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裝備制造類專業校企資源融合淺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裝備制造類專業校企資源融合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高校裝備制造類專業校企資源融合淺析

      摘要:本論文從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五個方面闡述了校企資源深度融合的標準和內容,旨在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高職辦學理念,積極探索校企資源深度融合的新途徑,對于開展現代職業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校企合作;資源融合;共享機制;標準

      在《“中國制造2025”上海行動綱要》中指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上海市落實國家制造強國戰略,參與全球產業競爭的重要力量。制造類企業對對員工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職院校在為企業輸送應用技能型人才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這樣的契機下,上海許多高職院校的裝備制造類專業開始深入地與企業開展校企合作,探索校企資源深度融合的新途徑。因此,校企資源深度融合亟需建立一種長效機制,找到共同的契合點,把“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個問題解決的更好。校企資源深度融合通常是指高職院校與區域內行業企業優質的資源深度融合式發展,跨越學習與工作、學生與職工、學校與企業的界限,實現專業設置與崗位需求對接、課程體系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將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等作為資源深度融合的切入點,促進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產業轉型升級、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

      1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

      裝備制造類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在校企資源深度融合的機制下,面對現有人才培養模式與行業發展、崗位需求之間的矛盾,沿著理實一體化的主線,堅持不懈的探索和實踐。工程類職業能力的培養既包含了牢固掌握專業知識,還包括了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以及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這就要求改革以往“學校教學+企業畢業實踐”這種單一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往“蜻蜓點水式”的企業實踐無法滿足現代職業教育培養要求,取而代之,要根據政府、學校以及行(企)業實際情況,采取循序漸進、分段融合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宏觀政策指導下,校企雙方就資源深度融合應該達成一定的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方面貢獻自己的優勢資源。在學生進行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程學習的同時,可以安排學生到工廠進行認知實習,對自己所要學的專業建立一定的感性認識;在第三、四學期專業課的過程中,可以請行業專家,企業工程師與專任教師一起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根據職業崗位的能力需求,制定一些必要的實驗實訓項目,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第五、六學期,可以進行生產實習,對于獲得了職業資格證書的學生,可以安排到指定的企業進行生產實習。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對企業生產活動、運行流程有一定的認識,與自己所具備的專業能力進行對比,了解差距,完善技能。最后一個學期,完成畢業實習,針對實習的崗位,切實負起責任,獨當一面,起到一個“準員工”的作用,這樣校企雙方可以互惠互利[1]。整個過程應當是循序漸進、細雨潤物的形式,可以使學生的專業知識逐漸深化,職業視野不斷拓寬,業務能力更加扎實。

      2邁向技術創新新高度

      高等職業院校作為區域經濟發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科技創新能力是提高學校綜合競爭力和辦學水平的重要保障。有研究結果顯示,中國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率不足30%[2],這也暴露了在高職院校中科研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與市場的需求不相匹配,缺乏市場競爭力。這也導致了很多創新產品缺乏與生產環節的兼容性,難以轉化為生產力。這也充分說明了技術創新需要學校和企業通力合作,盡可能規避各方面的風險,使科研成果能穩定轉化到生產中去。技術創新能力是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永恒主題,首先學校層面需加大教師與企業開展技術創新項目的力度,在學校政策層面給予保障支持;其次,在進行選題之前,應該充分進行市場調查,與企業的生產經營者進行溝通,深度了解市場和企業的需求。在研究過程中,還可以請企業的專家加入到項目申報以及評審的環節中,從企業的角度來對科研項目進行指導與評估,科研成果應該面向市場,面向生產線,面向用戶,從而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有形的資產。同樣,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與技術創新密不可分,對于企業的經營者來說,吸收高校的科研成果也顯得至關重要。

      3共迎就業創業新時代

      近年來,高職院校不斷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對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振興的新形勢下,大學生們心懷夢想,思維新異,敢于打破原創,與時俱進。創業路上還需要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在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調查中顯示,學生面臨的各種壓力中,就業壓力位列前茅。學校可以聯合企業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教育與指導,就業與教學的聯合,通過各種方式提升學生就業的競爭力。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加清楚自己的定位,挖掘就業潛力,使自己不至于從社會經濟生產中脫離;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企業優先從畢業生里面選擇適合企業需求的員工,滿足其多元化,多層次的招聘需求。利用校企資源融合的平臺,高職院校可以直接從企業請“專家外援”來對學生進行指導[4]。學校可以設置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開展創新創業大賽,培養創業思維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業精神,使其感受到創新創業的樂趣,這樣可以實現真正的畢業即就業。另外,從師資方面來說,可以將創業指導的老師培養成具有企業視角的指導力量,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通過社會資源豐富教師的知識結構體系以及視野。

      4構建社會服務新格局

      社會應該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在經濟發展中的意義,在校企合作中營造出良好的社會氛圍。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的功能就是把大學的資源和能力用于解決公共問題上來,比如區域技術及技能培訓,新技術的推廣等,具有鮮明的區域和行業特征[5]。高職院校要樹立服務社會的目標,與企業開展深入合作,加強社會服務體系制度的建立,依靠政府的協調,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建設一些校外社會服務基地,將一些創新科技項目在實驗基地進行實踐,使高職院校成為區域技術推廣以及考證培訓中心。政府應該協調校企雙方各方利益、彌補經費不足、規避市場風險,了解行業發展的前景,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建立與行業區域經濟發展相一致的合作模式,使其社會服務機能高效發揮作用。

      5譜寫文化傳承新篇章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師和學生共同創造的,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意識都會對師生產生深遠的影響,滲透在師生的觀念、言行和舉止中,體現在師生的科研、讀書和做事的態度與情感中。好的風氣風貌可以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企業文化與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都是社會文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文化的共同屬性,具有培養人、塑造人、引導人的功能,同時又各有不同。企業文化在意識上進行宣導,在管理中實踐,使員工的感受與文化產生共鳴,增強員工的團隊合作意識,提升公司的運行效率。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應該融入多元化的要素,使學生逐步適應市場經濟與社會發展。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主動引鑒企業員工培養的文化意識形態,融合現代企業服務意識、競爭意識、工匠精神、智慧互聯辦公等先進要素,內化到學校管理與文化建設中,營造具有企業特性的校園文化氛圍。校企文化融合的最終目標是文化的互聯互通,融入優秀企業文化的校園文化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發揮其育人的功能,促進高職院校內涵建設。

      6結語

      推進校企雙方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實現優勢互補,探索和實踐技術、設備和人才資源的深度融合,開展技術培訓與合作,從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五個方面完成內涵建設,實現多元化、多層次的合作模式,達到雙贏的目的。總之,高職院校的發展要立足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市場需求,推進雙方協作,加強與企業資源的深度融合,建立產教融合的育人環境,不斷改革創新,尋求更多有效途徑,深化資源融合,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適應新時期行業需求的人才。

      作者:王少娜 夏麟 單位:上海開放大學青浦分校 上海開放大學嘉定分校 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 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亚洲成AV人片在WWW|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 亚洲 有码 在线| 2017亚洲男人天堂一| 亚洲卡一卡二卡乱码新区| 亚洲日本国产综合高清|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播放| 亚洲色大成WWW亚洲女子|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亚洲码和欧洲码一码二码三码| 亚洲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 亚洲av无码无线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a不卡|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精品 美利坚|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浪潮|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久久1区2区3区|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 亚洲综合亚洲综合网成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亚洲乱色伦图片区小说| 在线观看亚洲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