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綠色教育策略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綠色教育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高校綠色教育策略

      一、科學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

      科學所追求的目標或所要解決的問題是研究客觀世界及其規律,認識客觀世界及其規律。近代以來的高等教育是以近代科技為核心內容的,其專業教育指向的是自然世界,是對自然的操縱和利用。究其實質而言,高等教育是大工業生產和科學技術革命的產物。在高等教育中,新的學科和學習內容被引進,數、理、化、工逐漸占據高校講堂的中心。高校作為大工業生產的勞動力培養基地,作為科學技術研究和開發的信息庫和人才庫,對近現代社會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鄧小平同志關于教育和科技應居發展戰略首位的正確意見,已經形成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科學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茖W教育與素質教育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從教育的基本任務看,二者都在于成就“健全的人格”,影響人性的形成。素質教育中含有科學教育的成分,科學教育并不完全獨立于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它不單是指科學知識的簡單傳授,也不是僅限于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的科學化,更不是專指科學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而是關注科學技術時代的現代人所必須具有的科學素養的一種養成教育;是將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作為整體的體系,使其內化成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為的教育過程,從而使科學態度與每個個體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讓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現代文明中交融貫通。從教育的目標看,科學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側重點不同。素質教育具有廣泛性和普遍性,側重于通過科學的教育方法培養新一代“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而科學教育具有針對性和時代性,在傳播知識的同時,更側重于培育創新人才,強調培養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更有個性充分發展,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一代新人。在這個意義上,素質教育是基礎,科學教育是對人才培養的必要補充、強化,是培養人終身學習能力的教育,重點是創新能力的形成??茖W的內在價值在影響人的素質方面有著特殊作用。不少人認為只有人文知識能影響人性的養成,而習慣于把科學納入實用知識的范疇。實際上,作為科學規范的實證標準、邏輯論證和求真態度,既是技術的,也是道德的。它所昭示的追求真理的精神正是人性的最可珍視的最為基礎的方面。思考與觀察相結合的科學訓練是刺激發明創造之想像力的真正催化劑,科學對于普通教育的意義是科學在塑造人性方面的特殊影響,科學精神在人的思想意識的方方面面的滲透以及與人文精神的結合,能為造就科學民主的文明提供理念上的基礎,這也正是科學的學術價值的真正意義之所在。同時,蘊涵在科學內在邏輯中的價值觀念,是當代人類知識的源頭,相對論、量子論、信息論和基因論都源于人類對科學知識內在和諧的追求??茖W精神作為人類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達的是一種敢于堅持科學思想的勇氣和不斷探求真理的意識,它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多方面特征。具體表現為求實精神、實證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創新精神、懷疑精神、獨立精神和原理精神。這些精神也正是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倡導和弘揚的。

      二、人文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根本

      人文關懷或人文情懷源于人類對自身命運的深刻關懷、體驗和思考。人文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根本。高校以培養“人才”為天職,關心“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發展”是高校存在的意義。高校的人文精神是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在不斷的發展演繹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有著穩定而豐富的內涵,它體現了對人的價值和生存意義的關懷,同時又以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形式約束著大學生的行為,顯示著高校不同于其他機構的氣質特征。可以說,高校所弘揚的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在處理人與自身,人與他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的關系中所持的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建立在這種價值觀基礎上的行為規范。北京大學著名學者季羨林曾經說過:“中國優秀的傳統,一是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精神,二是孟子‘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骨氣”。然而,我國近現代一批批學生所采用的都是西方近現代教育方式,對民族傳統文化和教育的接受少之甚少,對祖國優秀文化遺產淡漠,給學生思想、觀念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老教育家楊叔子認為,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就是樹立對祖國、對民族的責任感。它關系到民族的存亡,國家的強弱和社會的進退。同時,人文教育還關系到一個人的人格高低、涵養深淺、思維智愚、事業成敗。它的根本目標是讓學生做進步的現代人,通過體會為人之意義與態度,實踐做人之道。即,通過提高人文素養使人活得更自覺、更高尚、更高雅,使現代人擁有更開闊的心胸,更加重視精神追求。人文素養即做人的基本修養,主要體現在一個人對自己、他人和社會的認識、態度和行為準則當中。人文素養可以區分為三個不同層面,即人文知識、人文態度和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素養的最高形態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通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人格特征、審美情趣等體現出來的。要實現人文教育的目標,必須在加強人文學科教育的同時,注重人文實踐活動,不能把人文教育僅僅等同于人文學科知識教學。要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我們必須大力弘揚人文精神。首先,應倡導人文精神的復興,成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先進思想文化的旗手,成為世界各國、各民族優秀思想文化交流的先鋒。在弘揚人文精神時,要正確處理好人文與科技的關系,使人文與科技成為互補的雙翼。我們要追求人文、科技的和諧發展,追求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統一,讓科技發展充滿了人文的關懷,讓科技發展帶來的一系列新問題,得到道德的、倫理的人文的解決。其次,培養和造就人文知識分子隊伍。人文知識分子是人類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一支主力軍,是先進思想的傳播者,是人文科學的開拓者,是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的培育者,是優秀人文精神產品的生產者。培養和造就強大的人文知識分子是高校的光榮使命。

