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幼兒游戲品德教育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在游戲中進行品德教育的優勢
游戲能幫助幼兒實現移情體驗。幼兒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適當的教育與訓練,能使幼兒逐漸學會辨別較復雜的感情。游戲則給兒童提供了大量想象的機會。在扮演角色過程中,兒童進一步體會他人的感受.并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比如游戲中。紅紅在去“超市”的路上摔了一跤,坐在地上哭。佳佳看見了跑過來,掏出手帕為她擦去眼淚,并且說:“我上次在公園也摔了一跤,我也哭了。明天就不疼了。”佳佳還扶紅紅去“醫院”掛號看病,在佳佳的幫助下,紅紅很快破涕為笑,又繼續游戲了。這說明幼兒在游戲中能更自然地親身體驗為小朋友提供幫助所產生的情感,移情發生了作用。游戲能幫助幼兒學會分享。游戲的假象性、象征性及愉快的情緒體驗,常常使幼兒發自內心地對人寬宏大量。比如,多多喜歡玩轉馬,他轉了一圈又一圈,發現小浩在旁邊已等了很長時間,就說:“小浩,你去別處玩吧,我還要玩很長時間呢。”小浩說:“沒關系,我等你好了,我喜歡玩轉馬,你能不能也讓我玩玩?”多多想起自己以前等別人從轉馬上下來的感受,毫不猶豫地跨下馬,對小浩說:“你先玩吧!”小浩高興得跨上馬,說:“多多,下次我也讓你玩。”這種發自內心的快樂分享。比教師制造種種規則來強迫分享效果要好得多。在游戲中,孩子們共同擁有游戲材料的支配權,在角色意識的驅使下,往往會使分享頻率增多。游戲能幫助幼兒學會協作與互讓。在多人共同合作的游戲中,孩子們學會用協商的方法來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比如少了一種材料怎么辦?多了一個伙伴他要擔任什么角色?在合作中,他們學會了協商的技巧,知道了輪流、等待、合作等方法的具體運用.形成和加深了兒童間的友誼,體驗到了共同完成任務后的愉快感。需要指出的是在幼兒階段。我們不宜過多地用競爭去鼓勵幼兒。而應宣傳集體分工協作、團體間的愛,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通過游戲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的方法
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游戲。游戲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其已有生活經驗.尊重幼兒的意愿,避免過多地指責孩子的游戲行為。比如,玩“服裝店“的游戲,營業員一邊賣服裝,一邊做服裝,他們又畫、又折、又剪,并能迎合“顧客”的要求,要什么服裝就可以做什么服裝,營業員隨時可以上下班,幼兒可以互相交換角色,輪換扮演。這樣的游戲既能滿足幼兒喜歡游戲動作的要求,又包含了熱情、友愛、自制力等教育因素。同時,盡量創設條件,擴大幼兒的交往范圍,提高其交往技巧,促進幼兒道德社會化的發展。一是幫助幼兒選擇交往的同伴。在機會均等和自愿為主的原則下,小班階段,我們采用“同組選擇”、“跨組選擇”、“異性選擇”、“全班選擇”等方式,逐步擴大幼兒的擇友面;中班幼JL.~U利用值日生優先的形式,在全班范圍內任意選擇同伴:大班則用插姓名卡的方式,讓幼兒有機會和所有同伴一起游戲。此外,還可通過全園大帶小活動。打破班級界限,擴大幼兒交往面。二是幫助幼兒掌握交往技巧。如語言技巧中禮貌用語的正確使用,突出重點的意愿表達,簡明扼要的事件陳述,完整無誤的信息傳遞等,都有助于交往的順利進行;在解決問題的技能訓煉上,教幼兒懂得謙讓、輪流、等待,不做與角色身份不符的事,懂得齊心協力的好處。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其對游戲的專注和堅持。一是用角色來制約。