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思想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堅持什么樣文化方向,建設什么樣文化
同志關于文化建設的論述,科學回答了“堅持什么樣文化方向”和“建設什么樣文化”的問題。他總的思想是“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2006年3月,他在參加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民盟、民進界委員聯組討論時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后來同志又多次強調這個問題。他指出:“我們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要堅持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我國指導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道德觀念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內容”。要引導人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這些論述集中而明確地回答了“堅持什么樣文化方向”和“建設什么樣文化”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堅持什么樣的文化方向,建設什么樣的文化,集中體現的是一個政黨的價值追求。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視對這個重要問題的探索和把握。指出:“在‘五四’以后,中國的新文化,卻是新民主主義性質的文化,屬于世界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就是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新文化”。“當作國民文化的方針來說,居于指導地位的是共產主義的思想”。鄧小平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謂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學、文化(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產主義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紀律,革命的立場和原則。”同志指出,要“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立足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著眼于世界科學文化發展的前沿,不斷發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具有中國風格、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同志強調,必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引下,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長期的戰略任務和現實的緊迫工作切實抓緊抓好,“要把十三億人民團結起來,萬眾一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必須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必須“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倡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到鄧小平提出的“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到同志號召“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發展先進文化”,再到同志強調“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一個共同的思想靈魂就是牢牢把握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以先進文化為號角,為人民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這是黨的文化工作的根本,也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基石。在建設什么樣的文化問題上,同志還提出了“建設和諧文化”的新命題。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著眼于和諧社會建設,在“先進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和諧文化”的新概念,指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后來,同志對“建設和諧文化”又進行了比較完整的闡述。他說,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了全面部署,而“要更好地構建和諧社會,就必須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下,大力建設和諧文化”。“和諧文化既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也是實現社會和諧的精神動力。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貢獻,是現階段我國文化工作的主題”,“是我國廣大文藝工作者的莊嚴使命”,“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以及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各方面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按照建設和諧文化的要求,自覺投身億萬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的偉大實踐”,“積極推進我國文藝創新和繁榮,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先進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和諧文化”不是相互替代的關系。相反,在同志的一系列論述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一定是“和諧文化”,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必然要求。同志有關“和諧文化”的論述,又從一個新的角度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和新的歷史任務面前究竟要“建設什么樣文化”的問題,進一步豐富了我們黨關于“建設什么樣文化”的思想。
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同志關于文化建設的論述,還對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出了科學回答。總的原則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他指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這是同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深刻揭示,是對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高度概括。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同志強調:“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最鮮明的特征,也是事關文化建設全局的根本問題。”“意識形態領域歷來是敵對勢力同我們激烈爭奪的重要陣地,如果這個陣地出了問題,就可能導致社會動亂甚至喪失政權。敵對勢力要搞亂一個社會、顛覆一個政權,往往總是先從意識形態領域打開突破口,先從搞亂人們的思想下手。”一方面我們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必然長期面對各種敵對勢力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活動,另一方面目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并不平靜,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有所滋長,思想領域的噪音雜音時有出現,同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益發展和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的形勢下,我國社會思想更加多樣、社會價值更加多元、社會思潮更加多變,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凸顯。在這種情況下,“要保證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關鍵是“我們自己要有主心骨”,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的“主心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自覺把科學發展要求貫穿文化改革發展各個方面,緊密結合文化改革發展實際,著力轉變文化發展方式,提高文化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文化科學發展水平。為此,同志提出,一要“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既要積極為經濟建設中心服務,又努力實現文化自身的繁榮發展,“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二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和尊重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使“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實保障人民的各項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三要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著力解決影響文化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協調好文化建設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促進文化持續健康發展”。四要堅持統籌兼顧,正確認識和處理文化改革發展重大關系,統籌文化改革發展各項工作。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的有機統一、弘揚主旋律和提倡多樣化的有機統一”。要“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同時要“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博大的胸懷對待外來文化,積極參與國際文化交流合作,學習和借鑒一切有利于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有益經驗和優秀成果”,“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文化產業”,促進城鄉、區域文化一體化發展”,“不斷增強文化發展后勁,實現文化又好又快發展”。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突出“四個堅持”,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反映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文化發展趨勢和我國文化建設規律的科學把握。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必須堅持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根源于民族優秀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并吸收人類文明成果發展起來的,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引領和主導。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凝結其中的核心價值體系的力量,不同文化的競爭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各自代表的核心價值體系的競爭。所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緊緊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根本”。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重點,“大力推進理論創新,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要廣泛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宣傳教育。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首要任務,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方面”。在社會思想意識日趨多樣多元多變的情況下,要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有力抵御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影響,提高主流思想文化的主導力、整合力,最大限度擴大社會思想認同。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必須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同志指出:“推進文化發展,基礎在繼承,關鍵在創新。繼承和創新,是一個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兩個重要輪子。”“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是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必由之路。”要圍繞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文化發展的體制機制,重點深化三個方面的改革,做好三個方面的統籌,即“深化公益性文化單位內部改革”,“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完善文化管理體制”。
三、總結
“統籌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統籌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統籌城鄉區域文化發展”,“推動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和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場格局”。要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優化文化產業結構,促進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發展,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要圍繞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積極開拓國際文化市場,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同志關于文化建設的論述還涉及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文化建設的領導等方面。他強調,“要把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加大對各種文化人才的培養力度,“努力造就一批有影響的文化名家、文化大師和各領域領軍人物,建設宏大文化人才隊伍”。要努力做好知識分子工作,“把廣大知識分子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重要原則和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的一個重要方面,必須始終牢牢堅持,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這些觀點與以上論述一起共同形成文化建設思想的有機整體,系統回答了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科學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深刻內涵,是對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思想的極大豐富,是指導我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偉大中國夢寶貴的思想資源和精神財富。
作者:王先俊 單位: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