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原則與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國力的強盛,國家對小學教育的發展也越來越重視,加大了投資力度,慢慢的小學生受教育的水平也逐步的提升和發展。但是,有些學校為了升學率反而卻忽視了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導致他們從小心理發展就相對落后。所以,教師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小學生營建一個健康積極的心理氛圍。
對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師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因為,小學心理的良好發展直接關乎未來的發展與建設。所以,教師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和深入講解探討。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含義也就是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變化和特點,發現其所在的不良問題和傾向,及時有效的向學生輸送積極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讓小學生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有學生心理上存在障礙和問題應該及時有效的進行開導和幫助,保證每個小學生心理的健全和健康,這也是他們成長階段最重要的一條。同時,這也有助于他們以后的發展和建設。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和建設是一項長遠而艱巨的任務,并不是很快就能完成的任務。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含義告訴我們,它是具有科學性和實踐的特點,需要教師進行一個長期的講解和深入。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了解和熟悉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遵循小學生的成長規律,結合相應的科學的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工作順利有效的進行。在此期間,必須遵循相應的原則。
(一)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培養小學生健康積極的心理
對于小學生來講,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應該把小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特別又是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天性好動好玩,所以,教師應該關注和重視他們的主體地位,培養他們健康積極的心理。教師在講解和輸送心理知識的時候應該結合小學生心理特點,采取游戲或者他們喜歡的方式進行講解和探討。第二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發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出發點,關注小學生成長的規律和變化,根據年齡和年級的高低進行教學,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手段,讓小學生能夠充分的理解和吸收。如重大版二年級地第一課《我的老師》中,教師就應該采取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明白同學之間的友誼是非常珍貴的,和老師的更是如此,就像和他的老師徐特立一樣,這樣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發展。
(二)學會因材施教,培養小學生健康積極的心理
早在很久以前,大圣人孔子就提出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因材施教,不能總是用一套方法教育所有學生。因為,不同的學生他的學習環境和性格特點都是不同的,特別又像小學生,他們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有的活潑開朗,有的卻是寡言少語,性格非常的內向。所以,小學生明顯之間的差異告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實施。同時,在教師在教學前要了解每個小學生的性格特點,然后根據他們的性格特點進行教學。比如講重大版二年級心理課《我也愿意當班干部》中,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教學。對那些比較不愛發言的學生多進行開導和幫助,讓他們重拾信心和快樂。然而在這節課中更應該讓學生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互助,學會奉獻,學會擔當。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游戲,競選或者是搶答的方式進行選舉,這樣有利于他們心理健康的成長,幫助他們快樂成長,快樂學習。
(三)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小學生健康積極的心理
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主動的參與,讓學生在課堂上的保持一顆積極的心,這樣教師的教學成果才能更好更快的顯現。比如在講重大版一年級《孔融讓梨》的課文時,教師可以用講故事或者游戲的方式讓年齡較小或者是比較內向的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明白其中謙讓的美德,不能自私自利,這樣才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讓學生自主交流和討論
教師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取得顯著成果就必須和學生拉近距離,多和學生交流和談話。因為,人與人之間要想保持一種良好的關系就必須多溝通和交流,這樣教師才能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心理,幫助消除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隔閡。同時,教師在和學生進行交流的時候應該把自己和學生放在相等的位置上,要以朋友的身份對他們進行指導和溝通,不能讓學生感覺你是以命令的口語進行教育的。教師還應該把自己和學生放在一起,讓自己也走進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在他們遇到困擾的時候要主動的對他們進行開導,幫助他們走出難關。如重大版二年級《我的老師》中,就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問問學生心目中的教師是怎樣的,該怎么做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好老師。
(二)學會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學生
在教師的教學生活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最為重要的,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學習和心理發展的重中之重。好的師生關系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反之便可以影響和阻礙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讓小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蒙上一層陰影。所以,教師在處理與學生之間關系,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道路上應該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學生,應該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能搞歧視,忽視一些學生的心理。
(三)學校和家庭相互配合,營造良好環境
父母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對孩子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又是像一二年級的學生,他們模仿心理比較強,家長干什么,他們都會學著干什么。還有的一些家庭里的父母也會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和打架,這樣對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是無限的,甚至有可能阻礙他們的健康成長。所以,父母和學校之間要相互配合和溝通,幫助學生構建和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樹立健康的心理。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發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實現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只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并發揮其積極的作用,才能實現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提高國家心理素質水平做良好的鋪墊。
參考文獻:
[1]趙庭.中國教育智庫建設:挑戰及其應對[J].當代教育科學.2015(23)
[2]吳丹,葛明貴.當前獨生子女心理優勢分析及教育策略[J].中國校醫.2012(03)
作者:陳奕汀 單位:重慶市大渡口區鋼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