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簡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我國是農業大國,國家也尤為重視新農村的建設,而且新農村建設處于關鍵的發展階段,農村文化建設可以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保證,農村文化建設能夠起到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等作用。通過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可以培養農民的科技意識,從而有效地提高農產品的質量,為我國農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1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問題
1.1農村經濟基礎薄弱
經濟基礎直接決定著農村文化建設的水平,由于目前我國農村經濟基礎仍處于薄弱階段,這樣就延緩了農村文化建設的腳步,再加上地方政府的重視程序有夠,受經濟條件制約對于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呈嚴重不足的狀態,使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得不到保證,自然也就不能培養出先進和文化人才,勢必會阻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的發展。
1.2文化教育落后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文化也在不斷進步,先進文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根本,為新農村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先進文化教育包括先進科技教育、先進文藝教育和先進思想教育等多方面內容。而目前,我國文化教育普通存在落后的現象,而且還存在很多不良文化習慣,為了樹立科學的良好風尚,構建和諧的社會關系,先進文化建設勢在必行。
1.3農村教育有待提高
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基本保障,國家十分重視農村教育,對于農村教育提出了相關政策作為保障,使農村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相對于城市教育而言,由于農村教育結構發展不平衡,使農村教育處于滯后狀態,農村人口整體文化素質仍也較低,從師資力量、教育政策、教育質量、政府支持等各方面都有待于提高。
1.4地方政府不夠重視
雖然我們一直在努力縮短城鄉經濟間的距離,農村經濟發展呈穩步上升趨勢,但城鄉經濟仍存在較大的反差,這也是導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滯后的根本所在。而且地方政府過于重視農村經濟建設而忽略了文化建設,使農村文化建設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自然影響了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也會成為制約農民增收的關系因素。
2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途徑
2.1加大支持力度,不斷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
為了保障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穩定發展,需要通過多渠道建立和完善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機制,這樣可以為新農村文化建設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在進行統籌城鄉規劃時,各級財政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加大對農村投入的力度,尤其是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由于各地區農村文化發展水平存在差異,所以對于公共設施的投入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根據當地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大政府轉移支付,建立合理的分配標準,使農民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而且由于不同地區農村發展方向不同,農民對于農村文化建設的需求也不同,地方政府要能夠根據所在區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大資金投入到營利性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地方政府還要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勵社會各界有能力的企業、團體和個人積極參與農村公共文化建設,以拓寬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籌資渠道,如社會捐贈、村社集資等;通過多種形式來扶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如政策扶持、民辦公助、鼓勵農民自辦文化活動等,要將農民群眾視為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面向農民積極開展各種文化經營活動,地方政府要大力支持民間職業劇團的發展,支持農民群眾自行組織、自籌資金、自我管理興辦劇團、書社等個體組織,并引導文化專業戶以聯合地方式走向市場,從而取得更大的發展。要不斷完善面向縣、鄉、村、戶的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圖書館、文化站和文化活動中心等文化場所的規范化建設,并逐漸形成網絡化布局,擴大網絡和有線電視的覆蓋面,使新農村文化建設不受空間和時間約束,加大城市文化對農村文化建設的輻射力度;通過合理的整合文化資源實現功能多樣化和效益最大化,通過對鄉鎮文化資源的整合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通過對分散閑置資源進行重組整合以進一步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2.2努力發展文化產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針對我國新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緩慢、水平低、形式單一、基礎薄弱的特點,政府要提高對農村文化產業建設的重視程度,充分發揮其扶持、指導和監督作用,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探索中積累經驗,構建農村文化產業良性發展多元化投入機制和運行機制,并不斷擴大其發展空間,形成以公有制為中心,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新格局。同時,還要加大對農村文化市場和文化產業的管理力度,不斷構建和完善文化立法,以法律做保障,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以確保農村文化產業的規范化發展。在發展農村文化產業時要注意除了要加強國辦文化產業的發展,還要支持民辦文化產業的建設,要認清民辦文化產業機制靈活、擁有多樣化籌資方式等優勢,它代表了本地區農民的整體素質,所以政府要加大對民辦文化產業的支持力度,建立公平、健全的農村文化市場準入機制,營造一個自由、公正、公平的文化產業環境,以促進農村民辦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另外,還要重視對農村特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將農村地域特色、民族特色與時展特色相結合,為農村文化建設注入新的活力。除此之外,還要不斷創新農村文化管理模式,增強各級管理職能。認識到人才是農村文化建設的核心,為了保證農村文化活動、精神文明建設的正常發展和運行,需要建立一支能力強、素質高、積極性高的農村文化隊伍,以保證農村文化事業的持續發展。注重人才的培養就需要不為怕優化農村教育體系,使農村教育得到長足發展,使農民的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還要強化農民的法制意識,加強對農民法制教育,使農民的利益得到切實的保障,將農民培養成懂技術、有文化、法制觀念強、會經營的適應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型人才,從而有效地加快農村文化發展腳步。
作者:劉大軍 單位:伊通滿族自治縣靠山鎮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