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學美術教育的認識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學習氛圍教師在欣賞課教學中可以穿插一些人物的小故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啟發其思維動力。在營造學習氛圍時,要找到中學生思維的共同點,這樣能自然地把學生帶入課堂,并把這個開端延續下去,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如《面具設計制作》一課,教師可舉辦一次假面表演(話劇、小品、舞蹈形式皆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設計獨具特色的面具。這樣,學生戴著面具舞蹈時,也表現出面具神秘的一面,身心愉悅,這是一次增進學生關系的和諧有趣的活動。
2.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之要義便是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在美術教育中教師應善于啟發、引導,讓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積累形象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聯想,創作出表達自己美好愿望的新形象。如,學生在物體的形象觀察上,不要僅局限于對物體表面的理解,而可以從形狀、色彩、造型上發揮想象,并把自己所想象的東西畫下來,培養創新精神。在做示范的時候,教師可以打破在黑板上演示的形式,因為黑板演示比較單一,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多展示一些圖片,讓學生更能具象地了解內容,增強學生的想象能力,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
3.和學生建立共同的話題教師在課前或課后,多和學生之間進行互動,聊一些學生喜歡的話題,如喜歡閱讀哪一類書,找到共同話題后,學生對教師自然會有好印象,在以后的課堂中就很輕松、自然了。當然,針對美術課教師可以問一些相關問題,如喜歡哪一位畫家或哪一類作品等。
4.評價作品時不要一律“求同”,應該鼓勵“存異”對于“美”,每個人有不同的看法。一味地強調“求同”而不鼓勵“存異”,這是不正確的。對于一幅作品的評價,每位學生都應該有自己的觀點,不一定要有統一的答案。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對作品的看法,讓他們從自己的視角看問題。但是教師要先介紹相關作品的背景資料,這樣做對學生具有引導性。
5.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繪畫比賽,激發學生的學習勁頭各種繪畫比賽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繪畫水平。同時,教師應重視隱形教育對學生美育的影響,如班級板報、走廊上展示的美術作品、學校操場的墻報,這些無不給學生以美的熏陶、愛的啟迪。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得以大大提高。
6.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每位學生內心都有自己的想法,主要是學生的個性占主導作用。有的學生傾向于色彩明亮的作品,有的則傾向于色彩暗淡的作品,這是個人的喜好問題,同時也代表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發揮學生的自身特色,引導學生創作出屬于自己的美術作品,使學生的個性得以發展。
二、總結
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美術教育只是一個方面,旨在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
作者:鄭悅雨單位:遼寧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