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統戰工作品牌化建設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新時代高校統戰工作品牌化建設是推動高校統戰工作提質增效、全面構筑高校大統戰工作格局、充分激發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主動性與創造性的有效途徑。加強高校統戰工作品牌化建設,應堅持服務中心、持續創新,優化整合、彰顯特色,以人為本、講求實效的原則,從理念、內涵和宣傳入手,不斷強化品牌化建設思維,推動高校統戰工作方式方法創新,從而不斷提升高校統戰工作的凝聚力、創造力與影響力。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統戰工作;品牌化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度重視統戰工作,對新時期統戰工作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為高校統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各級黨組織要認真學習貫徹關于加強和改進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推進高校統戰工作品牌化建設,提升工作吸引力、親和力與影響力。
一、高校統戰工作品牌化的內涵與意義
高校統戰工作品牌化,就是借用品牌管理理念,結合高校統戰特點,探索特色鮮明、富有時代感、影響范圍廣、群眾反響好、示范性強的統戰工作新模式、新路徑或新方法,使之成為新形勢下加強與改進高校統戰工作的重要抓手,推動統戰工作多出精品、出形象、出成效。它主要包括高校整體統戰工作的品牌化、高校統戰活動的品牌化、高校統戰個人的品牌化等層面。高校將品牌化理念融入統戰工作中,打造統戰工作品牌,對于推動統戰工作提質增效、整合統戰工作優勢資源、擴大統戰工作社會影響力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1.高校統戰工作品牌化是推動高校統戰工作提質增效的戰略之舉。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召開關于加強和改進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研討會時提出,要把提質增效貫穿統戰工作各領域各方面,推動統戰工作從注重“做了什么”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轉變。高校黨外知識分子集中,是統戰工作的戰略要地。而新時代高校統戰工作的工作范圍、工作對象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使得高校統戰工作必須創新。而在高校統戰工作中引入品牌建設恰好順應了我國高校統戰工作提質增效的發展需求,即以品牌意識、品牌思維、品牌創建的品質要求,注重提升高校統戰工作的質量與效果,通過提升高校統戰工作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增強統戰隊伍在高校群體中的影響力、號召力與戰斗力。
2.高校工作品牌化是全面構筑高校大統戰工作格局的內在需要。近年來,黨外知識分子在高校逐漸增多,層次不斷提高,高校統戰工作的任務也明顯增多,過去僅僅依靠學校層面推動工作的方式已無法適應高校統戰工作的新要求。因此,“科學構建大統戰格局,既是將統戰工作納入黨委工作通盤考慮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統戰對象優勢發揮的長效機制,亦是服務高校工作整體發展的重要平臺,更是推進統戰工作端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必經之路”[1]。構建高校大統戰工作格局的重要前提就是要使高校統戰工作的思維方式、工作手段和方式方法緊跟時代步伐,尤其是要提升廣大統戰工作者的大統戰格局意識。高校開展統戰工作品牌化建設,有助于改變統戰工作者傳統的工作思維模式,將統戰工作放到學校各相關單位的日常工作中去把握、去思考,增強工作的藝術性與親和性,不斷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努力提升學校統戰工作對全校、全省乃至全國中心大局的貢獻率。
3.高校工作品牌化是充分激發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主動性與創造性的重要途徑。黨中央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統戰工作,但當前一些高校在調動黨外知識分子積極性方面存在著思路不寬、視野不廣、辦法不多等問題,亟待高校在轉變工作方式、創新工作載體上下功夫。高校匯聚了眾多高知人才,統戰工作通過品牌化建設,打造個性鮮明的統戰品牌,可以進一步優化校內統戰資源,激發基層統戰工作活力,較為有效地吸引更多的黨外知識分子參與到學校的各項建設中,讓他們有更強的存在感、依靠感和信任感,進而為學校改革發展畫出最大同心圓。
二、高校統戰工作品牌化建設的原則
近年來,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推進,為高校統戰工作開展品牌化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但在高校中,統戰工作品牌化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需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堅持服務中心、持續創新的原則。統一戰線歷來具有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等獨特優勢,為革命、建設、改革等不同歷史時期黨的中心工作和學校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2]例如,新中國成立后,高校統戰工作重心在爭取優秀留學人才歸國參與建設;改革開放后,高校統戰工作重心是引導、支持廣大黨外知識分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揮特殊重要作用等。因此,建設高校統戰工作品牌只有始終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和學校中心工作來展開,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有機統一,才能確保高校統戰品牌化建設不走偏、不變樣。高校統戰工作品牌化建設還要在始終服務中心的大前提下堅持繼承性與創新性相統一,做到持續創新。
