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工管專業創新實踐教學手段研究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工商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應突出培養自由自主精神、競爭意識、協作能力以及多元的知識結構和復合的能力結構。工科院校中,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方案應做到教學體系特色化、教學模式多樣化、教學內容職業化和教學資源共享化,充分體現工管結合的優勢。
1.當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主要弊端
1.1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不夠全面
創新型人才培養歸根到底是能力培養的問題。而我國當前的工商管理教育,對于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針對問題提出獨到見解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敢于承擔風險的膽識均不夠重視。
1.2忽視對企業外部環境變化反應能力的培養
當今世界,變化是永恒的。企業經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環境變化的反應速度。“管理無定式”,究其原因就在于環境是隨時變化的,因此對于環境變化的反應能力是企業和企業管理者關鍵的能力之一。反觀我們的工商管理教育,只注重教給學生關于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如何運作、如何管理的知識,而沒有重視培養學生對企業外部環境發展變化的敏感性和應變能力。
1.3對信息技術的發展關注不足
當前,兩個互相聯系并正在加速的趨勢是:經濟向服務型發展和企業向信息密集型發展,這種趨勢對工商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中的各個部門都要應用信息技術,都要搜集、處理、傳遞和利用大量的信息。今后的商業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據于信息技術。顯然,在工商管理教育中,僅僅開設一兩門信息管理與技術課程是不夠的。
2.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內涵
各高校的創新教育內容通常包括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培養、創新技能培養以及創新情感培養等四個方面。結合工商管理專業特點,創新型人才培養應突出的內容有:
2.1保護學生自由探索的熱情,培養自由精神和主體意識
自由包含了思想自由、個性發展的自由和生命價值得以充分實現的自由。自由探索的熱情是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基礎,是培養自由精神和主體意識的土壤。
2.2培養競爭意識、協作能力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之一,是市場經濟的生命線,競爭能激活人的活力,是開拓創新的動力。但競爭離不開協作。現代工業與經濟的主要特征就是“學科交叉、知識融通、技術集成”,因而團隊合作已經成為競爭取勝的必要手段。所以,培養工商管理人才的競爭意識、協作能力已迫在眉捷。
2.3培養多元的知識結構和復合的能力結構
從知識結構上看,工商管理人才既要有較深的專業造詣和較寬的學術視野,又要具有豐富的人文社科知識;既要具備生產運營、戰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又了解有關國際禮儀、風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知識。從能力結構上看,工商管理人才要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必須是多元復合型人才,既有較強的綜合開發創業和實踐應用能力,又有靈活的應變能力和果斷的決策能力。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工商管理人才應具有立體交叉的知識結構和多元復合的能力結構。
3.創新型人才培養導向下的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定位與規劃
首先得明確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定位。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途徑,是實現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實踐教學對于學生獲得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思考能力、活動能力、適應能力以及終生受益的學習能力,形成勇于探索、敢于挑戰的精神,以及培養團體協作精神等都是不可或缺且極為重要的。
要培養創新型人才,那么具體規劃上,要以開啟心智,激發興趣為基本導向,搭建起案例分析、情境模擬、沙盤演練、崗位實習、競賽等構成的實踐平臺;教師要積極申報各級各類實踐教學改革課題,不斷更新和完善實驗環境,整合實踐教學體系;調動一切力量逐步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編寫與培養目標相吻合的特色實驗教材,定制必要的教具,開發新型模擬實訓項目等。
4.工科院校中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導向下的實踐教學方案設計
4.1實踐教學體系特色化
“信息技術應用水平高”——在專業課程、專業實習中不同程度地安排網絡技術、工具軟件如Excel、SPSS、Mindmanager在管理中應用的內容以及團隊管理軟件、工作計劃安排軟件等的使用和管理信息系統、ERP系統、項目管理軟件應用等綜合性的信息技術應用實踐性課程。
“管理與技術相結合”——充分利用工科性院校的背景,借助諸如通信學院、計算機學院等專業的師資,開設技術普及性實踐課程,如圖像處理技術、音響技術、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網頁設計及HTML語言、計算機DIY實踐、電子產品制作工藝等。
“通用與特定相結合”——即通用管理能力訓練與特定管理能力訓練相結合。通用管理能力訓練包括管理技能開發訓練等實驗課以及專業實習I等;特定管理能力訓練,即指具體的某個管理領域的能力。又分為專項訓練和綜合訓練,專項訓練包括人力資源管理模擬實訓、銷售模擬實訓、證券炒作模擬實訓等;綜合訓練包括工商企業管理實訓模擬訓練、ERP沙盤實戰模擬訓練以及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
4.2實踐教學模式多樣化
為此,構建立體的、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是較為有效的途徑。譬如,一方面構建起由“教師、專家、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共享知識的學習平臺,另一方面則是由“情境體驗、沙盤演練、軟件模擬、頂崗實習、競賽、案例分析、演講辯論”等構建起實踐平臺,從而使課上與課下、校內與校外、現實與虛擬、理論與實踐密切配合,相互融合,相互推進。超級秘書網
4.3實踐教學內容職業化
適當調整、完善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謀求專業培養目標與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力的“資格證書”認定的要求對接。如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推出的“通用管理能力認證證書”對接的實驗課主要有“管理學”、“管理技能開發訓練”等;與“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和“中國市場學會”推出的“市場營銷經理助理資格證書”對接的實驗課主要有“市場營銷管理”和“銷售實務”等課程;與信息產業部和用友軟件聯合頒發的“全國信息化工程師-ERP應用資格證書”對接的實驗課主要是“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和“ERP系統應用實訓”等課程。為實現對接,此類實踐課程的開出及更新是十分必要的。
4.4實踐教學資源共享化
即充分利用工管結合的優勢,打通校內實驗資源,不同專業相互促進,協同發展。一方面,工科專業各學院實驗中心的師資和實驗條件為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和高技術產品的了解認知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管理學院的教師和實驗中心也為全校開設公共選修類實踐性課程,如工商企業管理實訓模擬等。從而使工商管理專業的“管理與技術”的特色得以較好地體現,也使工科學生獲得基本管理思想的培育和管理技能的訓練,為日后成為一個技術專,懂管理的復合人才做好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