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與課程設置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以高等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標準的轉變、課程設置內容的特點以及畢業生的就業現狀為視角,分析其存在的問題,據此提出“寬口徑、厚基礎、精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設置的改革思路。
關鍵詞: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課程設置
目前我國教育體制在市場經濟、產業結構和就業市場需求的整體結構等方面發生巨大轉變的情況下進行了相應改革,而高等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在社會對人才需求呈現出多層次、多規格和多樣化特點的同時,卻面對畢業生就業面單一、就業競爭力不足、就業率下滑的現實。因此,怎樣結合課程設置體系,從社會需要、學科發展需要以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等方面出發,對該領域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提高學生的就業市場競爭力和拓寬就業面,是每一個體育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1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受多方面條件影響,目前全國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形勢比較嚴峻。為加強對我國高等院校各專業辦學質量和水平進行管制和實行預警機制,我國大學開始實施“紅黃綠牌”專業制度,對高校所辦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失業以及薪資情況進行調查并對社會予以公示。據權威數據機構麥可思公司就全國大學生就業調查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高校體育專業畢業生在就業半年以后再次面臨失業的人數在此次調查中排名第四,而體育教育專業更是滑落為紅牌專業,被限定為高失業風險型專業。當然,體育教育專業此次“被亮紅燈”不是社會不再需要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其原因有社會影響因素,也有學校辦學質量與水平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和畢業生在參加工作以后,普遍會感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就業面狹窄”;二是“學非所用”。在“就業面”方面,近些年體育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不是非常理想,尤其在我國高校實行擴招制度以來,在體育院校學生數量明顯增多的情況下,學校沒有根據人才市場需求對辦學思路進行及時調整與干預,導致就業率明顯下降。因為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的主要渠道是到教育領域從事工作,這種情況在高校實行擴招以后使得該專業畢業生就業變得尤為困難,這種情況如不做出改變將使本專業開設前景不再被看好。而在“學非所用”方面,相對于考公務員、競聘中小學體育教師而言,因為我國經濟體制轉型使得企業工種增多、發展空間得到提升,使得選擇在企業工作或者干脆依靠自己技術技能自主創業的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呈增長趨勢。這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用人單位所聘的此專業畢業生在大學所學專業與崗位技能幾乎沒有任何關系,更不要說依靠自己技術技能自主創業的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來運用市場營銷、人事與財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壯大自己的事業。因此,針對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我們不能從某一方面進行定論。高校進行擴招,學生數量增多,但社會提供的崗位不足,即勞動力供給量超過勞動力需求量而引起的失業是總量性失業;相對大學畢業生盲目選擇前往沿海城市就業,高校主管部門并沒有針對社會人才實際需求,從專業設置、就業能力培養等方面,來建立完善的職業技能培訓長效機制而導致的失業屬于摩擦性失業;還有因為高校人才技能的培養、知識能力的傳授等方面的教育供給結構和社會對人才所需要的人才結構不相一致而導致的就業失調,而形成大學畢業生畢業即失業和就業市場崗位空缺兩種情況同時出現的現象,屬于結構性失業。所以從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方面進行分析,主要原因還是在于體育院校在人才培養口徑方面比較狹窄、學生適應能力不足,沒有把為社會服務的職能完全呈現出來,而在就業市場競爭機制下這些問題將顯得更為突出。
2通過改革課程設置提高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對策
人才的培養實際上就是學生能力的培養,而能力的培養要通過相應課程的學習來實現。學生必須要在教學計劃規定的前提與引導下來針對性和選擇性地進行學習,因此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顯得至關重要。目前體育院校課程設置主要是在政府教育部門要求下來依靠相關學科專家的意見確定相應課程,從而使其靈活性受到一定限制。同時對于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規格與質量到底怎么樣,并沒有一個比較權威或者明晰的衡量標準。我們認為需采取以下的措施。
2.1開設職業規劃與指導課程,提高畢業生市場競爭力
事實上在許多體育院校都開設有職業規劃與指導課程,但基本上這門課程往往是在大四即將畢業之際,所進行的2-4個學時的就業指導或講座,對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并沒有起到實質性的幫助。我們認為,良好的就業能力是通過日積月累的教育與培養才能形成的,因此開設職業規劃與指導課程一定要與學科教學融合起來,通過學習態度的端正、專業思想的鞏固、學習方向的明確和未來求職市場中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以及自主創業的規劃與實施,來使學生清楚地評估自己,適應社會需要做出正確的抉擇,從而提高畢業生的市場競爭力。
2.2課程體系要綜合考慮教學領域專家及其他領域專業人士意見
目前,體育教育專業仍然是將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技術等作為必修課,和培養不同規格的人才要求作為限選課,以及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作為任選課的模式,從三個方面來進行課程體系的構建。然而,這樣的一套模式和方法所構建的課程體系,使得人才培養并沒有完全適應市場需求。因此,要構建前瞻性、科學性和適用性比較強的體育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必須要綜合考慮體育教學領域專家及體育其他領域專業人士的意見,對現有的課程以及教學時數進行相應的調整或改變。
2.3鼓勵和引導學生跨學科選修,培養新型的復合型人才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方面提出,面對當前社會發展形勢,高等教育應加大學生創造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自主創業能力等方面的素質培養并將其放在首位,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因此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要通過“一專多能”的方式,鼓勵和引導學生修讀其他專業的課程或學位,促使學生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以此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就業市場競爭能力,從而培養出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新型的復合型人才,為自己將來擇業、創業開辟出更廣闊的天地,以此改變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面狹窄、單一的不利局面。
參考文獻:
[1]白波,張應強.高等教育大眾化與高校多樣化人才培養[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1):152-154.
[2]郝德勇.社會化定位與適用性人才培養———我國當代教學型高校的出路與作為[J].教育研究,2005(5):54-57.
[3]彭貽海,王莉.論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及社會需求的相互關系[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11):92.
[4]劉延波.課程改革背景下體育教學范式的反思與構建[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5(3):80-83.
作者:吳鯤 李海 單位: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