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政治過程的結構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摘要:思想政治工作過程有它特有的結構。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結構是一個由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基奉要素、基奉階段和基本環節共同構成的立體動態結構。思想政治工作過程是一個由教育主體、教育客體、教育介體和教育環體四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構成的有機系統。從一個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來看,它包括內化、外化和重新教育三個基本階段。思想政治工作過程包括確定目標、促成轉化和反饋控制三個基本環節。
論文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結構;基本要素;基本階段;基本環節
思想政治工作過程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與發展的規律,對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影響,促使受教育者產生內在的思想矛盾運動,以形成一定社會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的過程。思想政治工作過程有它特有的結構。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結構是一個由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基本要索、基本階段和基本環節共同構成的立體動態結構。
一、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基本要素
思想政治工作過程是一個由教育者(教育主體)、受教育者(教育客體)、教育介體和教育環體四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構成的有機系統。
1.教育者。教育者,即教育主體,是指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響的人:具體而言,教育者是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規范的傳授者、思想政治品德行為的培養者和思想政治工作目的的實現者,也是整個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育者是構成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一個基本要素,它在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這是因為,第一,只有教育者,才能準確把握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矛盾,井推動矛盾運動:第二,只有教育者,才能主動排除教育環體的消極影響,協調、配合教育環體對受教育者施加積極影響;第三,只有教育者.才能有效地借助教育介體把社會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規范內化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認識,促進受教育者進行從舊質的認知轉化為新質的認知的矛盾運動:第四。只有教育者,才能了解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行為發展變化的情況,并通過主體評價推動受教育者進行自我評價.促進受教育者進行從新質的認知轉化為新質的行為的矛盾運動??傊?,教育者在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離開了教育者的活動,思想政治工作過程就不可能存在。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即教育客體,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教育者進行教育和教育環體施加影響的對象。受教育者是教育者和教育環體活動的依托者,也是教育教果的體現者。受教育者是構成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一個基本要索。離開了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也不可能存在。在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受教育者即是教育者和教育環體括動的客體。又是自我教育過程的主體,即思想政治品德認識、情感、信念、意志和行為活動的主體,具有主觀能動作用,不僅完成從知到行的轉化,而且反作用于教育者和教育環體。
3教育介體:教育介體,即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用來影響受教育者的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規范以及把這些思想政治品德規范傳授給受教育者的各種活動方式和手段。教育介體是聯結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紐帶和橋梁。因而也是構成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一個基本要素。教育內容是思想政治工作活動的客觀依據,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物質保證。教育者要對受教育者施加有效的教育影響。就必須采取適當的教育方法,把特定的教育內容有效地傳授給受教育者。因此,教育介體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問進行雙邊活動的中介。
4.教育環體。教育環體.郾教育環境.是指對^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與發展過程和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產生影響的一切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的總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與發展的外部制約過程是在環境的影響和制約下進行的。自然條件是人們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它對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與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但不起決定作用。社會條件是人們所處的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它對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與發展起著決定作用。思想政治工作過程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井受環境的影響和制約。教育環體對受教育者的自發影響與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自覺影響同時并存于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之中,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地影響著思想政治工作過程及其諸要素。在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教育環體不僅同時作用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且還作用于教育介奉,決定著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抉擇方向。因此.教育環體也是構成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基本要紊。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體和教育環體是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的。缺少其中任何一個要素或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處理不當.都會削弱或破壞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完整,甚至根本不能實現思想政治工作過程。正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體和教育環體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構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完整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思想政治工作過程是教育者借助教育介體,綜合教育環體,對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響,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會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的過程。
二、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基本階段
思想政治工作的完整過程并非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舟體和教育環體四個基本因索的簡單相加,只有通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雙邊活動使各要索之間發生一定的聯系和作用才能實現。因此.思想政治工作過程是教育者施加教育影響和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響的雙向活動過程。從一個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來看,它包括三個基本階段:
