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網絡資源服務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作者:陳美芳沈友華單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江西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職業教育教師本身實踐教學豐富,有很強的自律性和獨立性,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的針對性也很強,對學習內容有自己的思考,也積極地參與整個教學決策,注重教學成效,對培訓的教師要求也非常高。他們要求所學內容與他們的工作實際相關,并且能夠學以致用,更希望在培訓結束后,能夠建立一個公共平臺以便繼續與同學和培訓教師之間進行交流答疑和資源共享。
培訓教材與培訓內容的特殊性職教師資培訓既要求加強實踐環節的訓練,又強調教育教學素養的形成。培訓教師希望通過培訓能夠提高自己的專業實踐技能和教學技能,因此各培訓基地在建設課程體系時,一般根據專業特征自主選擇培訓教材和實踐教學內容。職教師資培訓教材必須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社會性、實踐性和職業性,然而目前專門針對職教師資培訓的教材并不多,而且對個人和專業能力差異的考慮也不充分。建設恰當的培訓教材和培訓內容,要充分考慮職教學員的差異性,注重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加入企業實訓經驗。可建立立體化職教培訓教材,開發網絡學習平臺,既保證教材和學習內容的隨時更新,避免資料過時,又形成教材體系,促進職教教材的發展。
時間和空間安排的特殊性職教師資培訓因為面向的是職業教育領域的教師和工作人員,時間和空間上無法像全職學生一樣安排培訓,根據對象的不同常常采取長期培訓、短期培訓、委托培訓、規定時間內間隔培訓等不同的培訓模式。但大多數培訓學員受到本職工作的影響,選擇的都是短期或間隔式的培訓,在時間和空間上缺少一定的自由性。建立職教師資培訓資源服務平臺,可以為培訓學員提供一個繼續教育平臺,使學員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隨時隨地共享培訓資源,促進終身學習。
培訓形式的多樣性職教師資培訓作為成人教育的一種,具有社會性和非正規性。這些特性要求我們突破學歷教育的束縛,大膽的組織形式多樣、非學歷的、非正規的、以滿足職業教育需求和志趣的文化生活教育活動,以繼續教育為辦學導向,培訓的類型也多種多樣。職教師資培訓資源服務平臺結合傳統的師資培訓模式和信息技術,并融入現代教學理念,注重實踐性和非正式教學方式的應用,形成以在線、離線和課堂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培訓。
評價的特殊性職教師資培訓是開放性的、非學歷性的教學活動,普通全日制教學側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測試,這種結果評價忽視職教中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并不適用于職教師資培訓。職教師資評價的內容多元化、動態化,評價的主體也不限于教學的教師,社會企業和學生本人都是評價中的重要主體。因此要建立綜合性的檔案袋,展開多樣化的過程性評價。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必須轉變教師的觀念,如對培訓本身的認識、職業觀、教育觀等。
網絡教育資源服務平臺的引入
網絡教育資源服務平臺是以網絡服務為中心,通過中間技術和外部連接,將職教師資培訓相關的各種資源和應用系統進行融合,從而面向學員提供全面的職教培訓課程學習資料和交互平臺。該服務平臺為職教師資培訓提供共享資源,支持學員間的在線和離線交流共享,鼓勵相互之間建立協作項目,共建職教資源分享系統,促進學員的自主學習,為學員間解決現實問題提供平臺。
(一)服務平臺促進師資培訓資源共享共建
職教師資培訓注重培養學員的實踐動手能力,促進教師的職業教育教學思考。通過網絡教育資源服務平臺,學員間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網絡訪問、上傳下載存放和使用平臺上的資源,共享實踐教學經驗,共建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庫。可利用網絡實現資源的網上制作、管理和信息等,也可通過鏈接的方式將授權后的資源地址收入到資源庫中,進行編目處理,加以詳細的分類和簡介。平臺也為學員間的隱性資源共享提供支持,利用平臺的交流系統,學員間可以展開頭腦風暴,討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達到思想的交流與共享。
(二)服務平臺提供資源檢索功能
通過建立職教課程導航、資源服務平臺導航、專業專題導航、鏈接管理等方式為學員提供資源服務平中資源的多種檢索功能,授權后的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各類信息的檢索,也可以利用系統的學科導航功能迅速找到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專利信息和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等。使用者完成資源檢索后,可根據需要在平臺中進行檢索資源管理,自主設置鏈接管理、導航管理等內容,形成個性化資源系統。
(三)服務平臺促進學員之間的交流協作
職教師資培訓在培養師資的教育教學素養時,經常使用到基于項目的教學模式,注重學員之間的協作交流;在培養專業實踐操作技能時,也強調團隊精神,要求學員之間的交互合作,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領導能力。建立服務平臺為學員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外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相互了解的機會,也為學員完成實踐項目提供協作平臺。
