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課堂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感受和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發展和應用過程,啟發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善于獨立思考,使數學學習成為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質疑是積極思考的表現,是創新精神的萌芽,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源于“疑問”。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
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在科學日益發展的今天,創新意識與開拓精神是人才的價值所在,培養學生質疑能力是全面推進創新教育的最好開端,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那么,在小學數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呢?下面談談本人的幾點粗淺看法。
一、認識質疑的重要性,使學生愿意質疑
古人云:學費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可見,要讓學生愿意質疑,首先要讓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質疑的重要性,理解質疑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變質疑為內需。在平時,可以經常給學生講一些科學家小時候因為對某些現象產生好奇,而去積極思考和探索,最終獲得發明創造的事例,如:瓦特因對蒸汽掀起壺蓋感到好奇,繼而積極思考,發明了蒸汽機;牛頓受蘋果落地的啟示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讓學生懂得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明和發現,從而認識到質疑的重要性而愿意質疑。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敢于質疑
羅杰斯認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他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前提下,才能獲得最優表現和發展。因此,在和諧的師生關系、寬松的心理環境中,學生的思維才會異常活躍。因此教師應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融入課堂,創造一種推心置腹的交流氣氛,讓學生無拘無束地把自己對學習內容的各種感覺、懷疑在課堂上釋放出來。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管是有思維價值的,還是幼稚可笑的,都應肯定學生動了腦筋,維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我對學生強化這樣的觀念:能提問的孩子是聰明的孩子,是愛動腦的孩子。同時,對每一個有思維價值的疑問給予鼓勵,對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學生封以美名,讓學生以能問、善問為榮,從而樂于質疑。
三、創設疑惑情景,使學生樂于質疑
興趣是兒童入門的先導。愛因斯坦說過:“最好的老師莫過于熱愛。”兒童有了熱愛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就會在活動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因此,老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創設新奇別致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質疑興趣,以趣生疑,使學生的思維更加主動、積極。學生質疑能力的發展及培養,不僅有賴于知識和能力的基礎,而且還要依賴于問題情境的設置。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引入新課時,課件出示:新“龜兔賽跑”。森林中召開運動會,烏龜和兔子正爭奪冠軍,烏龜跑的是邊長60米的正方形跑道,兔子跑的是直徑60米的圓形跑道,它們倆同時從各自跑道的起點出發,沿跑道跑了一圈,又同時回到起點。這下可難住了狐貍裁判:他們倆同時出發,又同時回來到起點,到底誰是冠軍?學生看到這里疑問頓生:烏龜所跑的路程是正方形,也就是240米;兔子所跑的路程是圓形,怎樣求圓形的周長?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質疑興趣,為進一步學習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四、提供時空,讓學生能夠質疑
“問”源于思。它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環節。一個問題的提出往往需要時間和空間,只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才能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質疑的機會,留給學生自主學習、互相交流、合作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怎么想就怎么問,同時引導學生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現象到本質地提出問題,讓學生慢慢地學會質疑。例如:在學習分數的意義時,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先給每個小組提供一個材料袋(1分米長的毛線、1張正方形紙、4個小方塊、6根小棒、10粒圍棋子)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材料,創造出一個分數,并在小組里交流。在每個小組充分交流之后,教師讓學生上臺展示分的過程和得到的分數,其他同學質疑。學生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把一張長方形紙對折再對折,一份是1/4,另外3份是多少?”、“5粒圍棋子為什么是1/2呢?”“2根小棒是2/6也可說是1/3。”……因此,這節課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很高,提得問題也很深刻有價值。
五、教給方法,使學生善于質疑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的一切活動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質疑也是如此,因此,教師應注意質疑的“言傳身教”。教師要教會學生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學習過程的困惑處、法則規律的結論處、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處等進行質疑;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算理的推導過程中、解題思路的分析過程中、動手操作的實踐中等進行質疑。同時應該采取低起點、嚴要求、勤訓練、上臺階的策略,循循善誘不厭其煩,使學生一步一步地學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疑惑,并進而達到問得巧、問得精、問得新、問得有思維價值。如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這一課時,當揭示課題后,我問:“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學生爭先恐后說:“我想知道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的?”、“我想知道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是不是能拼成已學過的圖形?”、“我想知道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是不是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一樣?”隨即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小組合作探究,最后,老師與學生一同釋疑。這樣,學生在自己提出的問題驅動下,積極思考,不但獲得了渴望獲得的知識,而且逐漸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興趣,提高質疑水平。
總之,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方法很多,關鍵在于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方法,提供多種的觀察、操作、思維及語言表達的時機,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感到有問題可想,有問題可提,有問題可議,由被動質疑逐步轉向主動質疑,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從而調動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在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等多方面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