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法學教育案例教學法的意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第一,案例教學的引入有利于實現(xiàn)教學相長。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傳授理論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而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師生互補、教學相輔”。一方面,案例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案例教學法對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教學方法及教學責任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把精心準備的案例展示給學生,與學生探討,互動,激發(fā)學生的熱情,促使學生帶著案例問題去探究課本理論知識,思考問題。另一方面,案例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思考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案例教學中,學生由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槟軇铀伎夹缘慕邮堋⑦\用知識,并用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驗證理論知識。
第二,案例教學的引入縮短了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惰境的差距,有利于學生理解法學理論的精髓。使用案例教學,大大縮短了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惰境的差距。課本中所展現(xiàn)的世界與現(xiàn)實生活存在著一些差距,社會是人的聚合體,而不是概念式,單純從傳授課本知識、理論知識角度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這往往達不到傳授的需要,學生統(tǒng)化地掌握基礎知識,建構起嚴整的理論體系。在法學教學中案例的使用,由于案例來于真實的教育世界,是發(fā)生在被傳授者實際生活身邊的事情,他們在學的過程中,就能聯(lián)想到實際場景,設想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相應的可能方案。這樣一旦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就可以把這些活以致用。
在法學教育中開展案例教學的具體做法
(一)在授課之前,課前教師客觀真實地選擇適用教學的案例。首先,選取的案例應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啟發(fā)性。教師必須預先認真研究教材,熟悉教材,把握教學目標和重點,選用案例時才能使案例適應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需要。案例的來源可以來現(xiàn)成的案例或是在報刊資料中搜集,不管案例來源如何,一定要案例的內容必須適應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需要,能夠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能反映所講授的相關法律關系的內容和形式,反映所講授的案件事實和法律規(guī)范。通過對典型案例的講解和分析,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法律原理、法律原則和法律適用方法等等。而真實的案例則能具有一定啟發(fā)性和疑難性的教學案例,能夠指導學生把握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深度,同時使學生注意到現(xiàn)實案例的復雜多樣性,培養(yǎng)他們全面的思考問題的能力。其次,所選取的案例具有時效性的案例應具有一定的時效性。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案例的選取應具有一定的時效性。有時效性的教學案例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一定層面來講,時間跨度較長的案例,內容往往缺少時代特色,這可能會降低學生參與案例的積極性。可見,教師要加強對案例的收集,不斷補充更換新鮮的案例,確保案例的時效性。最后,選取案例的過程中應把握好案例的難易程度。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教師要對案例材料難易度進行把握,太難的教案,學生因知識儲備不夠,不能很好理解老師所表達的內容,影響其學習積極性。相反,案例過易,這不僅降低了教學要求,也會降低學生對案例的積極性。可見,案例難易要適度才能充分展開教學。
(二)課上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案例討論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思想的引導者。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應以學生的自主思考和討論為中心,老師應充分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分析,并對學生的分析思路和結論進行評價和校正。[3]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深入的思考并充分說明該方法或途徑的合理合法性和可行性以應付教師或其他同學的質疑,在此過程中,學生必須查閱相關法律法規(guī),搜集并整理有關材料。在案例討論、辯論過程中,學生必須利用自己收集的有關材料來說服老師、同學同意自己提出的解決方法,這無疑有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強化其競爭意識。
(三)總結案例討論總結歸納,消化提升。在討論結束時,教師針對學生的分析思路和分析結論進行評價和較正。教師在講解和評述案例時,不應當只停留在分析結果的給付,而更應當注重分析方法的講解。教師分析學生的發(fā)言,解答學生的提問,并對案例進行總結。[4]在法學教育中應用案例教學法,這樣一方面,學生思維的主動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就會不斷得到強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師在參與搜集、整理分析案例中,還會不斷提高自己理論水平,開闊教學視野。因此,在法學教育中應用案例教學法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李巧巧何紅力黃琨單位:廣西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