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量表測試的企業文化建設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近年來,南通科教城公司根據集團公司的統一部署,大力開展統一的企業文化建設,以組織文化測量的相關理論為基礎,遵循“不能描述的,就不能評價;不能評價的,就不能管理”的思想,以科學測量指導文化實踐,將“五統一”企業文化基因轉化為員工行為和能力,實現企業文化建設由概念向描述、執行、評價的管理型轉化,有效發揮了其在提升經營績效上的重要作用。同時,為保障企業文化的塑造和提升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對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源源不斷支撐。
1實施背景
南通科教城公司自2014年10月開始進行統一的企業文化建設。經過幾年的實踐,企業文化使企業管理得到提升,員工思想行為得到改變。為理清公司當前企業文化現狀,并準確把握影響程度以及企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與問題,解析公司的內部管理與運行機制,需要進一步對企業文化建設現狀進行測量,以揭示公司建立統一的企業文化和規范員工行為的控制點,并結合實際對其進行優化修正,使之更加科學合理有效,為推進統一的企業文化全面深植奠定基礎。
2內涵與做法
公司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對OCQ量表進行了改進,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和系數檢驗法,選取了具有較高效度和信度的價值取向、客戶服務、能力發展、團隊協作、創新意識、管理方式、行為規范和參與程度等八個因子,總結了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優勢和改進方向,構建了南通科教城公司企業文化建設模型,明確了圍繞一個核心,把握三條路徑,鞏固兩項工程,構建四個平臺的企業文化建設路徑,推動企業文化與公司管理相融共進。
2.1南通科教城公司企業文化建設測量實證分析
根據集團公司五統一企業文化建設要求,結合公司實際對OCQ量表略作改進,選擇對Dension的OCQ量表中的子維度進行修正,并根據公司實際情況對OCQ量表項目問題進行了刪減,同時,增加一些新的問題,使之更符合測量對象的實際情況。最終形成40個題項描述企業文化狀況,采用里克特五級評分法對40個題項分別進行打分。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收集了494個樣本,抽樣涉及公司系統所有單位、部門,置信區間為95%,抽樣誤差不大于5%,使樣本能說明總體的實際情況。通過采用算術平均法計算因子得分,相關維度的得分均在3.00分以上,說明經過幾年的努力,員工的價值觀愿景已經確立,文化認同感增強,公司積淀了優秀的文化因子,良好的組織學習和工作氛圍已經形成,有力地推動了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公司業績的提升。8個因子中,按照得分高低排列依次為:價值觀愿景、客戶導向、管理方式、行為規范、參與程度、能力匹配、團隊協作和創新發展。
2.2企業文化建設測量結果應用實踐
根據測量結果特征進行分析歸納,明確了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路徑,構建了企業文化建設體系,即推進統一企業文化全面落地深植為目標,結合公司企業文化建設三種現狀,分為強化價值導向、優化行為方式、構建三個平臺等層面差別化推進,推動企業文化融入公司經營管理實踐,促進經營績效提升。
2.2.1強化理念引領工程,進一步樹立價值導向
通過在干部員工中開展形勢任務教育、奉獻精神教育、干部作風教育等活動,不斷提升員工愛國愛企、愛崗敬業的自覺意識,使干部員工成為企業使命的承載者、傳播者和實踐者。強化“當責”意識,開展“三為當責”(為企業做實事,為政府解難事,為客戶辦好事)主題實踐活動,拓寬載體詮釋公司價值內涵,將公司價值要求具體化、形象化、可操作化,促進員工認知認同。加強先進典型的培育、選樹。積極開展誠信之星、奉獻之星等先進典型評選工作,明確細化典型評選標準,提高選樹質量。
2.2.2優化執行力工程,進一步規范行為方式
借鑒標準化循環管理法,扎實做好統一企業文化的行為轉化,保證統一企業標準、統一行為規范的有效執行。加強制度規章學習,以明確的標準規范員工的行為,確保公司干部員工在制度規范下,主動按照公司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約束言行。健全責任落實機制,應用績效管理工具,建立由目標任務和工作積分相結合的業績考核體系,崗位責任、工作業績和能力素質相結合的激勵體系。設計星級考核評價表,把績效考核量化、具體化、透明化,每月刷新榜單排名,鞭策員工及時對照做好自查自評,培育標準做事的習慣,促進員工自覺執行行為規范。
2.2.3構建學習平臺,夯實企業文化環境基礎
強化“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理念,以加強宣傳、提高認識、健全制度、營造氛圍為重點,啟動員工崗位能力提升工程,激發員工的學習熱情,提高員工的學習能力。組織實施員工崗位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全方位、立體式、全覆蓋”的培訓管理模式。強化一線員工技能培訓和技術人員專業培訓,全面實施“三三三”培訓舉措。通過輪崗培訓、送培訓到基層、送教育到崗位以及晨會、周會、工作例會,每日一問、每周一查、每月一考,案例分析、團隊學習成果展示等多種形式,促進員工持續學習。
2.2.4構建創新平臺,打造全面創新的良好環境
