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現代教育技術與讀書指導課的整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現代教育技術與讀書指導課的學科整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擴大了課外閱讀的范圍,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信息素養,有效促進了讀書指導課的教學,推動新課程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讀書指導課;學科整合;優勢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推進和高考改革緊鑼密鼓的進行,有意識考查讀書的情況,包括對課外閱讀、經典閱讀、閱讀面與閱讀品味的考查,漸漸步入了語文教學的課堂。這樣,一個很大的命題便提了出來“:今后,我們怎么教語文?”與此同時,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多媒體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使得知識也不再以單一的文本形式來傳遞,而是融入了聲音、圖片、影像等多種媒體,知識內容的豐富與傳遞形式的多樣不僅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變著人類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引發了一場教育改革和學習革命。“課程融合”應運而生,現代教育技術和讀書指導課的學科整合優勢也越發凸顯。
一、現代教育技術和讀書指導課的融合,有利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并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幫助閱讀;積極構建網絡環境下的學習平臺,拓展學生學習和創造的空間,支持和豐富語文綜合性學習……”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已成為新課改的必然訴求。在網絡環境下,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提供基于文本、語音、圖形和視頻等多媒體的教學支持,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多側面地展示教學內容,畫面逼真、色彩鮮艷,化虛為實,變靜為動,使深奧抽象的文字具體化、形象化,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走進寓言世界》時,將寓言故事配以古箏曲《漁舟唱晚》,動畫、超鏈接網頁等方式,學生在課上新鮮十足,課下則掀起了閱讀寓言的熱潮。
二、現代教育技術和讀書指導課的融合,有利于擴大學生課外閱讀的范圍
現代生活中,學生可閱讀的內容是多樣的。閱讀對象不再拘于文本,ppt圖片、聲音、影音視屏等資料,超鏈接的使用,使學生的閱讀對象從書本走進生活,從單一走向多元,并使他們跨越時空,體會在書中神游的樂趣。同時網絡的信息容量大,方便快捷的查詢功能也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范圍。如在讀書指導課上,我們借助電子閱覽室,讓學生自由查閱所需資料,學生們走進安徒生的童話世界,了解冰心的仁愛思想,感悟老舍的京味魅力……電子閱覽的方便快捷吸引著學生廣泛地閱讀,又激發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它迎合了現代學生學習新知的習慣與喜歡接受新事物的心理。在讀書指導課上,我們還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改善繪本閱讀形式。繪本作品多是一些看似簡單的圖畫和寥寥數語,學生自己看,往往一遍足以;但在讀書指導課上,教師把它掃描后做成課件,引領著學生從圖畫到文字反復閱讀,效果則大為不同:低年級學生從《猜猜我有多愛你》中讀出了愛的偉大,學會體悟親情,懂得感恩回報;中年級血紅色學生從《吃噩夢的小精靈》中明白了父愛如山,做事要堅持,甚至了解了世界各國的特色;高年級學生則從《我爸爸》中看到了愛就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學會了從點滴中體會愛。信息技術的運用,使繪本走進了各個學段學生的閱讀生活。
三、現代教育技術和讀書指導課的融合,有利于培養學生多種學習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和讀書指導課的融合,是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共同來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類的學習資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策略和發展目標。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里,學生就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了自主學習的天地。同時現代教育技術也為學生提供了鍛煉各種能力的平臺。
1.課程的融合培養了學生思考交流的能力
傳統的讀書指導課多“師講生聽”,發言也常集中在部分學生身上,久而一些反應慢的學生就有了依賴性思想,成為課堂的“忠實聽眾”。而在學科融合中則可以利用網絡教學的交互性原則,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網頁中的“創作論壇”進行交流。教學中,教師對整個教室電腦進行監控,邊講解邊指示,控制教學的全過程,及時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指導個別學生學習,實現雙方交流。如:在教學讀書指導課《我爸爸》中,教師創設一個網頁,學生讀完書后,打開一個論壇,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無論孩子的語言純樸還是優美,內涵簡單還是豐富,獨立完成還是二人合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夠表達自己看法,寫下自己的感言。教師從中挑出寫得好的進行交流,孩子們也從論壇中互相學習。
2.課程的融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現代教育技術和讀書指導課的融合中,學生“變身”為學習的主人,學習內容、方式、順序完全由學生來確定。如在“走進冰心”的教學中,學生先鍵入“冰心”,有關冰心的圖片資料的網頁就展現在眼前,學生自由瀏覽鏈接的相關文本和資料,自主展開學習。課堂上,你可以看到所有學生都在參與教學,成為學習的主人,匯報時更是豐富多彩:學生不但看了大量的圖片,還欣賞了冰心其他作品,感悟了她博大的愛。這節課不僅擴大了閱讀量,體現了信息技術的先進快捷,更讓人感到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之強,收獲之大,產生了平日課堂教學無法達到的效果。當前,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支撐改革和創新已成為很多教師的追求。這種追求只有完美整合、融入到教學中,才可能更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從不同角度依托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
參考文獻:
[1《]語文新課程標準》
[2《]論信息技術與學科的融合》
作者:張慶利 單位:張家口市橋西區北新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