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等院校鋼琴課程的教學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地方高校鋼琴課程教學評價的現狀及弊端
地方高校音樂系鋼琴課程的教學評價,一般是進行技能考核。當前,我國地方高校大量擴招,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如果還是沿用以前的“一曲定乾坤”式的技能考核來對學生的鋼琴學習進行評價,將會忽略學生的鋼琴基礎差異,導致鋼琴基礎差的學生,即使努力了,成績也不好,從而打擊了其自信心和積極性,而基礎好的學生,則認為自己已經在班級里面是優異的了,也放松了自己的鋼琴學習,不利于進一步的提高。因此,應該對地方高校鋼琴課程的教學評價辦法進行改革,改變這種“一曲定乾坤”的考核機制,形成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的考核評價方式。傳統教學評價在教學和課程系統中貫穿著這樣一條邏輯:它以學科價值為本:以知識技能體系為目標參照:以教師為中心:重結果,求一律;用簡單的數碼符號去等量千差萬別和活生生的人格面貌及其內在深刻、復雜的認知、行為、態度和價值,以及創新能力的發展狀態。其存在的合理性與應試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在邏輯上完全符合。然而,它與素質教育的理念和目標之間恰恰構成徹底的悖論[3]。而且,傳統的評價系統中,評價是為了最終的成績,而且是間斷性的,評價的是不完整的知識以及專業能力,在這里教師扮演的是裁判員和檢查員角色。由于教師的角色是檢查或者總結工作,所以在評價的過程中排斥教師和學生的相互配合,使得評價優勢在教師一方,主要強調了形成評價的客觀性。真正有意義的教學評價是為了更好地督促教學、深化教學,通過考核使學生建立綜合立體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習興趣。同時激勵教師改進教學手段,端正教學態度,增強教學的積極性,提高教師個人業務素質。因此,我們所建立起的評價體系要使評價的結果盡可能地讓學生與任課教師心悅誠服,,從而進一步激發廣大學生學習的興趣。新的地方高等院校的鋼琴教學評價體系應該能夠契合這種發展。
2.新的地方高校鋼琴教學評價體系應具備的基本特征
教學必須與評價相匹配,評價應該伴隨著教學進行。作為教師,我們的腦袋里要時刻想著真正偉大、有挑戰性、相對公正的評價,學生參與其中,他們的學習就會得以深化。關于評價的要求必須是清楚的,原則上要被所有教師和學生所接受,就是說,沒有秘密或驚奇,每個人都從一開始就準確知道被期望和要求什么。智能的認知過程比所謂的藝術能力或天賦更為重要。你的主要興趣應是證明或表現他們的理解力。例如,他們繪制的一幅畫是否被認為是“精美藝術”并不是關鍵。問題的關鍵在于,“他們通過作品證明了理解力嗎?”如果天賦也隨之得到開發,那很好,但它不是主要目標[4]。要集中于對學生表現的反饋,并以幫助學生改進并達到更高表現水平為目的。要避免以打分來助長競爭的做法,而使之成為促進自我競爭和進步的動力。學生應該參與到整個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跟在學生后面通過評價來證實他們的學習。如果你得到這樣的問題,“你給我打了多少分”或“我可得多少分”,這樣的感覺就好像它是一次抽獎,那么,這樣的評價肯定就出錯了。所設計的評價是要鼓勵學生在更高、更復雜的水平上表現自己。要讓學生知道,在任何表現活動中,實踐就是學習。鍛煉學生對音樂功能的理解:學生在態度、價值和行為方面,對音樂的各種影響所獲得的領悟;學生在他們的文化、亞文化和個人生活中,對音樂的多樣功能知識和體驗的習得:發展學生必要的能力,明智地運用對多種類型和風格的音樂的辨別和抉擇[5]。
3.對建立新的教學評價體系的探討
基于對地方高校鋼琴教學評價體系應該具備的基本特征的認識,試圖建立一種新的鋼琴教學評價體系。由于學生進校水平不一樣,所以筆者認為在衡量的標準上不能一刀切,統一打分。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學生,進校時一點基礎都沒有,但是學習非常努力,可是在學期末考核時,由于他所演奏的作品比較小,所以總是得不到很好的成績,這樣使得他有很強的挫敗感,對以后學習不利。所以,新的教學評價體系,必須考慮到個體的差異。高等地方院校的鋼琴教師,應該基于學生的鋼琴基礎,將學生按鋼琴水準,分為若干個組別,每個組別處于大致的水準。然后分別對這些組別檔次設計具體的細化評分標準。這樣,基本上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彈性的空間,他們可以感覺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績可以得到肯定。從心理學角度看,一個人所確定的目標任務越容易,完成的可能性和信心就越足,實現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這種彈性分檔方法更具人性化和可行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鋼琴主修生的評分中要增設鋼琴教學法考核的項目,要開設鋼琴教學法課程。我們必須認識到,音樂教育不僅是知識教育和技術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教育[6]。“鋼琴教學法”主要研究和闡述鋼琴教學的基本內容、基本過程、基本規律、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普通地方高校的鋼琴主修生,畢業后大都從事鋼琴教學。因此,鋼琴教學法對學生將來畢業后的職業適應能力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增加鋼琴教學法課程內容,同時將其作為考核的內容之一,一方面改變了傳統的“一曲定乾坤”的鋼琴技能考核方式,另~方面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另外,學生既掌握了正確的演奏方法又學會怎樣教別人學琴,也就能在這些教學理論的充實下“教學相長”。而且,就鋼琴課程而言:“鋼琴教學法”內容的引入將在多個層面上起到積極作用。對于那些沒有鋼琴基礎的學生來說,“鋼琴教學法”將引導他們準確地把握鋼琴學習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識內容。
