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農民工子女教育新思路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民工子女教育新思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農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現象的具體體現

      1.從教育起點的不公平來看,戶籍制度限制了部分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權。教育起點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最直接反映,它是人們在接受教育時所最先接觸到的與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教育問題。目前,我國的義務教育體制是以戶籍制為基礎,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模式。適齡兒童普及義務教育的工作由戶口所在地負責實施,義務教育經費也由地方政府承擔。農民工子女離開農村后,沒有流入地的常住戶口,往往無法享受流入地政府財政負擔的義務教育經費,就無法像流入地兒童那樣進入公立學校就讀。后來由于國家的政策調整及相關法規的陸續出臺,公立學校原則上不排斥農民工子女入學,但必須交納一定的借讀費、贊助費。由此看來,在現行的義務教育體制下,農民工子女與流入地的兒童不可能享有同等的教育機會。

      2.從教育過程的不公平來看,主要體現在公立學校和農民工子女學校教育質量上的差異。教育起點的不公平是無法消除的,因為人們無法做到經濟上和社會上的絕對平等。因此,我們更應該關注教育公平主要可操作層面的教育過程的平等,這主要體現在教育質量的差異上。面對“沒有城市戶口”“收費高”兩大攔路虎,多數農民工子女只能進入專門招收農民工的子弟學校。這類學校的弊端很多,缺乏最基本的辦學條件,如消防設施不具備,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和衛生隱患,辦學者和教師素質較差,學校開設科目不完整,部分學校除了語文和數學以外,其他科目課程的教學均不能確保等等。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辦學條件還是教學質量,此類學校都無法與公立學校相提并論,從而使農民工子女的學習質量沒有保證,素質也得不到全面提高。

      3.從教育結果的不公平來看,缺乏良好的正規教育阻礙了社會階層的流動。無論是教育起點公平也好,還是教育過程公平也好,教育公平最終還是要體現在教育結果的公平上。在現代社會中,正規教育程度正在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現實條件下,一方面少數社會精英占據著國家和城市最豐富的優質教育資源,使得自己的下一代能夠繼續他們的社會精英身份和繼續他們的優越生活;另一方面,在社會底層的農民工為了使自己的后代能夠盡快擺脫現實的卑微地位,獲得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的上升,從而想方設法獲取子女受教育的機會和權利,但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教育起點、教育過程的不公平,部分人的“希望”只能成為“奢望”,從而陷入又一輪的貧困代際傳遞中,家庭收入低=沒錢提供教育=子女教育水平低=子女就業機會少=子女收入低=新一代低收入者產生。由此看來,缺乏教育既是貧困的原因,又成為貧困的結果。

      二、影響農民工子女享受教育公平的根源

      1.義務教育政策疲軟。義務教育政策疲軟是引發農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的最終根源。教育政策的核心在于調節各種教育利益相關者對教育資源或教育利益的分配,因而教育的不公平源于政策調節的不公平。事實表明,有關義務教育政策規定不嚴、硬性不強,導致借讀地政府與借讀地公辦學校有法不依,給其故意阻礙農民工子女公平享受義務教育創設了機會。比如,新義務教育法第十二條雖然規定流入地政府應當為農民工子女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但由于其中只是規定“應當”,而不是“必須”。因而,流入地政府在處理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時常常敷衍了事,而流入地公辦學校則變相設置“門檻”阻礙農民工子女入學,要么要求農民工子女拿全“四證”,要么要求其交納高額的借讀費或贊助費,要么干脆借學校條件有限而拒收。

      2.義務教育體制滯后。義務教育體制滯后是導致農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的直接原因。教育學原理表明,教育必須與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相適應。與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的改革與發展相比,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與發展速度相當緩慢。義務教育體制的改革與發展更是滯后,其滯后性集中體現在學籍管理制度錯位、教育評價制度失當以及經費投入制度缺失等方面。

      3.城鄉教育質量懸殊。質量懸殊的城鄉教育客觀上造成農民工子女不公平的教育起點。眾所周知,現階段我國城鄉教育存在以下三大差距。第一,城鄉教師水平不同。農村義務教育的教師不僅學歷普遍較低,而且有較少的機會進修和培訓。第二,教學設備條件不同。政府通常將更多的經費投人到城市中小學的事實,造成城鄉中小學在教學儀器、實驗設備、信息化教學手段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第三,校園環境不同。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優越的城市校園環境對學生的潛移默化影響更大。以上三大差距的存在,無疑產生質量懸殊的城鄉教育。

      4.教師公平意識薄弱。教師薄弱的教育公平意識間接加重了農民工子女的教育不公平。“教師既是教育公平程度的體現者,也是教育教學過程中某些不公平現象的引發者”,公平意識薄弱的教師自然不能對學生一視同仁。教師的教育公平意識程度是其師德水平高低的體現,教師的師德水平越高,其教育公平意識也越強。研究表明,當下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師德水平普遍偏低,不能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他們往往“以己為中心,通過親情、友情、同窗情、戰友情、同鄉情攀關系,擴充自己的差序格局”。