      三、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

      目前,由于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物質利益、就業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的思想活動在改革進程中表現出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大學生是未來國家建設和發展的主力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對象。他們來自社會的不同階層,其思想必然在不同程度受到各種思潮的影響,這些思潮在校園里傳播、碰撞與交鋒。培養學生做什么樣的人,怎樣做人,這是高等教育必須解決的問題。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為己任。在人才的素質構成中,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它不僅指道德品質和文明習慣,也包括健康的心理、頑強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適應社會的能力,尤其是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思想信仰。同志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上明確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擺在重要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彼枷胝谓逃灾匾?是因為這是一項塑造人的靈魂的工程,是教學生如何做人的工作。對于人才的培養和發展來說,思想政治素質對其他素質的形成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較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會成為人們提高智力素質、科學素質、人文素質、審美素質、身體素質的精神動力。可以說,大學生只有樹立了正確的政治方向,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和頑強的意志,他們在提高智力,提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健體魄方面才會有方向和力量,才能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同時,具有較好思想政治素質的人,更有利于其他素質發揮作用有益于社會。另外,我們還必須認識到大學生是時代的精英,是未來國家建設的主導力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學生的頭腦,才能確保將來中國的建設沿著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前進,確保黨和國家不變色,確保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得以貫徹落實。同時,又要認識到大學生要成才,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光和熱,實現個人價值,除了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正確分析國內外形勢的政治頭腦。此外,高校要形成和保持良好的校風和學風,保證學校的穩定和教學秩序的正常,也有賴于思想政治教育扎實有效的開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質教育中起著主導作用,是素質教育的靈魂。

      四、科學教育、人文教育與德育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發揮著育人的合力作用

      1996年,國際二十一世紀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一份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指出,教育必須圍繞四種基本學習能力加以重新安排,這四種能力是: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學會認知就是掌握認識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學會做事就是學會工作所需的職業能力;學會共同生活即是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即是適應環境的能力。從它們的內容來看,其實就是德育與科學教育、人文教育相結合,只有將這三種教育融合起來,才能發揮育人的合力作用?,F代教育發展迫切地呼喚德育與科學教育、人文教育的融合。這是因為: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內在的一致性,是三種教育融合的客觀基礎;人的全面發展是三種教育融合的內在需求;社會的發展,特別是體現在教育發展上的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是三種教育融合的外在需求;構建完整的教育所需要的各種教育功能的互補,是三種教育融合的基本前提。愛因斯坦曾指出:“只教給人一種專門知識,技術是不夠的,專門知識和技術雖然使人成為有用的機器,但不能給他一個和諧的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著教育得到對事物及人生價值的了解與感覺,人必須對從屬于道德性質的美和善有親切的感覺,對人類的各種動機,各種期望,各種痛苦有了解,才能和別的個人和社會有合適的關系”。美國圣母大學校長赫斯伯主張,完整的教育應同時包括:“學會做事”和“學會做人”兩大部分,他認為“學會做事”必須接受科學教育,養成科學精神;“學會做人”必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接受人文教育,養成人文精神??傊?思想政治教育與科學教育、人文教育的融合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導向,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并重,才有可能培養出一個完整的、和諧的人??茖W技術的發明和創造是一把雙刃劍,既能造福于人類也可能給我們帶來難以預料的問題甚至災難。科學本身不能保證其方向正確,這既包括研究方向,也包括研究成果應用的方向。靠什么來駕馭科學技術呢?專家學者把目光投向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學科的教育,科學需要正確的思想導向和人文導向。正確的思想有利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文所追求的目標或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滿足個人與社會需要的終極關懷,但思想不能空洞無物,需要科學為基礎;人文不能保證其本身基礎正確,可能事與愿違,人文需要科學奠基。思想、科學與人文是共生的、互動的。人文精神,應當是整個人類文化所體現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類文化生活的內在靈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價值理想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為終極目的。不難發現,科學精神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培養的一種人生信仰和理想追求,同時也是一種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茖W作為一項認識活動,它體現著對真理和知識的追求并為之奮斗的崇高理想和精神;科學作為一項智力活動,它體現著在智力上永遠向著“更快、更高、更強”的方向邁進的崇高的奧林匹克理想和精神;科學作為一項與人類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的社會活動,它體現著為人類的幸福、自由和解放而奮斗的崇高理想和精神。因此,科學精神并非只是自然科學的精神,而是整個人類思想精髓和文化精神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同藝術精神、道德精神等其他文化精神不僅在追求真善美的最高境界上是相通的,而且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離開思想道德和人文精神的“科學精神”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精神,而離開政治方向和科學精神的“人文精神”也只是一種殘缺的人文精神。未來社會不僅充滿競爭,而且更離不開合作,在合作中競爭,這是一條相輔相成的必由之路??萍及l展越是迅速,就越是需要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人文精神來指引和確定未來社會發展的方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先進的思想,猶如沒有靈魂;沒有現代科學和先進技術,就是落后;而沒有民族傳統,沒有人文文化,就會異化。因此,愛國與創新,德與才,科學與人文,缺一不可。

