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黨內斗爭思想分析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關鍵詞:黨內斗爭;和諧建設;劉少奇
論文摘要:劉少奇系統闡述了黨內斗爭發生的原因、主要內容,開展黨內斗爭的必要性和目的,提出了正確進行黨內斗爭的方法。學習繼承劉少奇黨內斗爭思想,開展積極的黨內斗爭,是新時期進行黨內和諧建設的迫切需要。
劉少奇是我們黨內第一個系統闡述關于黨內斗爭理論的杰出理論家。今天,重溫劉少奇關于黨內斗爭的理論,對于加強黨內和諧建設,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劉少奇關于黨內斗爭的思想有著豐富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科學分析了黨內斗爭發生的原因。劉少奇認為,黨內斗爭的存在是一種客觀現實,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完全不奇怪,是一定有的。”“我們黨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中國社會中產生出來的。”“只要社會中還存有這些惡濁的東西,社會中還存在著階級,存在著剝削經階級的影響,那么,在共產黨內也就難免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惡濁的東西。正因為如此,劉少奇指出,“我們除開進行社會斗爭,反對社會中各種黑暗的落后的勢力和東西以外,還必須進行黨內斗爭,反對某些動搖的不堅定的分子把社會中各種黑暗的落后的東西反映到黨內來是,這就我們黨內矛盾和黨內斗爭的根據。”這實際上指出了黨內斗爭產生的階級根源。我們黨“是經常處在其他各種非無產階級——大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農民,甚至封建勢力的包圍之中。這些其他各種階級,便在同無產階級的斗爭或在同無產階級的聯合中,經過黨與無產階級內部不穩定的成分,侵入到黨與無產階級的內部來,在思想意識上,在生活習慣上,在理論上,在行動上,經常影響黨與無產階級。這是黨外階級斗爭在黨內的反映,這些非無產階級思想通過各種渠道影響黨的思想、理論和作風,進而影響黨的路線與政策,反映到黨內,就是黨內斗爭。
第二,闡述了黨內斗爭的主要內容。什么是黨內斗爭?劉少奇認為,“黨內斗爭基本上是黨內不同思想不同原則的斗爭,不同思想不同原則上的對立”。它包括“為維護一定的原則,一定的斗爭目標,以及達到目標的一定的斗爭方法。”從理論上看,黨內斗爭包括權力斗爭、政治斗爭和路線斗爭等內容,劉少奇并沒有否認我們黨內曾發生過權力斗爭,但劉少奇從我們黨的無產階級性質和宗旨的角度,從我們黨內斗爭的實際現狀出發,明確指出,我們黨內的斗爭大量的經常發生的是思想上的分歧,與資產階級政黨中經常發生的爭權奪利有著根本的不同。所以,我們黨內的斗爭,不是那種“你死我活”的斗爭,是由于黨員之間在思想認識論和方法論上的不同而產生的爭論與分歧,是在根本目標一致的前提下正確思想與錯誤思想的斗爭。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以王明為代表的路線斗爭,但從本質上看,這實質上也屬于一種思想斗爭,這些推行錯誤路線的人只要不投敵叛變,仍然是黨內矛盾,而且,路線斗爭在黨內斗爭中只是一小部分內容。因此,劉少奇明確指出,“黨內斗爭,主要的是思想斗爭,它的內容是思想原則上的分歧與對抗。”劉少奇的論述,闡明了我黨黨內斗爭的性質,是對我們黨內斗爭的科學界定,符合我們黨的實際。
第三,指出了開展黨內斗爭的必要性和目的。為什么要進行黨內斗爭?劉少奇指出:“黨內斗爭之所以必要,并不是由于我們主觀地嗜好斗爭,歡喜斗爭,而是由于在黨的發展過程和無產階級斗爭過程中產生了黨內原則的分歧。在這個時候,“只有通過為維護一定的原則,一定的斗爭目標,以及為達到目標的一定的斗爭方法的斗爭,矛盾才能克服。”|2]我們黨要領導群眾進行革命斗爭,但在我們黨內卻存在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和不良傾向,它們就會在“思想意識上,在生活習慣上,在理論上,在行動上,經常影響黨與無產階級”如果任由這些非無產階級思想和不良傾向發展蔓延,就會腐蝕黨的一部分人,就會影響共產黨的純潔性,破壞黨的團結,削弱黨的戰斗力,甚至會使黨發生質變。因此,黨“就不只是同黨外的敵人進行斗爭,并且也同黨內各種非無產階級的影響進行斗爭。”
劉少奇進一步指出了開展黨內斗爭的目的。他說:“黨內斗爭的目的,是為了教育黨與教育犯了錯誤的同志。”他認為,黨內斗爭本身就是黨不可缺少的教育。通過這種教育,達到克服非無產階級思想影響,消除黨內矛盾和分歧的目的。進行黨內斗爭不是為打擊他人,斗爭首先要“對事”,是為了向某種不正確的思想和原則進行斗爭,目標和落腳點應是思想和原則分歧的解決。劉少奇批評了那種在黨內斗爭中為斗爭而斗爭的現象,指出,“這些人也就成為黨內斗爭中沒有正確立場的‘打手’,無原則的‘斗爭家’,嗜好斗爭的‘斗毆家’。”這種現象,劉少奇認為“這是無產階級隊伍中的丑事”,“是借用布爾什維克的名義和形式在黨內進行投機。”