2.堅持優化整合、彰顯特色原則。建設高校統戰工作品牌是一項龐大的、漸進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將統戰品牌建設與高校黨建、教學、科研、服務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合力,還需要搞好整體設計,優化整合各方資源,引領、帶動和指導校內不同的統戰對象群體互聯互動、共建共享,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有關部門和基層院系各負其責和共同配合”的品牌建設生動局面。此外,建設高校統戰工作品牌的關鍵還在于凸顯出高校的鮮明個性或特色優勢。這就需要高校根據本校統戰工作實際,走出一條個性鮮明、富有特色的統戰品牌建設之路。
3.堅持以人為本、講求實效原則。指出,“統一戰線是做人的工作,搞統一戰線是為了壯大共同奮斗的力量”。因此,在建設高校統戰工作品牌過程中,要緊緊圍繞以人為本這一原則,正確處理好領導倡導與統戰對象積極參與的關系,多開展聚人心、穩人心和暖人心的品牌活動。指出,“我們搞統一戰線,從來不是為了好看、為了好聽,而是因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開展高校統戰工作品牌化建設,還要切合高校自身發展實際,積極探索具有獨特性、創新性和實效性的做法與經驗,使最終形成的高校統戰工作品牌具有“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價值。
三、高校統戰工作品牌化建設的路徑探析
高校統戰工作品牌化建設的符號呈現就在于運用項目化管理方法,實現高校統戰品牌內涵式發展。高校統戰工作品牌化建設的價值實現關鍵就在于品牌的宣傳推廣,最大化地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因此,加強高校黨建工作品牌化建設需要從理念、內涵和宣傳入手,從而提升高校統戰工作的凝聚力、創造力和影響力。
1.更新理念,強化高校統戰品牌建設意識。學校黨委高度重視統戰品牌建設是高校統戰品牌建設的重要前提。新形勢下,高校各級黨組織要強化品牌意識,將統戰工作品牌化建設作為統戰工作整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助力學校統戰工作的內涵式發展。一是要增強統戰品牌學習意識。指出:“我們黨依靠學習創造了歷史,更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3](P252)高校統戰工作者需深入學習關于新形勢下黨的統一戰線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與品牌建設理論,并多向兄弟院校學習打造統戰品牌的工作亮點、特色做法和先進經驗,進一步提升自身工作的統戰品牌理論素養與實踐知識。二是要增強統戰品牌責任意識。高校應強化責任擔當意識,在明確統戰工作的思路與任務、做好統戰基礎常規工作的前提下,積極統籌謀劃、精心組織好本校的統戰品牌活動創建工作,努力將統戰工作上升到品牌運作的層面。三是要增強統戰品牌創新意識。高校要結合實際,找準統戰品牌創建的一些創新點,擘畫出統戰工作品牌建設的“路線圖”和“施工表”,努力推動新時代高校統戰工作理論與實踐的創新。
2.豐富內涵,創新高校統戰品牌建構模式。豐富的統戰品牌內涵是高校統戰品牌建設的重要基礎。高校統戰品牌化建設是一個線性、附加和漸進的過程,需要在品牌培育調研、品牌項目管理、品牌建構機制上下功夫,進一步創新高校統戰品牌建構模式。首先,加強品牌培育調研,確保統戰品牌建設方向精準。在品牌化建設的進程中,高校要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以及統戰工作品牌建設要點開展調查研究,選準品牌建設的方向,并不斷修正完善品牌建設方案。其次,注重品牌項目管理,確保統戰品牌建設創新有道。彰顯統戰品牌建設內涵落到實處就是要實施項目化運作,著力把學校的統戰人才優勢、資源優勢等轉變成品牌優勢、助力學校發展的優勢。如此,可考慮圍繞政治引領、咨政建言、奉獻服務、信任關懷等主題開展品牌項目培育工作,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智慧與力量。再次,完善品牌建構機制,確保統戰品牌建設組織有序。要建立統戰品牌建設的長效機制,應形成“樹點、連線、構面”的品牌建構機制。一是“樹點”,通過有效激勵措施,鼓勵、培育若干個統戰特色活動,形成多點鋪開、百花齊放的局面;二是“連線”,發揮統戰部“穿針引線”的作用,引導一些關聯性較強、比較成熟的特色活動進行有效串聯、升華,形成系列建設項目;三是“構面”,結合自身優勢,取舍、組合點與線,凝練亮點、特色與成果,最終形成品牌項目。有了“樹點、連線、構面”的建構機制保障,高校統戰品牌建設工作就能有序、有效運行。
3.注重宣傳,擴大高校統戰品牌影響力。統戰工作品牌既要精心培育、保證質量,也要善于及時總結、推廣宣傳,最大化地提升統戰品牌的影響力與美譽度。一方面,拓展渠道,切實擴大宣傳覆蓋范圍。要主動適應大統戰宣傳工作新形勢新要求,開展以報紙雜志為基礎、以新媒體平臺為拓展和以融媒體傳播為特色的多元化立體宣傳。另一方面,講好品牌故事,不斷提升統戰品牌宣傳實效。要學會用事實說話、用典型說話、用數據說話、用故事說話,大力宣傳統戰品牌建設的典型經驗和先進人物事跡,讓廣大群眾更加了解統戰品牌,并成為品牌工作的支持者、擁護者。通過上述兩個方面的宣傳,最終達到“外樹形象、內聚人心、贏得聲譽、促進發展”的統戰品牌推廣目的。
參考文獻:
[1]汪禹,呂戎.新時代高校統戰工作的實踐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0).
[2]尤權.堅持大統戰工作格局[N].人民日報,2019-11-26(6).
[3]中共中央宣傳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李峰 張璐璐 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大學黨委組織部組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