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研究生教育規模發展探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研究生教育規模發展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研究生教育規模發展探析

      一、改革開放以來研究生教育規模發展的歷程

      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制度建立之初,與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國的差距十分顯著。1982年,我國研究生的招生數僅1.1萬人,在校研究生數2.6萬人,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人數不足0.6萬人。[1]同年,美國授予40.1萬人研究生學位,德國為10.3萬人,大約分別為我國的66.8倍和17.2倍。1981年《條例》頒布實施后,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增長明顯加快,博士生和碩士生的招生規模分別從1982年的302人和10778人,增加到1985年的2633人和44238人,大約增長了7.7倍和3.1倍。1985年,全國授予研究生學位1.3萬人,比1982年增長了1倍。[2]該階段研究生教育的快速發展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基礎資源如導師數量、教學設備、生活條件、科研經費、培養經費等嚴重滯后于研究生規模發展的速度;個別培養單位出現了片面追求發展數量,無視質量的傾向;部分學科招生計劃與社會需求聯系較弱,培養規格單一等。針對研究生教育發展中的問題,國家教育委員會及時提出了“七五”期間研究生教育以“提高質量,穩步發展”為指導方針。1986年至1991年間,研究生招生規模逐年下降,從1986年的4.1萬人,下降到1991年的3.0萬人。在校研究生數量也從1986年的11.0萬人,減少為1991年的8.8萬人。[3]1992年以來,我國開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也隨之進入新的階段,為研究生教育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契機,研究生教育進入了新的高速增長時期。招生數從1992年的3.3萬人,增加到1998年的7.3萬人,①年均增長幅度約為13.8%,遠遠超過了政府計劃的7.0%的增長速度。1999年至2004年,我國高校本科生連續擴招,本科教育的迅速發展促進了研究生教育的發展,研究生招生規模以年均28.6%的增長幅度快速發展。2004年研究生招生規模已達到32.6萬人,其中,碩士研究生27.3萬人,博士研究生5.3萬人,分別比2003年增長了24.8%和9.4%。雖然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的規模快速發展,但是在高等教育擴招的背景下,在校研究生規模占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依然很低,僅從1999年的2.3%增長到2004年的4.6%。②截至2003年底,全國授予研究生學位共計92.6萬人,其中授予博士學位11.0萬人,授予碩士學位81.6萬人。

      二、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發展的特點

      1.以碩士研究生教育為主轉變為注重博士研究生教育從我國不同層次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情況看,盡管1978-1991年間,博士生招生數量和在校生數量的增長速度均高于碩士生,在校碩士生與博士生的比例從1982年的47.2∶1調整為1991年的6.1∶1,但從絕對數量看,我國博士生教育的整體規模仍然很小。至1991年,我國碩士學位獲得者約為20.1萬人,博士學位獲得者僅為0.95萬人。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研究生教育逐漸調整了發展的戰略方向,開始重點發展博士生教育。1992年至1999年間,在校博士生規模的年均增長速度(20.6%)高于碩士生(12.3%)。但是在研究生教育整體規模迅速擴張的背景下,在校碩士生與博士生的比例從1999年的3.3∶1,提高到2004年的4.0∶1,在校碩士生的增長速度略高于博士生。③從博士生教育規模發展的絕對數量看,經過20余年的發展,我國逐步縮小了與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國的差距。1983年,我國首次授予了19人博士學位,只相當于同年美國授予博士學位數(32775人)的0.06%,日本(7233人)的0.26%,德國(13637人)的0.14%,英國(6528人)的0.29%,印度(6597人)的0.29%。1997年,我國授予的博士學位數達到6793人,相當于同年美國(45876人)的14.8%,日本(13921人)的48.8%,德國(24174人)的28.1%,英國(10993人)的61.8%,印度(9070人)的74.9%。與1983年相比,我國授予博士學位的絕對數量與其他國家的差距已經大大縮小。2002年,我國授予博士學位的人數達到14706人,相當于同年美國(46500人)的31.6%,德國(23043人)的63.8%,與英國和印度基本持平,已經超過了日本(13642人)。從博士生教育規模發展的增長幅度看,1990年至1997年間,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和印度五個國家的博士學位授予人數的年均增長幅度分別是2.6%、4.2%、1.1%、3.9%、0.8%,而我國博士學位授予規模從1990年的2127人,增加到1997年的6793人,年均增幅達到18.0%。1999年至2003年間,我國博士生招生數量的增長幅度(26.7%),明顯高于研究生教育大國的平均水平(美國1.5%,印度3.0%,日本15.1%)。2003年我國在校博士生約為16.6萬人,僅次于美國和德國。如果按照目前博士生教育的發展速度估算,2007年至2010年間,我國博士學位授予規模將與德國基本持平,甚至有可能趕上或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或第二位的研究生教育大國。

