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動態聯盟組織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當前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在逐漸增多,根據建設項目的本身特點,對動態聯盟組織模式的特征結構與結構集成進行具體分析。其中特征結構中主要包括整體特征、框架結構、層次結構及動態結構,而在結構集成方面,主要是集成框架、連接模式、結構支撐與結構評價,從全過程分析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動態聯盟組織模式。
【關鍵詞】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動態聯盟;組織模式;結構集成
1引言
我國的水能資源十分豐富,但開發與利用過程深度不足。為滿足國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水電發展目標,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規模迅速擴張,這就使得工程項目組織管理過程變得十分關鍵。動態聯盟組織模式的出現,能夠為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的快速發展提供條件,對該組織模式的結構集成是本次研究的重點。
2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動態聯盟組織模式特征結構
2.1整體特性
從整體特性上面來看,動態聯盟組織模式具有目標復雜、維度多、扁平化、集成化程度高等方面的特點。其一,表現在多目標性方面。這里所提到的目標放在工程建設階段主要是指工程質量目標、工期目標、投資控制目標三個因素。而動態聯盟組織模式則是不同目標與不同利益的組織結合體,是一個多目標的系統,通常表現出動態聯盟中的多目標特性。其二,多維度性。針對大型水利水電建設項目其動態聯盟組織模式通常是由多個次級聯盟構成,如果詳細劃分可以具體分析設計項目組織聯盟、施工項目組織聯盟等,各次級聯盟之間的相互關系主要表現為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協作上。其三,扁平化。這種結構特征主要表現在層次方面的扁平化,是一種組織關系層次的具體簡化。其四,高集成性。由于動態聯盟組織模式是一種基于信息技術條件下所產生的組織集成,高集成性特點顯著[1]。
2.2框架結構
從大型的水利水電項目本身來看,其中所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業主、設計單位、總承包商、分包商、建設項目管理者、咨詢單位、建設項目專家等多因素。基于大型水利水電建設項目動態聯盟主要表現為一種三維模式。在橫向層次上主要是由核心向外圍拓展的多層次性,縱向層面則主要是決策層、中間層與操作層的縱向結構。但受到建筑項目特殊性的影響,通常建設周期長達十幾年,這也是框架結構處于動態化的根本成因。
2.3層次結構
動態聯盟組織模式的特征結構當中的層次結構分析,主要是從整個項目本身入手,層次結構主要包括核心層、中間層與外圍層。以核心層為例,該層主要是指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內各階段項目參與主體,正是這些主體構成了項目聯盟盟主——業主或者業主授權的管理單位主導下的最直接的利益相關者。構成核心層結構的組成人員之間的相互關系是以一種契約的形態與方式存在,以制約為手段去約束核心組織;中間層則主要是代表大型的水利水電項目各方的參與者。如設計分包單位、施工分包單位、材料與設備的間接供應商等,這些單位是直接構成整個工程項目建設質量的關鍵要素;外圍層在整個層次結構當中的表現主要是金融單位、政府職能結構、其他咨詢單位、社區等。
3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動態聯盟組織模式結構集成
3.1集成要素
集成化管理的本質就是運用管理集成的基本思想,在管理理念、管理目標、管理層次、管理過程、管理組織、管理方法等多個層面入手進行有機集成。具體集成的基礎要素如表1所示。從集成要素的分析當中可以發現,項目系統壽命周期各階段不同組織之間的利益目標協調都基于統一的組織理念與統一的組織目標下,通常所涉及的集成化信息管理網絡平臺都處于一種統一、公共的狀態。可見,結構集成實際上是一種多要素的集合過程。
3.2連接模式
與傳統的實體組織相比較而言,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動態聯盟組織模式的結構相對松散,需要以具體的連接方式進行有序、緊密地連接,確保處于動態聯盟組織當中的各主體成員之間的良好連接。在連接模式方面,主要表現為兩種,其一是信息連接模式,其二則是契約連接模式。信息連接模式方面:大型水利水電建設項目組織中資源流動的基本形態是以信息為基礎,各部分信息的完整性與協調程度直接關系到設施構成的信息平臺價值與有機整體。在整個信息平臺當中,信息的流向是多個主體,主要包括聯盟成員之間的經常性信息交流或者非正式交流,橫向交流與縱向交流的過程,真正以信息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做好整個聯盟組織結構的具體銜接過程。
4結論
綜上所述,在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動態聯盟組織模式的結構集成當中,本次研究從特征結構出發,對動態聯盟的基本組織模式進行分析,從而確定最基本的結構形態與層次狀態。后從結構集成當中確定集成要素、連接模式與結構支撐。最終將結構集成做好有效性的評價工作,確保動態聯盟組織發揮出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參考文獻】
【1】尹紅蓮,于紀玉,曹廣占.基于動態聯盟的水利水電工程分包價格研究[J].人民黃河,2016(08):132-135.
作者:徐倩 周維 單位:濟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