并用以指導自己的鋼琴的學習。這將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學習更有成效,也更有樂趣。還有些學生進校時已具備了較強的鋼琴彈奏能力,對于這些學生來說,“鋼琴教學法”將幫助他們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鋼琴學習的相關要素,使他們的演奏水平向著更高的層次邁進。增加演奏實踐的考核。在主修學生中,為鼓勵學生多上臺,要在考試中加入10%的比例作為學生平時參加演出實踐的分數。舞臺實踐是鋼琴主修學生課程體系中不可替代的一個重要部分。通過舞臺實踐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還能使學生具有舞臺演出的實踐經驗,以表現和鞏固提高所學的技能,展示學習成果。所以,新的鋼琴教學,一方面要多舉辦各種形式的鋼琴演奏會,讓學生走上舞臺,提高實踐能力;另一方面,要將學生在舞臺上的表現,進行量化,作為鋼琴教育評價的一個指標,計入期末成績。這樣,一方面可改變鋼琴教學中的死板、枯燥的模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學生在多樣的實踐中也獲得不同的演奏體驗和演奏經驗;再者,也可以活躍所在地方高等院校的文藝生活,可謂一舉多得。考試成績以分數和指導性、鼓勵性評語同時體現。采取打分和評語相結合的方法更有利于學生的進步。教師根據學生考核中所彈奏作品的情況,給予分數的同時,應給予相應的指導性的評語。這樣使得我們的考核就不僅僅是單一的評分,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過程。蘇霍姆林斯基[7]說:“如果學生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和情況而沒有能力掌握知識,我從來不打不及格的分數。
如果學生感到沒有努力的:療向,覺得自己什么也不行,這對他們的精神是最大的壓抑”。因此,應采取給予指導性的、鼓勵性的語言(即揚長式的教育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使學生樹立自信、自尊,使學習充滿樂趣。筆者認為,這樣的考核方式,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比如有兩個學生同時得到79分,但是他們的缺點會完全不同,一個學生可能存在八度技巧掌握不夠的問題,另一個學生可能是樂曲感情處理的問題,這樣的分數單呈現出來后,一方面使學生認清他所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同一個分數的不同含義。綜上,筆者嘗試提出以下考核標準,分為三個層面:普修生鋼琴考核成績的計算:包括平時成績加上技巧考核的成績。30%平時成績+7O%技巧考核成績主修生鋼琴考核成績的計算:包括平時成績、技能考核、藝術實踐、理論基礎四個方面。30%平時成績+5O%技能考核+10%藝術實踐+1O%理論基礎。畢業生鋼琴考核成績的計算:包括平時成績、技能考核、藝術實踐、理論基礎以及鋼琴畢業論文寫作五個方面。15%平時成績+l5%畢業論文十5o%技能考核+1o%藝術實踐+10%理論基礎。為了驗證筆者提出的考核標準,筆者在自己所教授的三個年級的學生中抽取十名學生進行了教學實驗。分為甲乙兩組,每組五名學生。對甲組采用傳統的教學評價考核標準,對乙組采用新的考核標準。經過半年的實踐,筆者發現兩組學生的差異逐漸的反應出來了:乙組的學生表現出更大的學習熱情。其主要表現是學生主動到琴房訓練,等待教師上課指導。在課程當中,更多地向教師發問,更多地反饋自己的困惑。
上課過程中情緒更輕松愉快。相對來說,甲組的學生普遍比較沉悶,顯得一板一眼。盡管到目前為止,兩個組的平均技能水平還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差異,但是在上升的趨勢上,乙組已經表現出了更強勁的勢頭。在藝術實踐、理論基礎等方面,乙組也表現出了更大的主動性。因此,筆者認為,隨著時間的繼續進行,這種差異將更加明顯,而這種差異造成的教學效果上的反差將會得到體現。鑒于此,出于教師的職責,筆者已經決定停止對甲組的實驗,對甲組采用和乙組同樣的教學評價方式,使得甲組的學生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發展。
4.結語
面對新的教學對象及新的培養目標,轉變教育理念,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變革課程評價體系,探索一條適合當今社會發展要求的高等院校鋼琴課程評價體系的路徑是當務之急。高校鋼琴教學改革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它將對鋼琴教師的教學能力及綜合業務素質提出更高和更為全面的要求。作為一名鋼琴教育工作者要堅持不懈地探索、實踐。筆者所提出的鋼琴教學評價的方式,目的是使課程評價更具體,使教學信息更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