第四,提出了正確開展黨內斗爭的方法。劉少奇指出:“黨內斗爭是一件最嚴重最負責的事,絕不可草率行事,我們必須以最嚴肅最負責的態度來進行。”劉少奇總結了我們黨內斗爭的經驗教訓,批評了我們黨內斗爭存在的錯誤傾向,明確提出了正確開展黨內斗爭的方法。首先,必須站在正確的立場,為維護正確的原則來進行黨內斗爭。劉少奇說:“只有自己首先站在正確的立場上,才能糾正人家不正確的立場……只有自己有正確原則,正確的理論,然后才能克服人家不正確的原則和不正確的理論。”這是進行黨內斗爭并達到目的的前提條件。其次,要“盡可能采用溫和的方式來商討或爭論。”黨內矛盾屬于黨內的思想矛盾,思想問題的解決靠粗暴和強迫的方法是不能奏效的,單靠組織手段也不能解決問題。黨內斗爭不是耍威風,擺氣勢,也不是簡單地采用壓迫手段,打擊以至于懲辦的方式來進行,而應該采取坦誠的態度,心平氣和地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盡可能不用對抗的方式,盡可能不采取組織手段,不傷害同志。當然,在一定情況下采用組織手段也是必要的,但不能濫用。再次,進行黨內斗爭要適度,“批評要適當,要有分寸。”劉少奇指出,開展黨內斗爭,對其他同志的批評,既不能蜻蜓點水,隔靴搔癢,也不能夸大錯誤,無限上綱,濫扣大帽子,要嚴格掌握斗爭,批評要恰如其分,“應有適當限度,應講求適度。‘過’與‘不及’都是要不得的。”否則,批評和斗爭不僅解決不了實際的思想問題,相反,有可能傷害同志,激化矛盾。最后,要禁止黨內無原則糾紛。劉少奇指出,“黨內無原則糾紛,我們在根本上是反對的,因為‘無原則’,對黨內有害無益。”所以,“對于無原則糾紛應該一般地禁止。”劉少奇強調指出,一切黨員應提倡正氣,反對邪氣,反對一切不正派的言論與行為。”
二、所謂黨內和諧就是指以黨內關系和諧為主要標志,黨內各個組成的有機體之間和活動中的良性運行和融洽狀態,包括黨員與黨員、黨員個人與黨組織、黨的上級組織與下級組織、各部分組織之間的黨內關系,包括黨內權力運行等,都能夠和諧發展。其中,思想的統一與和諧是黨內和諧的前提和基礎。列寧曾指出,對共產黨來講,“沒有思想上的統一,組織上統一是名沒有意義的。”即使達到了統一,也只能是暫時的,不可能保持。
今天,從總體上看,我們黨的思想是統一的、和諧的。但是,也應當看到,我們黨內在思想上的確也存在著許多不和諧的現象。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先進與落后、正確與錯誤的矛盾在黨內則大量存在和涌現,各種消極、落后甚至是腐朽的思想在黨內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一些地方和部門、一些黨員和干部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發生蛻化和迷失,理想信念發生動搖,封建殘余思想沉渣泛起,腐敗現象不斷滋生和蔓延。而且,這些思想上的混亂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表現得更為經常、更為復雜。這種思想上的不和諧引起了黨內分歧,造成思想混亂,破壞了黨的團結,損害了黨的純潔和統一,進而破壞黨的形象,惡化了黨風和社會風氣,嚴重影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如果任其泛濫下去,甚至會亡黨亡國。正如劉少奇指出的:“如果我們黨不經常在黨內進行反對各種不良傾向的斗爭,不經常在黨內清除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克服左的右的機會主義,那么這些非無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左的右的機會主義就會在黨內發展,就要影響與支配我們的黨,就要危害黨,使黨腐敗下去。
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們黨內在思想上之所以還存在著許多不和諧現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黨內的思想斗爭有所淡化,自由主義、好人主義有所滋長。在相當多的黨組織和一些黨員干部中,積極的思想斗爭開展不起來,存在著“批評難”的問題。這“就使得黨內自由主義的傾向發展起來,”在一些黨員和黨的領導干部中,存在著患得患失的個人主義,不敢、不愿或不會開展黨內斗爭,“他們得過且過,而不愿意和這些東西進行斗爭。”對黨內一些的東西,一些黨員和領導干部采取睜一眼閉一眼,少說為佳的態度;有些人奉行“表揚人多一條路,批評人多一道墻”的處世哲學;或是隔靴搔癢,搞形式主義。在這種環境和氛圍下,健康的黨內斗爭就流于形式,成為一句空話。非但如此,誰要是開展正常的黨內斗爭,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誰就會成為嘲笑和打擊報復的對象。
