教育投入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物質保證。1980年6月,國家發出了《高等學校建立學?;鸷酮剟钪贫葘嵭修k法》的通知,批準高等學校建立基金制度。這一制度的施行能夠使高等學校大力興辦校辦產業、開展科技開發以及后勤服務;使高等學校對內、對外投資渠道更加豐富和暢通。在一定程度上,對學校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2.高校的學生培養成本。高校的學生培養成本是研究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核心問題。有人要說,教育投入不就是學生培養成本嗎?準確地說,不是。至少不完全是。例如:現行的高等學校財務制度和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中的設備購置費和修繕費,尤其是大型購置和維修所形成的固定資產,因為一次性投資可以多次參與教學業務活動,而且在若千年內被重復使用,并保持其原有的實物形態和使用價值不變。顯然,把它一次性攤人當年的學生培養成本,就會造成教育成本的不均衡、不科學、不合理。應當提取折舊,逐年分攤成本。需要指出的是,這里講的學生培養成本不能單純的以支出大或支出小來評定其優劣。由于高等教育所提供產品的具有特殊性,所以高校學生的培養成本應以高校培養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合格人才的合理耗費來計算。這樣進行的學生培養成本測算才是科學合理的。
3.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情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社會上要求高等學校培養出越來越多的符合市場需要的相關專業的畢業生。而現有的某些專業社會不需要,社會需要的專業,高校反而沒有設置。這對矛盾近年來顯得尤為突出。如果從全國范圍來看,已經造成了巨大的浪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
4.高等學校的管理模式。目前,由于我國大部分高校進行了合并,沒有進行合并的高校管理模式比較單一。所以,我國高校的管理模式一般分為集權模式、分權模式、混合模式三種。不同的管理模式對應著不一樣的財務管理模式。所以,不管何種管理模式,由于學校合并的出發點是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就要求學校的領導層從實際出發來制定政策。
5.高等學校的財務管理。在目前的形勢下,高校的財務管理決不單單是一個記賬、報賬的會計工作,也不僅僅是財務一個部門的工作。尤其是合并后變成超大規模的高校,其經濟活動總量持續增長的趨勢不斷增強,經濟活動內容所涉及的領域也更加廣泛。校內的經濟責任制、內部監督機制還不夠健全和完善,實施和落實不徹底。對外投資、貸款風險管理機制尚未完全形成等等。這些因素無不影響著高校資金的使用效益,進而影響其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保永春.高等教育效益問題發凡.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5).
[2]垢寶?。叩冉逃男б娣治鎏旖蚵殬I大學學報,2003(3).
[3]孫中悅,李靜沖國高等教育效益?,F狀分析長春工業大學報,2002(1).
[4]黃澤越.教育效益略論卟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6(2).
[5]白?。袌鼋洕w制下的成人教育效益論.繼續教育研究,2004(3).
[6]美國的學校規模與教育效益.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