      三、保障農民工子女享受教育公平的對策

      1.明確政府責任,完善農民工子女教育管理體制。首先,要加強流入地、流出地教育部門之間的溝通,明確各自在流動兒童、少年教育管理中的職責,將其就學管理落到實處。其次,要明確政府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密切聯系、通力合作。公安部門做好本地區流進、流出人口中適齡兒童少年的調查摸底工作,并及時向教育部門提供有關情況;人事、勞動部門應禁止經商辦廠或從事其他勞動的組織或個人使用童工,物價管理部門監督檢查學校收費情況等。第三,在教育經費中專門分類設立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經費專項撥款,用于資助農民工子弟學校或招收農民工子女的學校,改善其辦學條件與質量。

      2.加強對農民工子女學校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農民工子弟學校的常規管理,這不僅包括對辦學者辦學行為的管理,還包括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籍、學習質量的管理。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要加強對它們的督導評估,制訂符合農民工子弟學校特點的評價、監測指標體系,并把其納入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的監督管理體系之中,使他們由地下轉為地上,由無證轉為有證,由無序轉為有序。要依法實施教師資格制度,全面推行教師聘任制,激活用人機制,拓寬農民工子弟學校教師來源渠道,利用一些優惠政策積極鼓勵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員到學校任教。

      3.提升教師教育公平意識。教師可以通過分配座位、輔導時間等教育資源給農民工子女不公平的教育,也可以通過運用不同“教育期望”引發流動借讀生不公平的教育。因此,保障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的公平,離不開切實提升全體教師的教育公平意識。全體教師應該樹立生本教育理念,給所有學生以同樣的關愛,對每位學生都懷有最大的殷切期望。要充分認識到農民工子女在語言習慣、學習方式、心理特點等方面的特殊需求,使他們能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在“自己的學校”里愉快學習,以求得他們觀念上的認同和精神上的平等。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與學生互動及課堂提問時,要做到公正和公平,合理分配自己所控制的各種教育資源。當然,農民工子女教育公平問題的解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有關部門不僅要未雨綢繆,而且還要通力合作。一是教育部門要指導和督促城市公辦學校做好接收工作;二是公安部門要及時向教育部門提供流動借讀生的有關情況;三是發展計劃部門要將流動借讀生義務教育納入城市社會事業發展規劃;四是財政部門要安排流動借讀生的專項教育保障經費;五是人事部門要合理核定接收學校的教職工編制;六是勞動保障部門要加大力度查處使用童工的行為;七是社區部門必須組織、督促農民工依法送其“適齡子女”上學。

      4.合理利用社會資源,拓寬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途徑給農民工子女選擇的余地,促進農民工子女教育的發展。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挖掘辦學潛力。

      (1)充分利用公辦學校資源。公辦學校可以利用閑置的教育資源,解決流動兒童入學難的問題。當生源數減少時,可將其實驗設備、運動場地、圖書等硬件設施支援給農民工子弟學校。城郊結合部的一些分散的村校被撤消、合并后的教育資源(例如校舍、師資)可將其改造為民辦公助學校,專門招收農民工子女,并制定政策鼓勵和支持公辦學校的富余教師流動到民辦的專門招收農民工子女的學校任教。另外,在公辦學校還可以成立專門招收農民工子女的班級。

      (2)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吸引本地農民工子女就學。解決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根本在于實現兒童教育權的平等。我國的義務教育發展地區之間存在較大差距,農民工之所以把子女帶到城市,就是為了子女能夠接受城市的較高質量的教育。這就要求國家應把教育投資重點轉向農村和邊遠地區,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增加教育機會,縮小質量差距,吸引一部分兒童在本地就學。

      (3)彭勵社會辦學。發揮社會力量,鼓勵支持社會團體、個人舉辦服務于廣大農民工子女的民辦學校,并在土地、辦學條件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對這些學校的發展進行合理規劃,營造此類學校生存和發展的氛圍。要采取民辦公助或公辦民助等形式,壯大辦學實力,提高辦學質量。

      總之,農民工及其子女是一個特殊的龐大的群體,農民工子女的教育是當前農村和城市義務教育中的難點之一。從根本上說,農民工及農民工子女的上學問題是不合理的戶籍制度及城鄉二元化體制的產物。當前必須立足于城鄉平等和城鄉統籌的原則,進一步完善現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對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的歧視,建立城鄉一體和公平的義務教育體制,為千千萬萬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創造條件。

      亚洲电影唐人社一区二区| 亚洲va无码专区国产乱码|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站| 亚洲欧美国产欧美色欲|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色欲|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自偷自拍|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片| 99久久国产亚洲综合精品|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亚洲av日韩av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天堂| 一本久到久久亚洲综合| 亚洲性久久久影院|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乱子伦 | 亚洲中文字幕日本无线码| 亚洲人成小说网站色|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3区| 亚洲大码熟女在线观看| 无码不卡亚洲成?人片| 亚洲精品动漫人成3d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乱子伦 |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站| 亚洲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AV在线无码影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