1內化階段。即教育者把一定社會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規范傳授給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則在各種因索的作用下,以自己已有的認識水平為基礎,自覺地選擇、消化、吸收這些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從而轉化為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認識的過程。在此階段,存在著教育者所表達的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政治品靜認識水平的矛盾及其運動正是這一矛盾及其運動,構成了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第一階段。
2外化階段。即在教育者的幫助和促進下,受教育者把自身在內化階段已經形成的思想政治品德認識自覺地轉化為自身的思想政治品德行為,并養成相應的思想政治品德行為習慣的過程。在此階段,存在著受教育者內在的思想政治品靜認識和思想政治品德行為的矛盾及其運動。正是這一矛盾及其運動,推動著個體的思想政治品德認識轉化為個體的思想政治品德行為.從而構成了思想政治過程的第二階段。
3.重新教育階段。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聯系.把個體的思想政治品德行為所產生的社會效果進行反饋檢驗,進一步調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實施新一輪兩個轉化”的行為,以便形成更好的思想政治品德行為和習慣的過程。在此階段,存在著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同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社會效果之間的矛盾及其運動。正是這一矛盾以其運動.構成了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第三階段。這一階段實質上是新一輪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開端。
從內化、外化和反饋檢驗三個階段來看,思想政治工作過程就是把外在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轉化為個體內在的思想政治品德認識,再由個體內在的思想政治品德認識轉化為個體內在的思想政治品德行為,然后再作用于社會的循環往復的運動過程。
三、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基本環節
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基本環節是教育者為了對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響。促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會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的一般操作程序:,它存在于思想政治工作過程各基本要素的結合部,存在于思想政治工作過程基本矛盾運動的焦點處.突出地反映了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體和教育環體之問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推動著思想政治工作過程各階段的展開和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各種矛盾運動的發展。思想政治工作過程包括確定目標、促成轉化和反饋控制三個基本環節。這三個基本環節前后相繼、相互滲透,構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過程。
1.確定目標。思想政治工作過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地、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響的過程。因此,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第一個基本環節就是在全面掌握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狀況的基礎上.確定思想政治工作目標,制定思想政治工作計劃。
確定思想政治工作目標是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起點。思想政治工作目標是教育者實施教育活動的指針,是調節、控制和評估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依據,也是受教育者的努力方向。要科學確定思想政冶工作目標.必須做到主觀與客觀相符合。也就是說,思想政治工作目標必須建立在對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趨勢的正確反映基礎之上這就要求教育者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全面掌握一定社會對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目前的思想政治品德狀況,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綜合.弄清兩者之間的矛盾產生的根源和運動的趨勢。
思想政治工作計劃是思想政治工作目標的具體化,是完成思想政治工作目標的具體實施方案。制訂思想政治工作計劃,通常包括確定思想政治工作內容、選擇思想政治工作方{缶和安排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程序等。制訂思想政治工作計劃要注意針對性、預見性和彈性。
2促成轉化。這是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中心環節。這實質上是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認識向思想政治品德行為的轉化環節。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靜認識向思想政治品德行為的轉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經過許多中間環節。只有促進受教育者的知、情、信、意、行五個思想政治品德心理要素的平衡、協調發展,才能實現這一轉化。這就要求教育者對受教育者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篤之以信”、“煉之以志”和“導之以行。
(1)曉之以理。即教育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幫助受教育者理解和掌握社會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規范,并內化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認識,使其能夠分清是非、美丑、菩惡,明白事理。
(2)動之以情。即教育者用自己真摯的情感擊感染、激發受教育者的情感,尋找情感的共鳴點,實現雙方的情感淘通。
(3)篤之以信。即教育者幫助受教育者充分認識社會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規范的正確性,促使其把杜會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規范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信念。(4)煉之以志。即教育者通過各種思想政治工作活動激勵、磨煉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意志,提高其自我控制、自我調節的能力。
(5)導之以行。即教育者適時地向受教育者提出明確的行為要求,引導其把正確的思想政治品德認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并在行為實踐中逐步養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行為習慣。
3.反饋控制。這是指信息反饋與評估控制。它是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最后一個環節。信息反饋是指受教育者在先前接受教育者的自覺影響后,或在受到教育環體的自發影響后,把獲得的認知轉化為行為,反過來感知于教育者,使教育者了解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效果,或受教育環體影響的情況。在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受教育者總是會各種方式對教育者施加的教育髟響作出一定的信息反饋。評估控制是教育者依據一定的標準對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實際敷果進行質的評判和量的估價,在此基礎上,針對受教育者偏離教育目標的狀況,對其予以“端正”.最終使其思想政治品德符合預定的目標。評估控制實質上是為了糾正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實際效果與教育目標的偏差。它是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基本環節。它不僅標志著一個具體的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結束,而且為新一個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開始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條件,并構成了新一個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