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藝術類學生應用能力提升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藝術設計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大設計”中美的觀念是相通的,例如節奏、均衡以及韻律等形式美的具體法則的要求是一致的。藝術設計要綜合學生的文化背景、地理、歷史和人文知識的積累,而學生只有對設計對象的文化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綜合,才能創作完美的設計作品。藝術設計類學生在校期間接受過系統的專業課教育,對于各設計對象的理解相對客觀,但對這些設計原則和設計規范的理解仍停留在理論層面。例如,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學習的專業課程包括了字體設計、CI設計、圖形創意以及廣告設計等諸多課程,課程都會從設計流程和設計方法出發,以設計適用作品為最終目的,但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往往沒有好的依托,這就導致設計的實用性無從考證,進而影響學生進行創新創作的動力,也會使得學>--j效果大打折扣。以CI設計為例,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以介紹CI設計的發展史作為課程的導入環節,其次再對經典作品進行評析,加強學生對CI這一設計對象的認識。在學生進行設計實踐時,最終的命題往往以一個已經存在的公司形象為對象,讓學生設計創作。這種傳統的命題方法,導致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有諸多局限:對公司形象認識不夠,市場調查的條件不夠成熟,或對已有形象根深蒂固等因素,均會對設計效果產生影響。另外,這樣的設計作品在產生之后,缺乏檢驗環境,被繼續采用和應用的可能性不大,同時,學生對設計無法進行后續的深入思考,以致很多作品半途而廢,這遠離了創作的初衷,對學生以后進行設計活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于是,選擇合適的設計對象成為了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應用能力的首要問題。在諸多設計對象中,以城市形象為元素的設計覆蓋了生活的各個方面,這類藝術設計將針對各個城市的特性進行綜合和提煉,將城市文化轉換成具體的文化產品,對塑造城市形象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是學生實踐藝術設計能力的一個極好的應用環境。
任何一種文化創意活動,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進行,但創意不是對傳統文化的簡單復制,而是依靠人的靈感和想象力,借助科技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再提升。其中,城市作為藝術設計的具象載體,既具有文化創意的文化積淀,又包含人們對城市的主觀理解,這兩者的結合,使得城市形象文化兼具了傳統與現代的雙重意義。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利用這種創作載體,將創意構思轉換為具象的城市文化作品,這也為藝術設計的應用提供了新的方向。例如,城市雕塑小品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應用立體構成這一專業必修課的案例之一,學生通過對雕塑形體的把握和對小品的環境適應性的研究,全面提升對立體構成的形態應用能力。城市視覺形象系統是視覺傳達專業學生對VI手冊制作的極好素材,對于地方文化的熟悉和理解為學生創作提供了素材,這也是創作好的VI手冊的重要條件之一。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針對城市文化進行的藝術設計創作,著眼于各個城市自然的地理環境、建筑物的景觀、城市導向系統、城市規劃、城市禮品以及城市印象等的總和。每個城市有著自身的個性差別,這些個性差別來源于城市的傳統文化和宣傳導向等。
城市文化覆蓋著生活的各個方面。藝術設計各專業的學生對這些差別有著自己的理解,這來源于學生自身知識的積累。但共同點在于將這些城市的文化形象通過圖形、文字或色彩進行具象表達,這正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重要環節。宣傳城市文化的途徑有很多,需要把城市理念、城市精神等通過標語、口號、圖案、色彩等形式表現出來,使人們對城市產生系統化的良好印象,這也為檢驗學生的藝術設計作品的適應能力提供了實際標準。以信陽這座城市為例,信陽的地方傳統文化正是本城市的優勢特征,其在歷史上是江淮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也是當今中部地區極具發展潛力的靈秀之地。信陽特色的標志性建筑和旅游名片等元素,都可以成為設計應用的素材。學生通過藝術設計將這些元素凸顯和表達出來,這也是提升城市文化知名度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近年來,信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也為我們展示了更燦爛的文化遺產。
這些中國特色的元素也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創作最好的創意來源。例如,信陽的茶文化便是具有城市特色的一個設計元素。近年來,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信陽毛尖和信陽紅茶的包裝設計,并舉辦了一系列以茶葉包裝為主題的設計競賽,這些活動不僅調動了學生的設計興趣,也為企業創作了一大批帶有新鮮思路的新作品。事實證明,將城市文化和學生的設計實踐相結合是一種成功的教學模式。隨著藝術設計對文化資源進行創造與提升,把信陽市傳統文化融入到信陽市城市文化推廣的文化創意產品中來,對于發揚傳統文化和發展本土的創意產業都將具有現實的研究價值。近幾年來,藝術設計教育結合城市文化,為藝術設計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思路。同時,這些有文化依托的設計作品加上新鮮現代的設計創新,使得城市文化也不知不覺地滲透到創意產品中來,有利于推廣傳統的城市文化,進而提升城市的形象。對于信陽市來說,它位于河南省南部,與湖北交界,是楚文化與中原文化交融之地,近年來更是屢屢獲得“十佳宜居城市”、“中國創業之城”以及“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稱號,這使得開發以信陽為主題的城市文化產品呼之欲出,而這些都是藝術設計創作的基本條件。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通過對信陽市文化產業的市場調查不難發現,在城市推廣過程中,兼具文化特色和設計感的文化產品仍然欠缺。
在商業活動中,合作雙方往往通過交換一些具有文化含義的禮品,為雙方的合作打開局面。在城市推介中亦如此,會議產業如火如荼的今天,作為城市名片的紀念品也是藝術設計的一個重要方向,既要體現城市文化,又要具備批量生產的可能性,同時還要兼具方便攜帶以及實用功能等原則,這在實際應用中往往不能兼而得之,存在很大的設計空間。這一應用便可以在產品設計的課程中進行課程實踐。產品設計專業的學生對于紀念禮品設計有過專業系統的學習,也在實驗實習環節對于生產工藝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具體設計中沒有好的設計方向。這一命題設計使得紀念禮品設計的課程有了真正的使用環境,對于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大有益處。同樣,在藝術教育實踐環節,需要找到藝術設計的應用環境。而如何實現這兩者的完美結合,首先需要提煉信陽城市文化,其次需要確定文化創意產品的表現形式。這種結合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必須深入了解城市品牌的規劃方向以及具體項目的戰略規劃。城市的文化形象宣傳還可以利用市花、市徽、口號或者雕塑等具象的設計對象。這一系列的視覺形象都可以是學生藝術創作的思想源泉。
學生可以通過對某城市形象的提煉,得到圖形和色彩等元素,再進行重新構成,進而創作出全新的視覺形象,并通過和企業等應用環節的持續合作,把作品轉換為生產力,從而將設計作品轉化為新的市場價值。而將具象的形象作為藝術設計的素材,既對宣傳城市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也使得設計作品的應用不再是難題。提高藝術設計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宣傳城市文化也是如此。這兩者的結合必須建立在對城市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對于身處城市文化浸染的當地藝術設計類學生來說,這一點是可以實現的。對于宣傳城市文化,藝術設計起到的是將文化具象成形象的作用,因此對于這種形象的提煉,學生只有多進行社會實踐,才能對城市的文化形象準確定位,并創作出深入人心的作品。城市品牌的推廣也是一項科學的工作,必須有一套完整的評測標準和實施計劃,但任何城市的形象推廣都離不開藝術設計的應用,藝術設計在各個領域的表現能力也將在城市推廣中獲得更多的創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