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美術教育欣賞課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營造和諧的師生交流氛圍
我們知道,情感是貫穿審美活動的中心問題,一件作品能否獲得大眾的認可,首先在于其能否傳達絕大多數人的情感意愿。美術作品大多是創作者精神世界的彰顯,雖然表現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它的內核通常表現作者的某種藝術思想和觀念,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領域。因此如果美術作品想要引起學生的興趣,就必須在情感上與學生達到契合。目前總體來講,初中學生的課業負擔并不沉重,但因受“中考是學生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的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家把關注的重心放在文化課程的學習上,許多人認識不到藝術課的存在價值。所以,教師成為初中美術教育的關鍵。為了使學生充分認識設置本門課程的意義,筆者嘗試了以下幾種方法:
1.以學生為中心,增進師生交流
長久以來,受中國傳統“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思想的影響,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始終保持著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這就容易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僅僅是學習任務”這樣的錯覺,在此種情緒的影響下,學生欣賞作品的積極性便會大打折扣。如果教師能夠把主角的位置讓給學生,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適時與學生一起討論,就會從情感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一種愉快的教學氛圍。這樣,學生就能夠卸下思想包袱,以一種更加放松的心情去感受作品,繼而得到美的享受。
2.鼓勵為主,獲得學生的信賴
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權威的象征,每一名學生都渴望自己的作品或者回答能夠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贊賞。很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自己面對學生時的態度會給學生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據調查,有80%的學生認為,如果自己的課堂表現獲得了教師的表揚,他們的課堂情緒會在一到兩天內保持一種積極的狀態。因此,美術課上教師面對學生的積極表現應該有一種嘉許的態度。由于每個人看待事物的切入點不同,故而得到的訊息也會千差萬別。面對同一件美術作品,不同的學生會獲得不同的審美感知。藝術欣賞的魅力就在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審美感受,學生面對作品做出的回答,無論是否準確無誤,教師都應給予正確積極的引導,這樣就能自然而然地調動學生的欣賞興趣和熱情。
3.在教學相長中實現師生的良好互動
筆者非常贊同教育家第斯多惠的那句名言:“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從現代教學論的觀點來看,所謂教學,即教與學的有機統一,這是一種師生之間的默契互動,使雙方共同成長、共同進步。按照筆者上課的慣例,筆者會在每次課結束前,留出時間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生可以天馬行空地暢談,與課程內容有關的都可以討論,甚至下節課想以怎樣的方式進行,這些都在我們的交流范圍之內。學生的意見筆者都會適當地采納,從而讓學生從被動的灌輸式學習轉向主動的探索式學習。而筆者作為教師,也在這種交流中獲得教學信息,從而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二、搭建學生與作品間的橋梁
列寧曾說過:“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考。”課堂環境在培養學生的興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要使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之間達成共鳴,還需要教師發揮溝通作用。人通常不會輕易獲得成功。每一個卓有成就的人的背后,都有其艱辛的成長歷程。對學生而言,美術家的成名前經歷的刻苦訓練無疑具有教育意義。通過教師對這些故事的講述,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美術家的情感歷程,從而在情感上認同畫家。總之,新課程標準理念下初中美術欣賞課中的情感教學的手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筆者認為良好教學效果的取得主要還有賴于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教師對于情感教育要有一種赤誠的態度,學生做出積極的回應,情感教學的目的在無形中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