(四)服務平臺為學員的學習成效提供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傳統的全日制學習強調結果的評價,常常以測試的形式給學生打分,卻忽視了過程性的學習。而職教師資培訓注重以人為本,除了進行教學的教師為評價主體外,也強調社會性團體及學員個體的評價內容。該資源服務平臺可以提供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形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建立學員的電子檔案,并以紙質或電子的形式保留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方案和提出的各種解決方法。
基于職教師資培訓的網絡教育資源服務平臺構建
基于職教師資培訓的網絡資源報務平臺是培訓者、培訓教師及培訓機構三方利用網絡共建、共享、協作、交流的平臺,它為使用者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現有職教師資培訓資源,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和合理化管理,解決當前職教師資培訓中存在的培訓內容不完善、管理制度不穩定、培訓資源單一、同行交流有限等問題提供服務。該平臺以實踐操作技能和專業技能為任務導向,實現資源的共享,提供優化的師資培訓服務理念。基于職教師資培訓的網絡教育資源服務平臺主要由信息管理系統、資源共享平臺、協作互動平臺組成。每個部分既可以作為獨立的系統,又相互影響,相互補充。
(一)信息管理系統
信息管理系統主要對分散在各處的學員及課程進行信息管理,一般包括學員的基本資料管理、基本權限管理、頁面設置管理及課程的教學大綱管理、內容管理、教材管理及課件管理等。培訓學員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和興趣愛好注冊不同群組的賬號,審核通過后即獲得相應的上傳和下載權限及部分管理僅限。學員可以個性化設置頁面的配色方案及框架結構,自主建立頁面模塊,也可以進行鏈接管理,設置專業資源鏈接體系,體現學員的知識管理理念。學員登錄系統之后,根據已有的權限選擇相應的課程范圍,共享課程資源,也可在權限范圍內管理相關的課程信息,一般學員主要是增加課程資源、課程公告等,并可以關注專業課程及培訓的前沿動態,了解培訓趨勢。如果登錄者為培訓教師,相對的權限將會更多,他們可以對專業情況、課程設置、培養方案、通知安排等方面進行管理,可以建立新課程,提交新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修改教學內容,建設教學資源,上傳教學課件及展開教學評價等。不同課程及專業的負責老師在權限方面會略有不同。
(二)資源共享平臺
資源共享平臺包括教學資源管理和離散資源管理。教學資源管理主要包括課件資源、教學素材、學生的創作作品及相關的軟件下載。使用者登錄系統后,可以選擇不同的課程進入課程資源系統中,可以上傳和下載資源,培訓教師在其所負責的課程體系中,有權限對上傳的資源進行審核,同時系統給予上傳者一定的積分鼓勵,該積分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可以直接升級用戶,使其能有更多的權限。離散資源管理主要是將分散在異地的顯性資源以一定的主題分類形式聚合,所謂的聚合是指資源由離散轉向分布的過程。該系統以不同的主題為關鍵詞,利用軟件工具在離散資源之間建立關聯,促進資源的深度搜索,既省時省力、突顯用戶個性,又準確率高、易于保存與整理。資源共享平臺利用了RSS聚合性,將資源中所包含的關鍵詞作為主題標準,同時遵循一定的專業課程范圍,將某一特性的相關資源歸為一類。
(三)協作互動平臺
協作互動平臺支持協作學習、評價互動和交流反思。各學員根據不同的專業進入不同的協作學習領域,利用在線聊天工具或E-mail進行討論交流,增強相互間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尋找協作學習的合作伙伴,再明確分工任務,展開協作活動,小組內的成員與成員間多進行溝通交流,展示分工成果,再整理匯總,完成作品制作,在所有的小組面前演示作品。該平臺的評價互動支持過程性評價,學員可根據個人設置建立電子檔案,也可利用網絡的自由性選擇社會評價主體,學員也可利用博客進行自我評價,小組內的作品展示可利用互動平臺進行組員間及小組間的評價。培訓教師在協作互動平臺也可以在同行及學員之間進行交流。通過該平臺,教師可以獲得同級專業的協助,解決教學中碰到的問題,同時可以交流經驗,共享師資培訓理念。此外,教師也可以通過與學員間進行交流,了解學員的個性和基本情況,并幫助學員解決學習與工作中的難題,同時與學員間建立協同合作的關系,培訓結束后的進一步合作提供機會。最后,學員與教師間可以建立博客等反思平臺,鼓勵進行自我反思,交流個人思想,并可利用各種工具進行交流和溝通。
總結
當前,職教師資的集中式培訓已取得了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培訓管理也逐步走上正軌,然而遠程學習方式卻并不理想。建立網絡教育資源服務平臺,能夠為職教師資的遠程培訓提供了條件,共享具有不同區域特色的職教培訓資源,緩解因地區的差異性所造成的教育公平缺失,進一步促進職教師資培訓的發展。網絡教育資源服務系統采用積分激勵機制,當學員登錄課程系統、新建個人觀點、上傳課程資源并被審核通過、發表評論或更新博客論壇、增加個性化設置時,都將產生一定的積分,當積累到一定積分時可以選擇升級,將具備更多的管理和使用權限,以激勵學員使用網絡資源服務系統。基于職教師資培訓的網絡教育資源服務平臺在實踐應用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平臺建設要體現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的特色,不能直接照搬本科生的資源服務體系,既注重成人學習者的特征,又要結合職業教育的特色;其次要加強實踐教學資源的共享和共建,培訓學員的動手;此外該服務平臺必須是開放性的資源共享,以避免影響服務平臺的更新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