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思政教育構建完善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優化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是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道路上的重要命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直接服務于學科理論體系建設以及學科的功效性和科學性,以便積累思想政治理論學科的學術合法性。
1.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的合理完善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整體功效的發揮
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集復雜性、多樣性、層次性于一體,它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歸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同時,將其具體化,從而直接關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實現。試想一個內容要素不完善,結構沒有條理性的教育內容結構,如何發揮自身應有的整體功能,又如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素齊備、結構和諧,必將最大程度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功效,也必將是實現目標體系,推動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2.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的合理構建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工程的建設
目標體系、內容體系、方法體系、職能體系、管理體系、評估體系等均是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基本內容。目標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質和方向起著決定作用;方法體系、管理體系、評估體系等在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系統運行的同時,實現理想與情感、信念與意志的內化與外化;內容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目標體系、方法體系、管理體系、評估體系、職能體系等的載體,沒有它,其他體系將無所依附。綜上所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工程建設的根本落腳點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的優化,即內容齊備、邏輯合理,達到科學性、全面性和最優性的最佳結合。
3.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的合理創新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時代性的強化
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時代性,拓展其教育功能,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創新的必要條件。從建國前到建國后直至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已從過去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發展成今天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這無疑是順應歷史、與時俱進的充分體現。從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素的發展過程充分說明,思想政治教育要成為一門成熟的學科,體系建構是基礎,要從新的實際出發把體現新時代精神的內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構建一個高角度、多層面、張弛相濟、穩中求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思想政治教育整體功效出發,還是從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工程的建設以及學科時代性來看,都應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研究置于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的重要地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優化的基本實質
構建和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就要適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的本質要求,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發展的內在規律,以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心理教育等五大要素為緯,以基礎性內容、主導性內容和拓展性內容為經,把握內容要素結構的整體性、層次性、序列性,形成要素完整、層次分明、連續銜接、互動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體系。
1.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優化是過程目標的融合統一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發展的正常狀態、辯證過程和理想目標。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優化實際上就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現有內容的改造,使其達到整體和諧的狀態,從而符合“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這兩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優化必須堅持的兩大尺度。合目的性是適應社會實踐的發展需要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合規律性是正確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客觀屬性、內在聯系和本質特征。人們從事任何社會實踐活動,往往都是經過優化抉擇之后,選擇最佳途徑,希望通過最小的消耗和最短的時間,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效率達到理想目標。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優化正是這種目標追求的過程,是人們運用自身豐富的思想和智慧,在不懈的目標追求的過程中遵循客觀規律,突出真、善、美的統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達到一種理想狀態。盡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優化的永遠性和漸進性使其具有不徹底達到性,但每一次優化都將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獲得階段性的質的飛躍,因此,在量變的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優化是一種狀態的表現,更是一種過程和目標的表現。
2.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優化是內容要素的內在和諧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的優化,一定意義上是追求一種“和諧美”,而這種“和諧美”實際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各要素的和諧美。所謂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素的內在和諧,是指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各要素的性能,將各要素進行合理配置,使其達到比例協調和動態有序的最佳狀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這種動態調節和有序發展的狀態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和諧的前提條件,因為內容要素充分完備、適量優質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和諧的基礎,而內容要素組合得當、有機度高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和諧的關鍵。調整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各要素的排列組合,促進要素之間的有效協同,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優化的關鍵。從實質上說,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優化,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諸要素重新構建和組合的過程,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系統整體功能統一、協調和最佳化的過程,在優化中不斷拓展新資源,增添新元素,形成新特點,促使結構更新升級,促進新特點的突現和升華,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始終保持全面、協調、持續發展的進步狀態。