      五、推行科學教育、人文教育與德育相融合的“綠色教育

      讓學生既具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又具有較高的科技水平和較高的文化素養,是現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從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發展的規律來看,高等教育要適應培養新時期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就必須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科學教育、人文教育的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與科學教育、人文教育的整合,就是以正確的政治方向、時代的人文精神和素質教育思想為主導,把大學的各個教育要素組合起來,使之相互滲透。它不是簡單調整,也不是政治思想方向、科學取向和人文取向的簡單相加,這種結合是全方位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制度和課程編制等方面的根本改變。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與科學化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化的科學教育的有機結合。率先倡導進行高校人文教育的老教育家楊叔子院士提出了“綠色教育”的概念。他說,“教育應該充分發揮五百萬年進化賦予人類的靈性,培養既有人性,又有靈性的學生”。“育人和種樹一樣,也應該順從學生的規律,不干擾他們,讓他們自由成材”。高等教育只有在正確的政治思想指導下,把科學和人文結合起來,才是綠色教育,才能真正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政治思想是方向,科學是立事之基,人文是為人之本。沒有科技,就會落后。一打就垮,受人宰割;沒有人文,就會異化。不打自垮,甘為人奴。科學與人文都是來源于實踐的,都是來源于大腦對客觀事件的實際反映??茖W與人文相融,對于形成正確的人生追求,完備的知識基礎,優秀的思維品質,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諧的關系,起著決定性作用?,F代高校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科學教育、人文教育的整合,必須注意把握好整合教育的三個基本特征。即,在教育價值上,它必須是以社會發展需要為中心的教育價值觀與以個人發展需要為中心的教育價值觀的統一,強調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培養健全的人格以求人類精神的完善;在教育目標上,必須力求實現提升人性與提高人力的統一,培養既有正確的思想和健全人格,又掌握生產技能的勞動者;既具有明確的生活目標、高尚的審美情趣,又能創造和懂得生活的人;在教育內容上,必須把樹立理想和傳遞人類文化價值觀念、倫理道德規范以及傳授科學知識和實際技能有機結合起來,強調大學教育不僅應教給學生實用知識,為他們提供就業準備,而且應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正確對待生活,形成道德責任感和義務感??傊?德育與科學教育、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知、情、意并重的教育,是使個體的精神道德和科學知識平衡發展的教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亚洲神级电影国语版|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8图|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亚洲一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亚洲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电影网|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亚洲AV无码无限在线观看不卡|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亚洲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99| 亚洲理论在线观看| 亚洲色欲色欲www|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观看网| 亚洲熟妇无码av另类vr影视|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人人 | 亚洲a在线视频视频|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免费视频网| 日韩亚洲国产高清免费视频| 亚洲暴爽av人人爽日日碰|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亚洲性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色中文字幕无码AV| 午夜影视日本亚洲欧洲精品一区 | 亚洲第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最大av| 激情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亚洲午夜片AV大片| 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亚洲AV福利天堂一区二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