用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內容和材料來延長幼兒注意的時間,并用角色職責來制約其頻繁變換游戲的行為。如,為所有的游戲區增添角色標志和裝飾物(醫生的白大褂、服務員的帽子、警察的頭盔),讓其履行好角色的職能,培養幼兒對游戲的專注和堅持。二是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情景.讓幼兒體驗完成活動的快樂與自豪。比如玩小吃店制作面條、餛飩,我們讓能力弱的幼兒直接在模板或拉花上壓出蛋糕形狀或花紋。讓能力強的幼兒利用輔助物自制蛋糕。這樣,所有參與此游戲的幼兒都能獲得滿意的游戲效果,且都克服了一些小困難,這對幼兒意志的培養很有益處。三是用評價來鼓勵。對年齡小的孩子,要多鼓勵多夸獎,使他們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對大班幼兒的活動表示關切、贊賞,防止能力強的幼兒事事代替或排擠其他幼兒,并特別鼓勵那些肯動腦筋、做事有始有終的孩子。尊重幼兒的游戲意愿,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充分發揮幼兒在游戲中的自主性,并不意味著教師一味旁觀、不管,只有在教育因素參與下的幼兒自主行為才是有意義的,通過教師巧妙安排,自然地將游戲活動轉化為幼兒的自身需求。一是以榜樣來幫助幼兒了解。針對年幼的孩子愛模仿的特點,我們結合故事、圖片及日常教學活動,鼓勵幼兒在游戲中模仿再現。切身體會這些榜樣人物在活動中的內心感受和外在表現。我們也用樹立身邊的“好孩子”形式幫助幼兒了解什么樣的孩子最勇敢.什么樣的孩子最懂禮貌。二是利用不同游戲的特殊作用幫助幼兒練習。比如角色扮演與禮貌、交往能力相結合。手工制作與不怕困難相結合.數學游戲與誠實相結合,體育游戲與勇敢相結合,通過這些有重點的具體練習,逐步幫助幼兒解決行為與習慣問題。教師要對游戲進行間接指導。幫助幼兒克服不良行為的性格傾向。間接指導要求教師置身于幼兒的游戲之中,以游戲角色的身份給孩子以指點,使孩子及時得到暗示和引導。一是委以角色重任,讓平時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兒童樹立自尊。并幫助、引導他們妥善解決好各種矛盾和糾紛。讓同伴感覺到他們也是能干的孩子。二是及時正面評價。樹立幼兒的自信。三是利用游戲沖突,進行性格疏導。幫助幼兒比較錯誤行為與正當行為間的差別,采取措施拒絕幼兒的不合理需要;利用游戲規則,讓幼兒懂得個人要服從集體的道理。
三、通過游戲引導幼兒自主探索
提供充足的游戲空間.讓幼兒享受遵守規則的樂趣。一是抓住契機。通過運動會、六一節目匯演、外出比賽等活動。加強集體榮譽感和紀律性的教育。二是把品德教育滲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如在晨間活動中。要求孩子做到按次序輪流交換游戲材料,在固定位子上活動等。在專門的學習后。我們在每天的游戲中還有重點地提醒,讓孩子養成習慣。賦予孩子一定的權利.自行制約違規行為。大班的孩子已具備了一定的自我約束和勸阻他人的能力。我們可以在班上設立多種檢查員,并多讓容易違規的幼兒擔任。讓孩子多方面地體會規則的重要性,提高其自我約束能力。讓幼兒了解違規的后果,并為此承當一定的責任。教育孩子在做事前先想一想能不能做,會有什么結果,盡量減少游戲中違規行為的出現。當孩子為此承擔責任時,我們又要注意不要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以免其產生消極情緒。總之,游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幼兒所接受。利用游戲對幼兒進行道德教育也是完全可行的。我們應抓住幼兒心理活動感受性和可塑性的特點,給予他們良好的道德啟蒙教育。并使其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痕跡。由不自覺的模仿到主動自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