      2.以普通高等學校為主體,多系統培養研究生從研究生培養單位的類型看,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普通高等學校為主體,科研機構、軍隊院校和黨校在內的四大研究生培養系統。截至2004年底,在全國341個博士學位授予單位中,普通高等學校239所,占70.1%;在全國775個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中,普通高等學校460所,占59.4%。[4]從不同類型培養單位研究生教育規模增長的情況看,普通高等學校研究生教育規模增長的數量和速度,均遠高于科研機構、軍隊院校和黨校,說明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的增長主要集中在普通高等學校。普通高等學校研究生招生規模從1999年的8.6萬人,增加到2003年的26.6萬人,增長了大約2倍。科研機構研究生招生規模從1999年的0.5萬人,增加到2003年的1.4萬人,增長了大約1.8倍。[5]2003年,普通高等學校研究生招生規模占全國的94.9%,大約是科研機構的18.8倍;在校生規模占全國的94.8%,大約是科研機構的18.3倍。

      3.拓展研究生教育的發展空間,多渠道、多類型培養研究生從不同類型研究生的規模增長情況看,20世紀80年代,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主要為國家培養教學科研型人才,研究生教育以學術型人才為單一培養類型。90年代以來,經濟建設所需要的高層次人才短缺現象日益突出,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國逐步建立起以計劃內招收攻讀學位研究生為主體,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申請學位為補充,學術型學位和專業學位共同發展的多渠道、多類型的研究生教育體系。同等學力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較晚,規模總量較小,但近年來發展明顯加快。從同等學力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情況看,我國從1985年開始允許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博士學位。1991年,全國授予同等學力研究生學位人數僅為1293人,到2003年已增加到16376人,是1991年的12.7倍。2000年至2003年間,同等學力研究生教育的發展趨于穩定,且授予同等學力博士學位人數的年均增長速度(22.2%)高于同期全國博士學位授予情況(17.8%)。截至2003年底,我國共有8.2萬人通過同等學力申請獲得研究生學位,占全國研究生學位授予總人數(92.6萬人)的8.9%。其中授予同等學力碩士學位8.0萬人,占全國授予碩士學位總人數(81.6萬人)的9.8%;授予同等學力博士學位0.2萬人,占全國授予博士學位總人數(11.0萬人)的1.8%。2003年,全國有權開展同等學力博士學位授予工作的單位共計71個,其中高等學校65個,科研機構2個,軍隊系統4個;有權開展同等學力碩士學位授予工作的單位共計420個,其中高等學校360個,科研機構19個,軍隊系統40個,黨校系統1個,顯示我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同等學力研究生培養體系。⑤從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情況看,我國從1990年開始設置和試辦專業學位,截止至2003年底,十三類專業學位中(除公共衛生專業學位、口腔醫學專業學位、軍事學碩士專業學位和會計碩士專業學位以外),共計授予研究生53256人,占全國研究生學位授予總人數的5.8%。其中工商管理碩士28363人,工程碩士12589人,分別占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授予數的53.3%和23.6%。⑥2000年至2003年間,授予碩士專業學位人數的年均增長速度最快(56.8%),遠高于同期全國碩士學位授予情況(26.0%)。

      三、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擴大的基本動因

      1.國家經濟實力迅速增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迅猛發展,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624億元增長到2004年的159878億元,世界排名由1978年的第10位,上升到2004年的第6位。[6]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的速度明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991-2003年間,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9.7%,大約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2倍,日本的7.5倍,德國的6.5倍,英國的4.2倍。[7]按照2004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3年我國人均GDP首次突破人均1000美元,達到1090美元,標志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增長周期,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在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整體趨勢下,研究生教育規模的發展呈現出圍繞國民經濟波動的發展態勢。這表明研究生教育規模的發展,一方面取決于經濟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國民經濟發展的有力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水平是研究生教育規模發展的根本動因。對1982年以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與研究生招生規模進行相關分析,發現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下,兩者的相關系數為0.866,具有高度的正相關關系,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展在整體上與我國經濟發展相協調。1999年以前,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不斷調整,出現了跳躍式的發展軌跡;1999年以后,研究生教育規模的增長具有了與國民經濟相似的發展趨勢,進入了高速增長時期。由于研究生教育總量的基數較小,因此在發展中呈現鮮明的補償性增長的特點,發展的速度快、規模大,已成為我國高層次人才的“造血庫”、“蓄水池”和“引力中心”。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國民經濟發展水平這個根本動因之外,還存在其他因素影響或制約著研究生教育的發展;當國民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后,其他因素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影響程度就會加強。因此,需要以審慎的態度、結合多種影響因素分析研究生規模增長的幅度和速度。

