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的融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豐富的養分。高校校園文化是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和途徑,校園文化建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傳播,需要從構建和完善校園環境體系、管理服務體系、傳播平臺體系以及人才培養體系等方面多途徑、多舉措實施。
關鍵詞: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高校校園文化是指在高等學校歷史發展中形成的,以大學校園為主要區域,以學生、教師為主要群體,以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等為主要內容,以多學科、多領域的文化交流及其特有的生活內涵為基本形式,具有時代特點的一種文化形式,包括校園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基本形態。[1(]P3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流傳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大學校園文化只有深深扎根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才能蓬勃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要“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于此,高校校園文化作為先進文化的重要源頭和創新基地,應當承擔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重任,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的作用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老民族,在她的歷史發展中,創造了許多輝映萬古的優秀文化,這些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教育資源,包括思想、文字、語言、民俗等多方面的內容。如在思想教育方面,以公正無私、誠實篤信、孝順父母、尊師重道、精忠報國、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見義勇為等為主要內容的中華傳統美德,能為高校校園文化在思想教育方面的建設提供指引并提供大量的教育素材;在文學教育方面,楚詞漢賦、魏晉文學、唐詩宋詞、四大名著等,能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注入濃厚的文化氣息,滋養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開闊學生視野;在美學教育方面,傳統繪畫、中國刺繡、剪紙等文化藝術,能為校園文化建設注入活力與美感,提升師生審美的能力,為師生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導向作用。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最深層次的目標是確定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即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了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習慣,這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正義、仁愛、守信、求大同、厚德載物等思想,是炎黃子孫兩千多年來處理人際關系、人與社會關系和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踐的結晶,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識、行為準則和價值追求。因此,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當大力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切實把握優秀傳統文化的本質內容,并對其進行合理吸收、發展和創新。[2]
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
1.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群體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力軍。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以校內的大學生和教師為主要群體,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之才,教師是文化知識的傳播者,他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主力軍,而廣大的大學生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中堅力量。高校教師和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程度、理解深度以及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使命感,都將關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持續力和未來前進的方向。因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激發教師和學生參與文化傳承的自覺性,有利于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具體內容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集中展示和宣傳。
高校校園文化內容豐富,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充分挖掘和應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有利于增強學校的文化底蘊,也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集中展示和宣傳。如很多高校的校風、教風、學風以古為鑒,推崇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園環境設計、基礎設施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合,以物言志;校園人際關系建設推崇仁愛精神、和諧原則,致力建設和諧人際關系;高校主導組建的學生社團、開展的校園活動等等,都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有積極作用。
3.高校校園文化環境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序傳播。
環境是無聲而又時時顯效的特殊課堂,是一種影響人、塑造人的綜合教育力量。校園環境作為高校文化精神傳承的重要載體,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師生在校園中體驗、感受著校園文化環境;校園文化環境又在不知不覺中熏陶、感化著師生,使他們逐漸形成特有的思維模式、心理定式、生活哲學和處事方法。這都十分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
三、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
1.構建和完善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校園環境體系。
校園環境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校園環境提升工程,構建和完善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校園環境,具有重大意義。一要構建和完善師生具有優秀傳統文化色彩的校園空間環境,在尊重校園現有空間環境的情況下對其進行合理開發和利用,如利用教室、學生公寓、實驗室、運動場等相關區域以及校內樓房、道路、廣場等地的布置裝飾,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校園環境,充分發揮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二要構建和完善師生學習交流的空間,方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探討。
2.構建和完善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管理服務體系。
高校管理服務體系是高校校園文化工作中一項不可忽視的內容,它體現了高校管理者的價值趨向和信仰追求,對高校整體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管理服務體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得以傳承的有利保障。應把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相關理念融入到高校的管理服務體系中,并通過學校管理服務工作進行充分展現,從而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引導和示范作用,有效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的目標。
3.構建和完善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平臺體系。
文化的傳播與繼承離不開特定的傳播平臺。首先,高校要充分發揮傳統傳播平臺的作用。如可以在校廣播電臺開設宣傳傳統文化的節目,如傳統藝術賞析、美文誦讀等等,增強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知;在校內刊物開辟宣傳優秀傳統文化專欄,通過學生征文、攝影等活動,提高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參與度;在宣傳欄定期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專題宣傳,增強師生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其次,高校要大力運用網絡交流平臺。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學生重要的交流和學習平臺。因此,高校應順應時代潮流,大力借助現代網絡技術,探索利用網站、微信、微博、QQ等網絡手段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利用多媒體平臺,拓寬大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渠道,營造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網絡氛圍。
4.構建和完善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才培養體系。
首先,高校要優化人才培養模式。一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將學習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結合起來;二要積極開發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校本課程,使之成為提升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重要載體;三要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學科專業建設和研究,為傳統文化的學習、研究及專業人才的培養搭建平臺。其次,校園活動的開展應積極與優秀傳統文化融合。一是廣泛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開展與中華傳統活動相關的表演、展覽、推廣等校園活動,如中華傳統文學藝術、中華傳統美術藝術、中華傳統體育等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二是鼓勵學生組建與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學生社團,如武術協會、書法協會、繪畫協會、舞蹈社等等,并在政策、經費上給予學生社團大力的支持,依托學生社團,多渠道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真正樂于參與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中來。再次,要構建和完善優秀傳統文化社會實踐體系。如開展校史教育,系統展現并反映學校的歷史傳統,加深學生對學校的了解,也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發揮當地傳統文化教育基地的作用,組織學生定期參觀學習,并開展當地重大歷史事件、文化名人的紀念活動、研討活動;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培養學生知禮、明禮、行禮的文明習慣;開展“親情校園”建設,加大對貧困學生的資助力度,組織學生到社區、敬老院、等開展“感恩行、獻愛心”活動等,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更深入地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促使他們主動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
參考文獻:
[1]姚海濤.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理論與實務[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劉紅英.論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校園文化構建中的作用[J].河西學院學報,2008,(3).
作者:曹志斌 單位: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旅游與健康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