提倡“從實際出發,解決實際問題就是創新”,引導干部員工圍繞本崗位、本部門、本職工作開動腦筋,圍繞企業工作的難點進行,突出創新的實用性和有效性,不斷改進。設立“創新之星”、“創新獎”等榮譽,深入開展群眾性勞動競賽活動,鼓勵人人關注創新,參與創新。統一創新評價標準,規范創新成果的推薦、評審和表彰,提升創新成果管理水平。構建創新成果展示、交流、推廣平臺,提升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水平。推進創新成果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表彰獎勵與績效考評相配套的綜合激勵措施,保障創新活動有效開展。
2.2.5構建參與平臺,積極構建和諧的工作環境
完善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鞏固廠務公開工作成果,保障員工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完善總經理聯絡員制、職工代表巡視制等一系列暢銷溝通機制。加強員工思想動態調研和員工心理健康管理,了解員工所思所想,加強政策宣傳和思想引導,并從員工關注較多的現實問題和心理問題出發,積極為員工減負,關心員工后顧之憂。完善職工服務中心組織網絡,堅持冬送溫暖、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建立“長流水、不間斷”的幫扶機制,積極維護職工權益,真心實意為員工辦實事、解難題。
2.2.6構建團隊平臺,打造整體最優的高效團隊
提倡共同創造、共同進步的團隊精神,積極營造相互尊重、坦誠溝通、銳意進取、協同協作的組織氛圍。開展小組式課題、教練式培訓、體驗式輔導、進階化考核、建立學習知識庫,做到信息共享、經驗共享、技術共享、知識共享,加強員工之間的互幫互學、工作交流和經驗共享。以“溝通、協作、支撐、管控”四個關鍵點為重點,針對經營管理工作中的方案制定、技術交流、項目實施等工作,打破部門壁壘,組織跨專業、跨部門的虛擬團隊,加強前后端的有效協作,建立高效的應對機制。
3實施取得的成效
通過企業文化的測量與應用實踐,公司企業文化的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發揮,文化力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執行力和凝聚力,推動了企業的改革、發展和穩定。
3.1保障發展的能力得到提升
明確路徑并持續深化,是企業文化落地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通過應用有效測量工具,明晰企業文化與經營績效的關系,明確了企業文化建設路徑,構建了比較完整的建設體系,使企業文化建設有了實施著力點,保證了企業文化建設取得良好效果,實現了落地方式的有效。
3.2凝聚力量的作用得到提升
企業文化內化于心是員工長期認知積淀的結果,公司將測量結果應用于實踐,注重強化價值導向優勢,改進參與方式和寫作方式,把握員工思想規律,發揮各單位、部門合力作用,將企業文化建設與員工成長緊密結合,與員工深化崗位認知緊密結合,推進企業文化深入人心。
3.3整體推進的格局得到提升
與不斷變化的發展形勢相適應,統一的企業文化建設在方式方法、工作途徑上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以確保在統一的框架下實現卓越績效。公司借鑒卓越企業的文化模式,通過測量明確差距,抓住統一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要求、主要內容,增強具體措施的合理性、適用性,使各基層單位能夠集合各自實際和特點,做出恰當的、有針對性地選擇,優化管理體系,改進工作方法,統一的企業文化作用得到進一步提升。
4塑造企業文化保障措施
企業文化是企業存在發展的靈魂。科教城園區開發條件艱苦、困難巨大,迫切需要凝練一直堅強隊伍,凝聚強大的文化價值內涵,為深入推進園區開發事業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動力。因此,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對科教城公司來說尤其重要。
4.1制定企業文化大綱
概括公司的首創精神,集團領導、管理、技術專業人員,勞動模范的文化精神,上升為核心價值觀,逐步形成公司MI、BI、VI系列理念,并形成CIS標識系統;對企業文化大綱暨CIS標識系統,開展論證研討,通過提升完善,形成正式文本。
4.2強化企業文化建設組織實施
公司設立企業文化建設實施領導小組,明確分管領導;在集團領導下,各子公司建立統一的企業文化管理體系,統一企業文化建設步伐。通過建立公司創業史展覽館,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會、多媒體動畫片宣傳等多種形式,開展形象生動的文化建設活動,培育和樹立企業文化建設的先進單位和個人典型,積極宣傳內部的先進事跡;深入推廣企業文化學習活動,在公司內部形成具有凝聚力、創造力以及生生不息的企業文化氛圍。
4.3公司企業文化成果
通過多種媒體以及新媒體,積極向企業外部、內部傳播與宣傳,使公司核心價值觀、企業使命、企業愿景、企業精神、企業人才觀等系列價值觀,使得社會公眾與企業員工廣泛認知公司的企業文化;通過對外傳播公司系列文化理念、企業CIS標識系統,積極贏得社會公眾的廣泛支持;對內將企業文化大綱與員工學習相結合,激發員工學習、創新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斷提高員工素質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趙曙明,楊東濤,彭紀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研究———企業文化、創新與國際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
[2]薛薇.基于SPSS的數據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136
作者:熊天亮 陳葛亮 單位:南京大學 南通市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