3.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優化是系統整體的外在適應
系統論認為,任何系統都是一個整體,他不能孤立存在,它存在于一個有多個系統組成的大環境中,并與其他系統有機聯系、相互作用。系統優化,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對于系統的組織、結構和功能的改進,從而實現耗散最小而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過程。”[1]因此,系統結構的優化不但是追求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也是從系統外部尋求優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之所以能夠良性運行,是基于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從中吸收新的因子,從而適應社會和人的發展需要。馬克思指出:“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并且只有從這一基礎出發,這一歷史才能得到說明。”[2]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順應時展正是其外適應的宏觀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優化的主要路徑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總是處于不斷優化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的優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構成依據的指導下,對內容各要素的加工與整合,使理想性與現實性內容,階級性與大眾性內容,本土化與國際性內容,科學性與價值性內容有機協調,相互滲透,實現內容結構優化,教育功能擴大的目標。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優化:
1.把握出發點———理想性內容與現實性內容相結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性內容在領先性、前瞻性和新穎性的指導下,既反映人類社會發展的走向,又反映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本質要求和社會先進成員思想道德狀況。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性內容,顧名思義,即在基礎性、現實性和普適性的指導下,反映全體社會成員思想道德水準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實狀況。因此,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優化,則要對教育內容準確定位,即將理想性和現實性有機結合,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其一,或是簡單的將兩者相加。任何一種思想道德的價值體系,都是既具有理想的合理性又具有現實的合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和人的發展來說,既有適應的一面,又有超越的一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的優化既應體現理想性,又要體現現實性,既超前引導性與現實規范性的統一。然而要做到統一,首先要準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社會價值導向,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自己,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將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作為核心內容,科學生動地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其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因材施教,即針對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個體,根據其之間的差異,開展突顯層次性和廣泛性的教育,將大家引向更高的目標;最后,科學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特點和規律,將原則性與特殊性相結合,最終實現長遠與現實、主導與多樣,整體與層次,理想與現實的統一。
2.突出著眼點———階級性內容與大眾性內容相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著強烈的階級性,鮮明的目的性和突出的先進性,富有濃郁的政治色彩。[3]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與統治階級的意志相統一的,這正是其階級性的表現。而要與統治階級意志實現完美的統一,就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強化政治教育,突出政治性內容。縱觀過去的教育經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存在兩種極端的結構模式:一是忽視教育內容的政治性,只有法紀素質、心理健康和性教育等方面的內容;二是過分突出教育內容的政治性,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犯了片面主義錯誤。這都不是我們所追求的內容結構的和諧,是應該避免的。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階級性與大眾性的融合,除了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理想信念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外,還要將人文精神、競爭觀念、國際意識以及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教育等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范圍,并注意引導受教育者在社會實踐中體驗生活、感悟人生,把握是非善惡、愛憎苦樂、成敗得失、積累生活經驗和人生智慧,學會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與社會、與國家的關系,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成為一個奉獻社會的人,一個幸福快樂的人,一個自由全面發展的人。[4]通過以上方法突破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單一的政治功能,并開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視野,同時提升思想的智慧、教育的情愫、藝術的方法和文化的品位,從而達到階級性內容與大眾性內容的大融合。
3.立足落腳點———本土化內容與國際化內容相關聯
思想政治教育以多樣化的形式存在于不同的國家,是人類階級社會的普遍現象。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濃厚的本土化色彩,優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要繼承我國優秀傳統思想道德資源,從本民族實際出發,以科學態度對待我國幾千年歷史留下的豐富的道德教育遺產,繼承和發揚屬于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既要站在時代的高度積極吸收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剔除其糟粕,又要結合時代的需要對傳統思想道德成果進行創造性改造和轉化。另一方面,世界思想文化的發展毫不例外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發展,本土化的內容也不能獨立于國際化的內容,二者是相互聯系的。在經濟、政治、文化走向國際化、信息化的今天,在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各國價值觀和文化模式相滲透的大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儼然成為一個開放的體系,其緊跟時代進步的潮流,在堅持本土化與傳統性內容的同時,吸收具有人類性和世界性的內容,既繼承優良傳統,從歷史傳統中吸取營養,又反映時代特點,使人的素質更具有現代的多樣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