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工匠精神在職校學生教學管理中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我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職業人才提升我國的競爭力。職業院校承擔著培養更多職業人才的任務,而工匠精神則是提升職業院校教學效果的核心。主要分析工匠精神在職業院校學生教學管理滲透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更好的融合措施,以期為相關教學管理人員提供參考,更好地提升我國職業人才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工匠精神;職業院校;教學管理
工匠精神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精神內核,是我國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工匠精神更多指的是一種嚴謹、精益求精的精神。無論是傳統制造業還是新型制造業,無論是傳統的工業還是現代化的數字經濟,工匠精神都應始終貫穿始終。因此,我國需要培養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和真正屬于我國的大國工匠,不斷弘揚工匠精神,將工匠精神的理念滲透在職業院校學生的教學管理中。
一、工匠精神在職業院校培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存在偏差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的制造業、實體經濟也正在向著虛擬的數字經濟發展,但許多人的思想仍然停留在那個傳統的時代,仍然用刻板的觀念去解讀工匠精神。在職業院校的教學管理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其實,工匠精神并不等于工匠,有些人終其一生只為打造一件流傳的經典產品,這種嚴謹、踏實的態度正是許多企業所倡導的工匠精神,但是職業院校的教學管理似乎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存在偏差,大多數教學管理人員將工匠精神和工匠等同起來,認為工匠精神的滲透就是鼓勵大家都去做工匠[1]。
(二)教學管理人員缺乏系統的培訓
企業也需要各行業的高、精、尖人才,需要真正的“工匠”幫助企業提升業績,但是在職業院校教學管理的過程中,對教學管理人員卻缺乏系統的培訓,使許多教學管理人員本身就存在輕視職業教育的現象。一方面近年來,教學管理人員進修學習的機會少之又少,大多數人仍然故步自封,導致教學管理人員的自身水平一直停滯不前。另一方面由于學校對工匠精神滲透的疏忽,并沒有定期邀請名家進行培訓和指導,在沒有學習和實踐的背景下,教學管理人員就不可能有提高,對工匠精神的滲透仍存在刻板印象,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三)缺乏工匠精神培育的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即要從系統、全局的角度出發,對職業人才的培養進行統籌規劃,制定出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培育框架。但是,在目前職業院校工匠精神滲透的過程中,嚴重缺乏工匠精神培育的頂層設計。一方面從整體來看,職業院校的教學管理系統并不完善,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缺少宏觀計劃的指導,就會使相關教學管理人員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無章可循。另一方面職業院校在制定滲透工匠精神的教學計劃中,仍然秉持傳統的理念,“舊瓶裝新酒”,沒有優質的頂層設計,使得工匠精神滲透的效果不盡如人意[2]。
(四)缺乏校企合作的有效機制
在工匠精神滲透在教學管理的背景之下,還要更好地保障學生的就業問題。但許多職業院校目前都缺乏校企合作的有效機制。一方面隨著互聯網進程的加快,企業也同樣面臨著抉擇,在慢下來的領域內,如果急于求成,就很可能敗在工業的流水線之下。目前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仍然需要秉持“慢工出細活”的理念。另一方面缺乏校企合作的有效機制還表現為職業院校沒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人才能夠滿足市場的需要。
二、工匠精神滲透在職業院校學生教學管理中的措施
(一)正視工匠精神的真正含義
要想切實提升工匠精神在職業院校中滲透的有效程度,相關人員必須正視工匠精神的正確含義,走出理解誤區。首先,在虛擬經濟盛行、工業流水線快速生產的背景下,更要向專注的人們致敬,但在欣賞致敬的同時也要意識到這是一個日新月異、快速發展的時代,工匠精神的含義應該跟隨時代的發展而做出一定的改變,避免出現教條主義。其次,要正視工匠精神的真正含義,還要進一步深化對工匠精神的認識,深刻意識到職業院校人才的實踐意義,重新調整教學思維,建設一支重知識,更重技能的學生隊伍。最后,正視工匠精神還應該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保持初心,在平凡的崗位仍然能夠大放異彩[3]。
(二)系統培訓教學管理人員
