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費保障機制職業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我國職業教育經費現狀分析
(一)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偏少
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偏少影響到了職業教育的發展:首先,生均公用經費偏少,只能保障理論教學階段的使用,而對于職業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實踐教育階段所需的經費要遠遠多于一般的理論教學,但財政對于職業教育經費的投入過少,實習、實訓教學不能有充足的經費保障,相關科目的開展受到了制約。其次,生均經費偏少,人才培養所需成本是動態不穩定的,生均經費偏少不能保障人才培養的經費投入。最后,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比例過低,經費數量遠遠不能滿足職業教育的發展需求。
(二)職業培訓經費管理不完善
由于在職培訓是工作人員不斷更新知識、適應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各部門對在職培訓的認識得到廣泛提高,每年國家各個部門甚至是企業都有針對其工作的專項培訓項目和專項培訓資金,但這些部門都是各自為戰,沒有一個統一管理,這無疑造成了培訓項目的交叉、培訓經費的浪費,不能將培訓經費統籌利用,達到使用效益的最優化。而職業院校在職業培訓方面有著優越性,因為職業院校的專業類別多、課程內容設置科學合理、師資力量豐富,本應是在職培訓的主要陣地,但目前這一優越性并沒有得到體現,大多數的政府部門和企業并沒有將培訓設計到職業院校中,因此需要有一個統一的規劃,將職業院校作為在職培訓的主要基地,將培訓經費統籌整合協調使用,將培訓效益最大化。
(三)國家職業教育項目的建設和投入呈現出階段性和局部性
由于我國提出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這一戰略思想,國家為彌補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短板問題,開展了一系列重大項目的建設,調動了這些項目建設所在地建設職業教育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帶動了地方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力度,該地方的職業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但這些項目建設的成果并不能帶來全國性的普遍意義,這些項目一般都是針對一個時期或一個區域的項目,它只能是惠及部分地區、部分學校和部分學生,而且部分建設項目的投資效益是難以量化計算的,也不能顯現出該項目對職業教育發展是否有積極促進作用。
(四)職業教育經費來源單一,尚未建成多途徑的經費籌集制度
目前,職業教育經費來源絕大部分是財政的投入及學校按照國家規定取得的收費,幾乎沒有其他資金籌集途徑,多途徑籌措經費的制度還沒有形成,導致職業教育經費來源單一,職業教育的發展受到了經費短缺的制約。因此,職業院校通過增加學雜費的收入來彌補經費的不足,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公益性這一職業教育屬性沒有得到公眾的認可。
(五)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均衡,學生不能公平享受教育資源
在我國職業教育經費的投入主要來源于地方公共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但由于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東西部、南北方、各個省市區的財政水平都是不盡相同的,對于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更是存在巨大的差異,由于財政投入的區域差異過大,不利于教育公平和社會發展。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辦學經費主要來自地方,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各地區間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并不均衡,這種差異引發了教育不平等和社會不公正等負面影響,同時也阻礙了職業教育的持續性發展。
二、構建職業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主要措施
(一)將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責任細劃
構建職業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要根據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而將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責任細劃,將各級政府經費投入的比例合理劃分,落實到各級政府的公共財政支出,保障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由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經濟發達地區公共財政水平可以滿足地區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但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職業教育投入則需要加大中央和省級的財政支持,合理分配并細劃中央、省、市、區和縣這幾級政府的財政投入責任,以保障對欠發達地區的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保證地區職業教育能夠可持續發展。同時要建立保障教師工資待遇、教師離退休后的福利待遇以及改善教育設施、教育環境等的經費予以公共財政保障,與職業教育經費一并逐級化解到政府的公共財政支出。
(二)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經費管理機制
職業教育對于學生培養投入的成本要遠遠高于普通學校教育,職業教育理論和操作兩個領域的課程設置必然增加了職業學校的教學成本,而對職業教育預算內經費投入偏少必將不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所以應當建立起由省級財政統一管理與調配的職業教育經費管理體制,建立職業教育經費專戶制度,避免職業教育經費被挪作他用,以保證各級政府下撥的職業教育經費能足量投入到職業教育院校。由于職業教育經費的數量總體偏少,因此,要加大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經費的財政支持力度,不但要加強省級財政對職業教育經費的投入,而且要將經費投入的責任劃分到市級財政,合理分配兩級政府的經費投入比例,保證市級公共財政支出對職業教育經費的投入。城市教育附加費也應配套相應的管理體制與職業教育經費保障制度相配合,確保城市教育附加費能夠足額到位用于職業教育的發展。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提高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經費的投入比例,保證職業教育經費的足額投入以及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促進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三)建立完善職業教育公用經費保障機制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因為我國目前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各級政府的財政水平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制定職業教育公用經費的核定標準,需要首先對不同經濟區域的職業院校進行調查,根據各地不同的經濟財政水平,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并將其納入到公共財政支出,建立并完善職業教育公用經費的保障機制。但職業教育公用經費的投入還應當體現出地域、學校、專業的特殊性,進行動態的平衡管理,核定差別化的生均公用標準,以適應職業教育的不同發展需求。
(四)推行全程職業教育經費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率
為提高職業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必須對職業教育經費管理使用進行全程的監管。對職業教育經費的管理需做以下兩方面的改革:一是要改革現有財政性教育經費的使用結構,現有財政性教育經費使用中人員支出占了較大比例,這種使用結構是不合理,要通過增加職業教育經費數量和改善職業教育經費的使用結構來合理規劃財政性教育經費的使用結構;二是改革專項教育經費投入的使用效益的不確定性,通過對職業教育經費管理與使用的全程監管,推行教育經費的目標管理和項目管理,加強對專項投入的效益考評機制,將專項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五)改變經費撥款模式,縮小職業教育經費差距
教育經費的撥款模式會對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如隸屬于政府的政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是采取事業單位管理制度,在同樣的管理制度下,政府對公立中等職業學校實行“基數加發展”的撥款模式,而對高等職業學校實行“綜合定額加專項補助”的撥款模式。撥款模式對這兩個等級的教育產生了不同的指引與影響。雖然對教育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但卻存在同樣的弊端,對職業學校的經費投入數量不能與學校的教育質量、教學水平相掛鉤,職業教育財政性經費投入不能體現出公平與效率,造成教育機會的不平等,教育資源不能有效利用。為提高教育撥款的公平與效率,縮小地區間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和使用差距,就要改變職業教育撥款模式,對教育經費的投入和使用進行科學測量,引入績效考核原則。通過不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考慮,制定出符合不同區域政府財力水平的生均撥款標準,將該撥款標準納入到地方財政,確保撥款的方式公平、數量合理。對撥款的使用效率進行績效考核,制定相關的計算標準,測算出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撥款標準,提高撥款的利用效率,減少因撥款模式的不同而造成的教育不平等現象。
作者:熊婷 單位:華東交通大學 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