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留守兒童教育強化思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摸清底子、健全檔案,增強關愛工作的針對性
有的放矢,才會有所獲。各班主任要在學校領導統一部署下,對班級的“留守兒童”情況展開細致的調查,對他們的思想、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登記,全面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和成長需求,在校表現和思想狀況,實施有針對性的幫扶和教育。
二、加強交流,增強“留守”學生教育合力
學校要實行教師與家長的定期交流制度,詳細登記與留守學生家長的聯系方式,實行定期與不定期的家訪,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溝通,增進了解,尋求互助。并對年老或文化較低的監護人給予一定的家教指導,幫助他們正確地管教孩子。同時還必須充分利用節假日、開學放學這些有利時間段,爭取機會與留守兒童的父母直接對話,互通信息,或利用電話訪問的形式及時通報孩子在校時段內的學習生活情況,達到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目的。
三、用愛心彌補殘缺的親情,感化脆弱的心靈
“愛是教育的基石,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留守兒童”由于遠離父母,缺少關愛,長期處于思想與情感的“孤城堡”中,對他們而言,愛是教育的前提,教師應把愛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與他們交朋友,多關心、多愛護、多照顧、多理解、多鼓勵。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及時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用欣喜的眼光、微笑的臉龐、贊賞的語言去肯定他們,使他們獲取進取的動力。在生活上,多提供幫助,在心理上,多留心觀察,多渠道溝通,在學習上,多方法指導,在安全上,常提醒,在交往處事上,多鼓勵讓他們融入集體中,減少其心靈上的孤獨寂寞感,使其保持活潑開朗的學習和生活心態。學校要建立師生幫扶制度,學期初給每位教職工確立幫扶對象,定期組織開展關愛幫扶,具體內容為每周與“留守兒童”談心一次,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每月指導“留守兒童”給父母寫信或通話一次,增強他們與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溝通一次,與“留守兒童”所在班級的班主任聯系一次,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每年陪“留守兒童”歡度一次“六一”兒童節,讓他們感受濃濃的溫情與關愛,享受“家”的溫馨,這樣就會視教師為最親密最信任的朋友,父母情感的同化,逐步成為他們生活的知情人、情感的貼心人、學習的領路人和成長的呵護人,引導關愛他們健康全面成長。
四、加強心理健康輔導,注重學生的個別教育
“留守兒童”遠離父母,他們最欠缺的是親情,學校要努力給孩子們在校園乃至社會營造一種溫馨和諧、樂觀向上、廣泛關注“留守兒童”成長的氛圍,開展校園廣播站“留守學生風采”專欄,并定期或不定期展示“留守學生”學習生活風趣。安排專職或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健康輔導教師,及時發現并幫助解決學生心理上的困惑和成長中的煩惱,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和知識講座,針對兒童存在的內心孤獨、自卑、失落或偏激思想及心理現象進行及時指導。促進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時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知識,加強教育效果,組織留守兒童堅持寫日記,傾訴內心愿望和想法,定期檢查和抽查,對共性心理問題強化指導。逐步消除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思想障礙,從而走進學生心中,與他們真誠的對話、進行情感交流。形成健康的思想和心理素質。
五、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讓留守兒童感受
“家”的溫馨對于每個人來說,家是心靈的港灣。家是溫暖的,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學校就是他們溫暖的家,教師就是對他們全權負責的“父母”。經常開展一些富有特色的人文關愛活動,讓他們時刻都能感受到集體的關懷和溫暖。一是開展班團隊活動,培養留守兒童的主人翁意識,在活動中有意讓他們擔任重要角色,使他們深有感觸,早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二是組織觀看成長勵志題材的進步影片或資料展,培養他們自立自強的意識,影片中進步人物樹立的榜樣,如:《媽媽再愛我一次》中純真的親情、雷鋒的大公無私、《暖春》中所透射出無私的愛及自立自強的小姑娘,猶如—盞明亮的航燈,指引著孩子們前行的方向。學校大力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通過廣泛開展春季小學生田徑運動會、詩歌朗誦比賽、主題演講大賽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留守兒童主動參與到集體活動中來,引導學生互助互愛,讓他們充分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溫暖、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校園人際關系,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他們的“溫馨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