教學管理人員是職業院校工匠精神滲透的主心骨,只有提升教學管理人員的整體水平和綜合素養,才能為培養“大國工匠”奠定堅實的基礎。首先,系統的培訓教學管理人員應該從思想觀念入手,提升教學管理人員的思想意識。可以通過播放紀錄片的方式,加深教學管理人員對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例如,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大國工匠》紀錄片,講述了24位大國工匠的動人故事,通過對他們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的敘述,弘揚工匠精神的內核,提升教學管理人員的思想認識。其次,系統地培訓相關管理人員還應該定期開辦講座,邀請各領域內的“名匠”進行宣講,重點講述工匠打磨的過程,使教學管理人員能夠深切地認識到工匠精神。從根本上說,工匠精神更是一種創新精神,通過精益求精以及持之以恒的探索創新,培養真正有“德性”的人。最后,職業院校還要定期舉辦實踐活動,讓更多的教學管理人員能夠實地探訪工匠的工作地點,通過親身感受加深對工匠精神的認識,只有自身親身經歷之后,才能深刻地體會工匠精神的真諦,更好地將工匠精神滲透在職業院校的教學管理中。
(三)加強對工匠精神培育的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強頂層設計,才能使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有章可循。首先,做好頂層設計就在于在保證其完整性,確保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每一階段都能夠有章可循,根據具體的框架和細則推進職業人才的教育,避免教學管理陷入混亂的狀態,也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傳承。其次,加強對工匠精神培育的頂層設計,關鍵還在于創新性和發展性,能夠根據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不斷調整自身的發展策略。在機械化、數字化的時代,傳統的工匠精神也應該做出一些改變,在追求細致的前提下還要保證產品的實用性。培養學生與時俱進的能力,可以使其在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自己,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要。最后,做好頂層設計還在于創新性,將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的教學管理中,并不是一味地生搬硬套,教條、死板的教學方式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因此,在制定頂層設計的過程中,也應對其進行創新,使學生做一個品格高尚并追求卓越的人,積極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黨的報告指出:“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這樣的背景下,工匠精神更加強調契合當下時代的發展,這就要求職業院校的學生能夠對照現實并且解決實際問題,積極推動我國產業的升級與發展。
(四)推進校企合作創立“工匠學院”
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發展的重點所在,也是保障學生就業的重要舉措,因此,相關職業院校應該推進校企的長期合作,創立獨特的品牌,打造“工匠學院”。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分工也在不斷精細化,各行各業對人才的要求也大不相同,因此就需要學校培養與企業就業協同發力。首先,打造校企合作的“工匠學院”就要從培養新時代工匠人的角度出發,培養出真正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這就需要學校和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新時代工匠人才的培育機制。其次,企業應該不斷發揮主體作用,在人才培養上提出自己的意見,拿出更多實踐和培育的耐心,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了解前沿技術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最后,校企合作的重點在于能夠使學生在企業的氛圍中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重要內涵和作用,不斷彌補自身在專業素養上的不足,在實踐中不斷傳承工匠精神,推動工匠精神的傳承與發展。綜上所述,工匠精神在職業院校學生教學管理中的滲透是一個系統、龐大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相關教學管理人員應該不斷改進自身存在的問題,尤其在新時代數字經濟、工業化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更要為工匠精神注入新的活力,使職業院校的人才更好地符合市場和企業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段向云.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徑的調查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1,20(4):68-73.
[2]盧紅華,楊國強,陳李惠.職業院校學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問題與路徑研究[J].職業,1(12):-35.
[3]陳亮.新時代職業院校工匠精神弘揚和培育路徑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1(5):124-126.
作者:牛飛宇 單位:鄭州市職業技術培訓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