      2.政府政策驅動

      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實質上反映了政府研究生教育政策的調整,每一項研究生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都會直接影響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方向、速度、規模和結構。20世紀80年代,為了解決教育、科技領域中“人才斷層”的嚴峻問題,政府政策的重點是培養學術型研究生,故扶持重點學科和研究生院等研究生培養基地的建設。90年代后,在科學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初顯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現實背景下,承擔培養高水平研究人員與專業技術人員的研究生教育日益受到政府關注。1996年3月,八屆人大四次會議正式批準《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將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定為我國的基本國策,為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1999年以來,在政府“深化改革,積極發展;分類指導,加強建設;注重創新,提高質量”的基本方針的指導下,我國研究生教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全國研究生計劃招生數從1999年的8.5萬人,增加到2004年的32.6萬人,增長了大約3倍。⑦在政府政策牽引下,全國碩士生實際招生規模從1999年的7.2萬人激增到2004年的27.3萬人,博士生實際招生規模從1999年的2.0萬人增加到2004年的5.3萬人。⑧

      3.科技經費投入力度加大

      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的不斷增長,綜合國力的提高,1999年以來,我國科技經費投入出現快速增長勢頭,中央財政對科技活動的資金扶持力度繼續加大,企業技術開發特別是新產品開發投入增長較快,研究與發展(R&D)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年提高,總體上保證了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急劇擴大。同時,政府通過“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211工程”、“985工程”等一系列重點項目及專項工程建設,持續投入了大量資金,使得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和科學研究活動相對集中。從科技活動經費籌集和使用情況看,1999年全國共籌集科技活動經費1460.6億元,科技活動支出經費為1284.9億元,2003年全國科技活動籌集經費和支出經費分別增加到3459.1億元和3121.6億元,分別都是1999年的2.4倍。從國家財政科技撥款看,1978年,我國財政科技撥款額僅為52.9億元,經過20余年的發展,到2003年,已經增長到975.5億元,增長了近19倍,年均增長率為19.2%。科技撥款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相對穩定,1999年以來,基本保證在3.6%-4.1%之間。在國家財政科技撥款中,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撥款均增長較快。中央財政科技撥款從1999年的355.6億元,增長到2003年的639.9億元。同期,地方財政科技撥款也從188.3億元增長到335.6億元,分別增長了0.8倍。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科技撥款在國家財政科技撥款總額中的比重相對穩定,1999年至2003年間,中央財政科技撥款平均約占64.2%,地方財政科技撥款平均約占35.8%。從研究與發展(R&D)經費的使用情況看,1999年以來,我國R&D經費投入保持較快增長,總支出從1999年的678.9億元,增長到2004年的1843億元,增長了1.7倍。2004年R&D經費總支出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1.4%,為歷史最高水平。2003年,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在R&D經費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分別為5.7%、20.2%和74.1%。與1999年相比,基礎研究經費支出所占的比重雖然略有提高,但總體上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小,R&D經費支出的結構變化不大。[8]截至2002年,“211工程”學校在校碩士生、博士生占全國的比例已分別達到69.1%和86.0%;科研經費、儀器設備值約占全國高校的70.1%和38.7%;覆蓋了全國100.0%的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和83.6%的國家重點學科,“211工程”學校成為培養研究生的主導力量。“九五”期間,“211工程”建設資金總量約為182.3億元,其中中央專項資金27.6億元,主管部門配套建設資金64.0億元,地方政府配套建設資金39.5億元,學校自籌建設資金49.2億元,其他渠道建設資金3.4億元。“211工程”資金在使用安排上,用于重點學科建設資金63.9億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資金35.0億元,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0.1億元。⑨研究生培養單位的辦學經費呈現大幅增長的勢頭,辦學和科研的整體條件得到明顯改善,開展前沿領域科學研究和解決經濟建設重大問題的能力顯著增強,為研究生教育規模的繼續擴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高等教育大眾化

