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語文閱讀新模式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模式基本特點
1.主動嘗試:素質教育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要能真正體現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地位的轉變,媒體作用的轉變,教學過程的轉變,把教學過程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解傳授模式,轉變為充分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發揮教師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意義建構過程來獲得知識。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在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建立實驗小組,擬定了與教改實驗同步的設計方案、教材分析、教法的探究。看錄像課,不斷進行深入研究,以便盡快掌握“四結合”教改試驗這種新型語文教學模式。
2.發現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實施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刨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而本教學模式正體現了這一點,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他們不滿足于常規的思考方法,能從不同的角度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獨特看法,善于直覺思維,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如在狼和小羊》一課總結處,我設計了一個表演環節:請二位同學上臺,戴上狼和小羊的頭飾,表演出整篇課文的內容,最后在狼撲向小羊的一瞬間,小羊應該怎樣做才能幸免于難,請學生任意發揮想象,在可能實現的基礎上盡情表演,這樣,既可以使學生總結出對狼這樣的壞蛋不能光講道理,還要動腦筋想辦法勇于反抗,才能獲勝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同時既融語言內化、表達能力、表演能力于一爐,使學生創新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3.發揮網絡教學優勢:在小語“四結合”教改實驗當中,多媒體計算機走進了課堂,優化了閱讀教學,將讀書由被動強化為學生主觀上的需要,學生對學習始終保持一份新鮮感,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在多媒體刺激下,會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有助于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養成。如祖國多么廣大》這一課中配有長江兩岸這一帶的風光圖片,課件設計如下:長江大橋巍然聳立,橫跨江面,柳枝吐綠,燕子鳴唱,江上漁舟往來穿梭,江面風平浪靜,還配有((春天在哪里這首歌的音樂,于是一幅美麗的春景圖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沉浸在怡人的春光中,使學生興趣盎然,教師再適時提問:“你能不能用更精彩的詞匯來描寫一下美景呢?”“隨著圖中你看到的景物,你能想象出此地還有哪些美麗的風光嗎?”一石激起千重浪,學生紛紛發表意見,不少好詞好句在此應運而生,最后教師又布置給學生一個作業,要求學生用想象繪一幅自己心中的春景圖。這種思維方式的訓練,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學習的內在動機,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實踐、口語表達、說完整話及豐富的想象能力。
二、模式操作過程
1.初讀感知:有感于特級教師邱學華老師的嘗試教學法,在閱讀教學的首要環節,也是準備環節中,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學生讀準字音了解大概內容后,便會積極主動地帶著問題探索知識。在此,教師不做任何提示,或者可幫助復習一下舊知加深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保證下一步活動的順利進行。當然,對于小學生初讀感知的能力不夠強,可引導學生反復閉讀,培養學生的語感,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2.提出問題:學生在自己初步預習的基礎上,掌握了部分知識,但還有一部分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會被學生五花八門的提出來,甚至是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如Ⅸ吃墨水》一課,為什么用“吃”墨水而不用“喝”墨水或“蘸”墨水?((蛇與莊稼》一課中,為什么放蛇去捉田鼠而不放貓?大水過后,田鼠和蛇為什么沒有被淹死?((補丁一課中最后一段“說,國家還很窮”的后面為什么不加冒號、雙引號?《坐井觀天》中的青蛙為什么會在井底?((昨天這是一座村莊一課中提出作者為什么用昨天而不用過去?面對這些稚嫩而又頗有潛力的問題,教師應穩住耐心,不要否定學生的問題,和學生共同確定幾個主要問題,分清主次,注意課文的前后聯系,然后著重展開討論,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
3.合作交流:這一環節主要是教師借助各種手段指點學生進行交流、思考、發表意見的時間,學生在教師的激勵與鼓舞下,好奇心與成功欲得到極大的滿足,被動地接受就會變成主動地探求,主要匯報:通過自學,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同學幫你解答。在這個過程中,采用自由交談、主動發言、教師協調配合的方式進行,對學生的意見,教師除指出語病外,暫不發表意見,學生不用舉手,大膽站起來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手、腦、眼、口全部放開,讓思維縱橫馳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習慣,凡是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互助能夠自我解決的問題,教師一般不要替代,而當學生經過思考、合作、討論、交流后仍處于困惑之中,教師再給予必要的提示和講解,同時鼓勵學生摘記精彩章節、詞句,培養學生的詞匯積累能力與自學能力。經過交流與匯報,學生巳對教學內容基本掌握,此時,教師再幫助梳理思路,并對有爭議的問題重點講解,便使學生及時地將整篇課文融匯貫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在Ⅸ駱駝和羊一課中,老牛的話是重點,原句在教育批評駱駝和羊的做法是不對的,為了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師可讓學生將原句的批評改成贊揚的語氣,即:你們怎樣做才是對的,句式轉換了,意思還沒變,這就給學生提出了一個新的思維要求,于是,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小學生守則))與Et常做人道理展開了一場氣氛熱烈的討論會,并提出了今后自己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課堂效果。
4.反饋歸納:在教學過程的小結處,教師要根據實際啟發學生舉一反三,揭示主題,使學生的思維形成能力,不要機械重復,只是高度概括,這一環節也可留給學生來完成,給學生創新的空間和余地。使學生在總結過程中,感悟樂趣、激發熱情、發揮想象,形成認知結構。如在教學坐井觀天》一課的總結中,教師總結出:看問題要全面,眼光要放得遠,才能把事情本來的面目看清楚,不能如青蛙那樣目光短淺,固執己見,不聽勸告。沒想到,此時一學生站起來反駁了老師:老師,我不完全同意你的意見,我認為青蛙有值得人學習的一面,它不聽小鳥的話,也正說明了青蛙不盲目相信別人,它對自己的眼睛自信不疑,這也說明它能堅定立場。學生的一番話使老師靈機一動,老師虛心地接受了他的意見,并表揚了他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不盲從別人的精神。教師又問:青蛙唯有親自到井外看一看,才能知道天究竟有多大,請大家想象一下,如果青蛙跳出來后,它會看到什么?,這個題目對學生的吸引力太大了,有的說青蛙看到了美景,有的說看到了電腦、高科技、激光槍、機器人、高樓大廈、波濤洶涌的大海、美麗的珊瑚,更看到了廣闊無垠的藍天在神奇的想象中,學生明白了雖然眼見為實,但凡事還需身體力行,才不致于犯錯。又有一名學生指出:其實青蛙的眼睛對不動的東西來說是弱視,對動的物體才敏感,所以即使它跳出井外,也不見得能看到那么多的東西。盡管這樣,教師不失時機地為學生鋪設的求異路徑,卻訓練了學生多角度、靈活地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促進了創新思維的發展。
三、實驗效果
通過幾年來的實踐,我們收到了這種閱讀模式帶來的良好效益,其中試驗教師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實驗班的教學質量有了質的變化,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閱讀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也較以往有了長足的進步,同時,這種教學模式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對現代化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也起到了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