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結構造型建筑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有利于建筑學專業
學生用自己之所長更好地把握結構技術原則建筑學學生善于形象思維,動手能力較強,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制作、演示結構和結構構件模型,讓數學水平、力學基礎有限的建筑學學生能直觀地理解結構的作用、結構工作的形態,再通過自己動手制作結構模型,加深對結構與造型之間更深層次聯系的認知能力。
(二)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結構感知力
建筑師和結構工程師應該從不同的層面掌握結構知識。培養建筑師的結構素養,應側重于結構基本概念和結構的一些總體問題理解,在方案設計中將結構融入建筑中,實現藝術與技術的統一。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結構造型能更直觀地理解結構構件因截面的不同、材料的不同、尺度的不同在不同受力狀態下工作性能特征和變形規律,通過整體結構造型把握結構的基本組成原則和規律對房屋整體剛度、變形、穩定性等的影響,從而引發學生對不同結構形成不同房屋造型的探討。
(三)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結構知識的興趣和創新能力
主動是學習之本,興趣是動力之源,通過引導學生自己進行結構造型制作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二、結構造型在建筑結構課程改革中的實踐
(一)通過制作和演示結構模型
從不同層次形象地把握一些重要的結構概念“結構”這個概念,在宇宙萬物中無處不在,小到原子結構,大到天體結構,因此要了解建筑中的結構基本概念,如構件的基本受力狀態、結構的平衡、穩定、變形等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找到與之相關的實例,從生活常識著手引入結構概念,引發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結構問題,并在制作模型和構件造型過程中,初步學會解決一些結構問題,如不同截面形式、不同材料、不同的尺度關系對結構不同的受力狀態、結構的穩定和變形的影響。
(二)結合建筑設計課程
制作相關課題的結構造型奈爾維曾說:“建筑是而且必須是一個技術與藝術的綜合體,而并非技術加藝術。”從這個角度講,結構是重要的建筑元素,建筑師從方案設計之初就應該而且必須融入結構表達技巧營造出符合功能需求的空間和具有創意的建筑造型。結構與造型有機結合是實現建筑技術和藝術合一的有力媒介,結合建筑設計課程,針對具體的設計課題引導學生進行結構造型,眼、腦、手并用從建筑師慣用的美學角度體會力與形的關系,探尋結構架構空間的基本自然規律,實現空間與結構的對位實踐證明這樣的方式能激發學生學習結構知識的興趣,改變結構在他們的固有的思想里就是枯燥的計算的觀念,從而對結構在建筑造型和建筑內部空間的形成的貢獻有了更進一步和全新的認識。
(三)結構造型環節活躍了課堂氣氛
高校的人才培養應注重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和學習取向,注重培養學生的潛在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教師從知識的傳輸者變為指導者,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將“自主、快樂、高效”的理念用于課堂實踐,如開設一些生動有趣的小實驗,用一些簡單的繩子、木板、塑料管或幾個人一組互相拉、推、托舉,通過生活常識和身體去體驗結構的各種受力狀態和特征,分組進行給定題目的結構造型制作,并在此過程中進行相互討論,團隊合作、成果展示匯報等,為學生設置這樣的開放式的教學情境,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回旋著生命旋律的課堂,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效率得到較顯著的提高。
三、總結
著名的建筑理論家PeterCollins說過:“結構的美學表現潛質,仍然是當代最有活力的理念之一,它將使當代建筑的前景更加豐富多彩。”建筑結構如同音樂,優美的旋律需要依附于基本格律,掌握了結構的基本格律才能賦予和豐富建筑之美。培養建筑學專業同學結構素養和結構的感知力,應該著手于結構的基本原理和表現手法對建筑外在和內部的貢獻,結構造型在建筑結構課程中的實踐能直觀地引導學生自覺的將結構融入建筑設計中,提高學生的建造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鳥欲高飛先振翅,注重基本功的培養才能更好地適應當今建筑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然而,縱向上,從建筑學專業整體的培養目標來看,結構素養的養成絕不是一門結構課程就能解決的問題,故將結構造型實踐應用于其他的建筑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有待進一步探究。
作者:何凌郭順軍單位:西華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