      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張是在高等教育整體規模擴張的背景下發生的,高等教育大眾化是研究生教育規模迅速發展的直接原因。通過對1982年至2003年全國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招生規模與研究生招生規模的相關分析可知,兩者具有高度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高達0.988。特別是在1999年以后,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階段快速向大眾化階段發展,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99年的9%提高到2004年的19%以上。[9]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招生數從1999年的65.3萬人,增加到2003年的182.5萬人;研究生招生規模從1999年的9.2萬人,增加到2003年的26.9萬人,年均增長速度高達30.8%,與同期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的增長速度(29.3%)幾近相同。[10]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推動了我國高層次人才需求的上移,勢必要求更高層次教育的發展。同時,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日益擴大,研究生教育的生源規模明顯增加,在研究生錄取比例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研究生的招生規模必然要增長,這也反映了人們的迫切需求。從1996年至2002年全國研究生報名與錄取情況看,研究生報名人數從1996年的21.7萬人,增加到2002年的68.2萬人,增長了約2倍。研究生錄取人數從1996年的5.8萬人,增加到2002年的20.1萬人,研究生報名與錄取人數之比基本維持在3.7:1左右。[11]

      5.研究生培養能力迅速提升

      政府通過制定學科點戰略規劃,在宏觀上對學科結構進行調控。2000年以來,經過全國第八次(2000年)、第九次(2003年)學位授權審核,我國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的科類結構得到了進一步調整,在分布中出現了以下特點:從學位授權點總量增長的情況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從2001年的682個,增加到2004年的97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從2001年的9693個,增加到2004年的12590個。從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的學科分布情況看,2004年,工學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440個)所占的比例依然最高,為45.2%,與2001年相比,所占的比例基本相同(2000年為317個,占46.5%);農學、醫學和軍事學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占全國的比例與2001年基本持平;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包括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得到大力發展,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增長最快,從2001年的19.4%增長到2004年的21.4%,并超過了2004年理學一級學位授權點占全國的比例(14.8%)。[12]截至2003年底,在全國博士學位獲得者中(11.0萬人),工學學科博士學位獲得者最多,大約4.1萬人,約占全國博士學位授予數的37.0%。理學學科博士學位獲得者(2.6萬人)約占全國的22.9%。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博士學位獲得者規模較小,約2.1萬人,占全國的19.4%。在全國碩士學位獲得者中(77.9萬人),工學學科碩士學位獲得者最多,約為32.2萬人,占全國碩士學位授予數的41.4%。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碩士學位獲得者的規模次之,約22.4萬人,占全國的28.7%(以上數據不包括專業學位)。⑩研究生教育的發展,促使研究生導師隊伍規模迅速擴大,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基本保證了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持續發展。20世紀90年代初期,研究生導師整體規模較小,1992年,全國僅有碩士生導師4.4萬人,博士生導師5033人。到2003年,全國碩士生導師已有10.0萬人,博士生導師2.9萬人,研究生導師隊伍的整體規模迅速增長。○11雖然1992年至2003年全國研究生導師數量增長的速度很快,且博士生導師數量以年均17.2%的速度增長,遠高于同期碩士生導師數量增長的平均速度(7.7%),但同期在校博士生和碩士生的數量分別以年均22.6%和18.5%的速度增長,高于全國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數量增長的幅度。在研究生規模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全國在校研究生與導師的比例不斷拉大,在校碩士生與碩士生導師的比例從1999年的2.7∶1,增長到了2004年的4.7∶1。在校博士生與博士生導師的比例也從1999年的3.5∶1,增長到了2004年的4.7∶1。對全國57所普通高等學校研究生導師學歷構成的調查顯示,研究生教育師資水平有了較大提高,2003年碩士生導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為35.4%,博士生導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為59.0%,分別比1990年增長了26.7%和23.9%。從博士學位獲得地看,2003年在國內獲得博士學位的碩士生導師的比例達到78.5%,在國內獲得博士學位的博士生導師的比例達到了68.7%,反映我國立足國內培養的一批高層次人才已經成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中堅力量。[13]總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在規模上的發展經歷了一次歷史性的飛躍,使我國從一個研究生教育的小國轉變成研究生教育的大國,從世界高等教育的邊緣融入世界高等教育的主流。這一轉變與我國的改革開放同步,充分顯示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生機、活力和創造力,為我國走向世界研究生教育的強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大全亚洲|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农村| 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亚洲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不卡|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毛片线播放|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男同gay片| 在线视频亚洲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国产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绿巨人 |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国产精品|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音先锋|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97se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偷拍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日久生情| 亚洲 欧洲 自拍 另类 校园|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品善| 久久影视综合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