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技術教學的問題歸因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以“利用MS-Excel建立圖表”這一任務主題為例,課堂上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教學模式:教師出示一張圖表,點明學習內容,然后演示圖表的建立步驟——學生模仿制作,教師巡視輔導。透視這種現象:第一,任務設計內容簡單,猶如習題,與學生身邊的生活學習內容無關。第二,課堂教學手法單一,忽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與課標倡導的網絡探究學習方式相背離。第三,學習活動與社會生活環境脫離,學生生活在象牙塔之中。其實,遠離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在我國由來已久,只是由于信息技術其天然的實踐屬性,讓這種矛盾在這里表現得格外突出罷了。經常可以看到很多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不厭其煩地為學生歷數“菜單”,現在雖然從教材到教學基本實現了“任務驅動”,但歷數“菜單”時的那種忽視學習對象、忽視學習內容的現象并沒有隨之消失,信息技術課堂與學生的學習生活不應完全割裂開來。構建多元化的課程體系構建多元的課程體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使學生真正成為信息加工處理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則應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
學科整合,立足國家課程的有效建構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與各學科加以有機整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從而為學生創新能力和信息素養的培養營造最理想的教學環境,而這樣的環境正是創建新型的教學進程結構所必不可少的。比如,利用中文輸入法打字讓學生加強鞏固漢語拼音,利用益智CAI軟件把學生在做數學、英語、語文題目過程游戲化,讓他們學得更開心;在學習“畫圖”這一軟件時,與美術課結合,讓學生每人設計自己的作品;學習“Word文字處理”這一內容時,與語文課相結合,要求學生書寫電子日記、作文。通過這些整合的課程,學生們不僅學到了很多課本外的知識、信息技巧,更是增強了各種能力,特別是信息素養的能力,樹立的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筆者通過一系列的實踐也表明,信息技術課程與學科整合能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從而促進了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
問題活動,定位生活課程的有效開發信息技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中學生具有超常敏感的時代性、社會性,將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僅局限于課程、課本和學校的做法,割裂了學生與社會的必然聯系,是不完整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中學生在參與課程(尤其是地方、校本課程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與開發活動中,與社區、社會生活的聯系日益密切,學生的社會生活面臨著重新建構,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問題活動”將成為學生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在這些源于生活或貼近生活的“問題活動”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將實現學生個體與社會信息的重組與統一。同時,通過信息搜集、比較、概括等方法擴展、增殖信息,并在信息擴展與增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對話交往,全納活動課程的有效培植人的學習最初都來自實踐,來自面對面的交流。信息社會中的信息交流應當是信息技術教育的基本問題,所以信息素養的培養也同樣缺不了理論結合實踐,只有將實際問題引入教學中,將教學內容應用到實際中,才能讓學生學習到真正實用的知識。平時可讓學生充分運用網絡及所學的知識進行創作,鍛煉學生的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如用電腦設計班報、設計教室布置、成績統計;用“畫筆、Photoshop”等軟件進行美術作品創作等等。學校還可以定期組織以電子報刊、電腦繪畫、電腦動畫、網頁制作為主要內容的電子作品評選活動,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設計自己的作品,各顯所能,各展其才。無論在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活動中,還是在日常生活的伙伴與團體活動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將大大拓寬信息技術教育的范疇,把信息技術教育從單純強調個體作為的個體活動中解放出來,融入到廣闊的社會群(團)體活動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促進學生在信息社會的社會化。
追尋信息化的價值實現站在文化視角,信息技術教育將有質的升華——從單純的信息技能訓練走向整體的信息文化素養積淀。傳統的信息技術教育僅站在技術能力的角度,忽視與脫離了文化視野,影響了學生完整的信息素養的發展。信息素養是信息社會人的整體素養的一部分。信息技術教育必須圍繞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這個中心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信息素養成為與讀、寫、算一樣重要的終身有用的基本技能。
回歸生活本色,構建生活化的課堂。信息技術課程我們要教給學生什么?新課標把“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信息時代的合格公民”作為信息技術課程的根本目的。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社會生活必備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從回歸學生的學習活動開始。就“利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為例,可以根據各個學科的特點,側重不同的工具菜單操作,制作不同風格的多媒體作品。例如,就歷史學科中某一節的歷史背景、發生事件及影響等進行課前預習,并制作成知識介紹作品。(旨在讓學生熟悉插入圖片、視頻、聲音、文本框、腳注尾注等操作,同時也便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并培養良好的閱讀理解習慣)。就數學學科的某一單元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并制作成幻燈片。(旨在讓學生熟悉以“表格”菜單為主的各種操作,并培養復習、總結、歸納的數學學習習慣和能力)。就藝術學科中某一藝術形式,制作鑒賞型的多媒體作品。(旨在讓學生熟悉插入藝術字、圖片、鏈接、相片、背景、文本框等操作,同時這也是一個藝術作品,讓學生在藝術鑒賞的同時有機會進行藝術創作)。就信息技術學科中的MS-PowerPoint功能進行總結歸納,制作成專題總結作品(復習提煉MS-PowerPoint這一軟件的功用)。
創設問題情境,形成富有挑戰性的場景。通過創設具有濃厚生活氣息、貼近學生知識水平的問題情境,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生活情境中的問題。這樣,一方面可以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學習的內驅力,使其智力活動達到最佳狀態;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現實生活與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學習的橋梁,通過使用信息技術工具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掌握相關知識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去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或工具去解決。如“利用MS-Excel建立圖表”為例,可以采用這樣一些策略:學校就學生家庭電腦的擁有量、聯網方式、電腦的日常用途等情況進行調查,讓家長和學生對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議,學生的反饋信息用MS-Excel圖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看到了技術學習的意義。
結合校園內外的各大事件、熱點話題進行信息搜集、觀點羅列和自我評述,如“高一學生課業負擔現狀調查”“青少年上網的利弊”“要不要網德”等等就展開調查和討論,以圖表的形式將結果在校園網上。旨在讓學生關心校園內外的大事,并通過網絡豐富校園信息化環境,把MS-Excel真正當成一種表達和交流的工具來使用。開設網絡論壇,建立立體性的學習平臺。讓學生通過論壇,交流學習經驗、互通有無,彼此協助、解決問題。利用騰訊QQ等網絡聊天工具開設網絡在線答疑系統,讓有經驗的學生上網回答其他學生的問題,并不斷更換解答問題的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操作水平。網絡在線聊天工具是學生無法回避的誘惑,也是極具價值的網絡應用項目,與其讓學生一下子掉進無聊而危險的聊天之中,不如早些讓他們利用它解決實際問題,感知實時通訊工具的真正價值。那種談網色變、動不動就斷網來逼迫學生的手段,是因噎廢食。信息交流不僅可以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交流技術與技巧,更主要的是促進學生在信息時代的社會化,在中學生由自然人轉變為社會人的過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培養學生網絡行為的自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這才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時,要擁有自己的問題或學習目標,教師要為學生設計合適的、具有吸引力、相關性、可參考性的問題(或疑問、案例、課題),井將問題重點置于一個大情景中,引導學生借助于情景中各種資料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讓學生學會適應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交往方式,理解信息化社會中個人應承擔的責任,形成與信息化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
作者:孫偉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