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為誘發學習興趣,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
多媒體能把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境直觀形象逼真地展現出來,能把學生的非注意力因素集中起來,能使學生從聽覺、視覺上去領略語言文字描繪“美”的情景,從而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小語教材第六冊《荷花》是描寫荷花的靜態美,使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事物。荷花,大部分同學都沒有親眼見過,盡管老師在課堂上用多么優美的語言來形容、講述,也難以收到預定效果。但如果利用多媒體出示一幅盛開著的荷花圖,效果就大大不同了。“碧綠”、“挨挨擠擠”、“大圓盤”這些詞語在學生心中就自然而然在“涌現”出來。
二、為突破知識的重難點,用多媒體教學再現情景。
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不僅能突破知識的重難點,而且能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中增強學習的趣味。如小學語文教材《烏鴉喝水》這一課,老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先讓學生去感受“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的焦急心態,還能從媒體的演示中加深對“焦急心態”的理解。在烏鴉找到水瓶時,通過媒體學生很快發現“瓶口太小,烏鴉夠不著”,這會學生們可為烏鴉傷腦筋了“烏鴉該怎么辦呢?”接著,又讓媒體演示烏鴉銜著石頭一個一個往瓶子里扔,讓學生感受“水慢慢升高了”。這是一個童話故事,教師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就象看動畫片一樣,讓學生在玩中、在欣賞中學習。又如小數教材第五冊《幾分之一》這一課主要是學習對幾分之一的認識。分數對學生來說,是首次接觸,也是比較抽象的東西,所以比較難接受。但我校李衛偉老師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收到時半功倍的效果。她在教學例一(一個餅平均把它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一?)時,先在屏幕上出示一個餅,然后用一把小刀把它平均分成兩份,再取其中的一份和原來的這個餅比較,看這半份是這個餅的幾分之一。教學例5(一段線段平均把它分成十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幾分之一)時,先出示一段線段,再把它平均分成十份,(每出現一份,就出現一個聲音提示),然后老師和學生一齊數是不是平均分成十份(數的過程中,屏幕上依次出現①②③⑩),取其中的一份,(屏幕上的其中一份閃爍),從而使學生一眼就明白了這其中的一份是十分之一。
三、多媒體與學生“操作”情境,形成樂趣。
人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具體的事物進行形象思維,需要創設“操作”情境,讓學生多動手、多觀察,思維才會隨之展開。如語文第三冊《狐貍和烏鴉》這一課,老師為了講明狐貍和烏鴉分別在哪里,就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動手“操作”,把狐貍和烏鴉分別“送”回自己的家里。如果送錯了位置,計算機就會說“我不是住在這里的,你再送我一次好嗎?”如果送對了位置,計算機會說:“你真聰明!”學生親自“操作”,使學生嘗到了親自“操作”的樂趣,有效在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適當、適時和靈活應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