三、當前,黨內矛盾與黨內斗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特點,但我們黨內斗爭仍然主要是思想斗爭,如圍繞著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產生的分歧以及思想上、認識上、工作上正確與錯誤、先進與落后、革新與保守等。所以,建設黨內和諧必須把思想和諧放在首位。而要達到思想的和諧,就必須通過積極的思想斗爭,不斷有效化解和消除思想上的分歧與對立,才能真正實現黨內的和諧局面。指出:“黨內如果沒有矛盾和解決矛盾的思想斗爭,黨的生命也就停止了。黨內和諧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解決黨內矛盾和問題的動態和諧。構建黨內和諧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處理黨內矛盾的持續過程,是不斷協調黨內關系的過程。黨內斗爭則是解決黨內矛盾、達到黨內和諧的基本手段和途徑。
首先,各級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充分認識開展黨內斗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階層分化的不斷發展,各種形形色色的影響必然侵入黨的肌體,思想斗爭不可避免。對此,決不可麻木不仁,高枕無憂。要把開展黨內思想斗爭提高到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敢于正視問題、揭露矛盾、動真碰硬。特別是對影響黨內團結、妨礙黨內和諧的各種不良習氣,對我們黨內存在的各種錯誤思想和傾向以及消極腐敗現象,必須理直氣壯地進行批評和斗爭,決不能聽之任之。
其次,要自覺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開展黨內斗爭。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處理黨內關系、促進黨內和諧的一條基本原則。指出,“黨內批評是堅強黨的組織、增進黨的戰斗力的武器。”在新的歷史時期,也指出:“解決黨內矛盾,要堅持運用批評自我批評的武器,這是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也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增強黨的團結、健全黨內生活、幫助同志進步所必需的。”黨的十大以來,總書記也多次強調在黨內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重要性,要求全黨“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并形成制度,提高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領導干部要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要敢于同各種不良行為作斗爭,營造一個有利于批評與自我批評良好氛圍。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充分發揮它的教育功能,克服和消除各種錯誤認識,重新達到思想認識上的統一。
第三,建立和完善開展黨內斗爭的保護與懲罰機制。缺乏對勇于批評者的保護措施和激勵機制以及對打擊報復者的鞭韃措施和處罰機制,是黨內開展“批評難”的制度原因。在現行的黨章和規章中,雖有一些原則規定,但還沒有形成一整套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所必需的、操作性很強的保障制度和約束機制,特別是沒有真正把有無認真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考核結果同干部的使用結合起來。一些勇于堅持真理、堅持原則,敢于拿起批評武器講真話的同志,不一定能夠得到理解和支持,甚至為此還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付出一定的代價。因此,一方面要大力發揚黨內民主,另一方面,要從制度上完善對于敢講真話的同志的保護措施,并且建立必要的激勵機制,鼓勵敢于講真話,鼓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對于打擊報復者,要制定具體的制約辦法,建立起切實有效的處罰機制。只有“從制度方面解決問題,才能使黨內斗爭獲得更切實可靠的制度保障。
結語
建設黨內和諧,是我們黨在新時期的一項新的歷史課題和重大戰略任務。認真學習和繼承劉少奇關于黨內斗爭的豐富思想,并結合新的實際,進一步發展黨內斗爭理論,開展積極的黨內斗爭,建設黨內和諧。這既是對劉少奇同志深深的紀念,也是當前加強黨的建設的迫切需要。超級秘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