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質實習論文:石油地質戶外實習提升舉措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宋立軍楊友運趙永剛魏欽廉郭峰肖暉作者單位:西安石油大學
對于石油地學人才培養主要載體的石油院校,培養能夠承擔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研究、評價與管理的創新型高級專門技術人才是我校本科生教育的主旋律之一。我校地學類本科專業野外地質實習內容與方案是以西北大學地質系的野外實踐教學為藍本建立起來的,并與國內眾多地質院校或院系野外地質實習目的和內容基本一致[6-8],主要包括一年級的地質認識實習和二年級的地質填圖實習。地質認識實習是學生在學完普通地質學后進行的一次野外教學實習[6-8],其目的是在教師帶領和指導下,通過對野外典型地質現象的認識、描述、分析,使學生獲得地質現象的感性認識,以加深對室內所學的基本地質知識和理論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地質思維能力和時空觀念,掌握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地質填圖實習是在學習“構造地質學”、“地層學”、“古生物學”、“結晶學與礦物學”、“巖石學”等地質專業基礎課基礎上,進行的一項綜合性的地質調查訓練[6-8]。野外地質填圖是進行一切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基礎地質調查、環境地質調查、城市地質調查、農業地質調查、地質災害調查、水文地質調查等)的基礎,是對研究區地質情況的全面勘察。地質填圖實習通過路線地質觀測、實測剖面、地質填圖等階段的教學,將研究區各種地質體的空間展布特征顯示在平面地形圖上,為進一步研究區域地質發展史及綜合基礎地質理論研究奠定基礎,使學生不僅掌握基本的野外地質工作的研究方法,而且使學生得到理論———實踐技能的綜合訓練,目的是加深學生對地質學習中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理解與掌握,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初步從事科研的能力,為將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與問題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教育大眾化的日益推進,我校地學類專業及在校學生人數急劇增加,高校師生比隨之降低。學生人數的增加與教學資源緊缺、經費投入相對滯后的矛盾日益突出[9],加上各類企業單位不愿意接受學生實習等客觀原因,學生實習首當其沖受到沖擊和影響。如何在野外實習教學班級數激增、實習經費嚴重不足的客觀局面下,把學生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徹底改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較差的現狀,首先必須搞清影響野外地質實踐教學之類的主觀因素:(1)缺乏石油地質教學內容。在野外地質實習教學內容中,無論是一年級的地質認識實習,還是二年級的野外地質填圖實習,實習教學內容均同地礦院校和綜合類院校完全一致,而對油氣成藏要素、成藏過程等石油地質內容少有涉及。野外地質實習教學中石油地質內容的缺乏,不僅與我校石油石化的發展特色不相適應,也嚴重影響了學生對野外地質實習的興趣。(2)以教師為主導的實習教學方式。在野外地質實習中,指導老師多采用以教師為主的“灌輸式”、“講解—接受”的教學模式。實習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而這種以教師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背離了野外實習的初衷和根本目標,導致部分學生心不在焉,大大降低了野外地質實習的教學效果。(3)部分教師野外地質實習經驗和能力欠缺。由于我校地質類專業建立較晚、缺乏專職實習教師等客觀原因,加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老教師多忙于管理和科研工作等因素,致使承擔實踐教學任務的指導教師大部分是近幾年剛畢業的博士或碩士。青年教師盡管學歷高、具有某個研究方向的專業特長,但知識結構不合理,且野外實踐經驗和能力欠缺,常常造成野外地質現象講解不統一,給學生造成了思想混亂,引起了學生的極大不滿,嚴重制約了實習的質量。
提高野外實踐教學質量的措施
在對影響野外地質實習的多種因素進行細致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提出并采取了改進野外實習質量的措施,實踐表明野外實踐教學效果相比以往有較大提高,學生反映良好。
1增加了石油地質內容,培養了學生對石油地質認識和興趣
(1)在野外地質教學中,增加了油氣成藏要素現場實踐教學內容,使學生對烴源巖(包括龍潭組煤系和長7油頁巖)、儲層(包括砂巖、灰巖和白云巖)、蓋層(主要是泥頁巖)有了直觀的認識。(2)在野外現場,結合對區域構造演化認識,增加了學生對成盆、成烴、成藏的理論教學,使學生對構造演化時空框架下成烴、成藏與破壞調整的系統過程有了清晰的認識,培養了學生對石油地質的興趣。
2改變了野外地質實習的性質,將野外實習從一般的認識、方法訓練轉變為綜合性、研究性實習
在實習教學中做了一些調整使實習由單純的野外認識性、驗證性實習轉變為在認識基礎上的綜合性、研究性實習。(1)理論聯系實際,鞏固所學知識,強調學生主動參與實習過程。為了培養學生的野外實踐能力,在實習線路(點)中,大量采用啟發、引導式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觀察野外地質現象、分析地質問題。具體做法是,在教師介紹實習線路(點)地質現象時,讓學生分組觀察、討論、調查、收集數據,然后由學生根據所學理論知識,對地質現象特征、形成機理展開討論,最后老師進行總結與評述。(2)在野外實習中預設小專題。在野外實習中,預設各種專題題目,如五通組底礫巖、和州組爐渣狀灰巖成因等,學生可進行選擇,并要求作為學生個人或小組最終成果提交。這樣既增加了實習的目的性,也調動了學生實習的主動性。同時,也突出了實習的研究性。(3)及時鞏固和消化實習內容。在實習過程中開展專題講座,分階段對實習內容進行總結,并開展專業答疑等多項措施幫助學生鞏固、消化實習內容的工作,及時把握學生實習效果,為學生以后的工作學習奠定了基礎,并為后續實習積累了經驗。
3加強了野外實習教師隊伍建設,培養了青年教師野外實踐教學的能力,統一了地質認識
野外實習指導教師實踐經驗的多少以及能力,直接關系到大學生野外實踐能力訓練的效果。針對學校經費投入不足,無法對青年教師開展專門培訓的現狀,特采取了以下措施培養了青年教師野外地質教學能力:(1)選派有經驗的老師擔任實習隊長,青年教師一同實習或輪訓等方式,既完成了青年教師的培訓工作,統一了地質認識,又完成了學生的野外實踐教學工作。(2)在野外實習期間,在不影響我校學生實習的情況下,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同類相關高校的實踐教學活動等方式,加大了對青年教師野外實踐培訓的力度。
4加大了野外實踐在學生道德素養培養中的作用,培養了學生熱愛地質、熱愛科學的興趣、團隊協作的精神和良好的紀律觀念
針對野外實踐教學傳授知識和育人的雙重責任,在野外實習中和實習間隙,采取措施加大了對學生道德素養、團結協作精神和紀律觀念的培養:(1)在不影響完成實習任務的情況下,因地制宜,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實踐活動,如參觀巢湖監獄、聽取服刑人員報告、傾聽地質與書法講座和考察湯峪地下熱水等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地質、熱愛科學、珍愛生命的博大胸懷。(2)在野外實習活動中,要求學生嚴格遵守實習基地的一切規章制度,如不破壞實習區農田內的莊稼、嚴格講究衛生等規定,要求學生處理好與基地和當地群眾的關系,樹立當代大學生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