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語文教學中的能寫會道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初,就提出不教師“下水”這一語文教育思想的重要觀點。語文教育家劉國正先生也說:“你要教會學生寫文章,自己要樂于善于寫文章,教起來才能左右逢源。
語文教師寫“下水文”是作文教學中教學相長的好辦法。教學生寫作文,教師也寫作文,即用學生的語言寫作文(“下水文”),并在學生中進行交流評改。這樣做,既能積累教師的寫作經驗,釋放“身教重于言教”的能量,又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作文心理,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寫作,從而大大縮短教師的教范性。教師寫“下水文”大有講究,切忌越俎代庖,弄巧成拙。這方面,我的體會是“五宜”:一宜同類異題。教師寫與學生同題的作文,容易使學生先入為主,從而來束縛學生的取材,構思。教師要少寫與學生同題的作文,多寫自己擅長的同類文章,并與學生交流。
以類比啟發學生。二宜取材課本,教師進行“下水文”的構思,在選材料前,往往最先想到課本上的素材,而這些常常都是課堂上講授重點內容,這就將學生引導到了一條“活學活用”的高效之路,并將讀與寫這兩個重要的環節統一到了一起。三宜疏密有效。重點放在學生怎樣審題,怎樣選材以及如何布局課篇,如何安排層次等,局部可密,開頭或者結尾或中間段寫的很完整,在反向切題,釋義切題、篇末點題等方面示范的很恰當。給學生點撥到位。點撥而不包辦。四宜同步寫完。
教師寫“下水文”最起碼的要與學生一起完成,并強調快速寫就的好習慣。五宜評改鑒別。現代社會是一個鼓勵發展自我、實現自我、彰顯自我的社會,口才往往比文才運用的更直接,演講、演說、談判,辯論越來越成為一個人的必須課。要培養能說會道的人才,教師責無旁貸,已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1)標準正確:講一口過硬的普通話是一個人基本的要求。現在雖然規定語文教師上崗普通話必須具備二級甲等水平,但在實際教學中,卻有一些教師不開口說,仍然用方言來講課,這對訓練學生的普通話是極不利的,所以發音標準的普通話,是在老師的渲染下慢慢養成習慣的,教師能意識到這一點,并積極在生活中實施,學生的普通話就達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2)說話流利:出口成章,是一個人的最高境界。說話不結巴、不拖泥帶水是一個人的最低要求。教師首先要有良好的說話習慣,說前要精心組織語言,認真備課,在此基礎上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素質訓練,要鼓勵他們抓住每一個機會鍛煉自己,通過當眾說話克服怯場的心理。讓學生邊思維邊表達,同時也鍛煉了學生思維反應力的敏捷度。
(3)言要有物:能說,還要言之鑿鑿、言之有物。教師的言之有物,帶動學生不說大話、空話、廢話、甚至假話。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培養學生言之有物,必須引導學生多讀書,拓寬知識面,增強知識積累,才能厚積薄發,從而出口成章。語文不僅是思想的外殼,還承載著為人之道(文以載道)洋溢著美的靈性。培養審美情趣,彰顯能寫會道三位一體,共同構成語文教學的整體目標,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