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數字生態校園和教學革新管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試點目標
1.理論探索:探索新形勢下多樣化辦學體系、生本化課程體系、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體系、以價值引導為核心的德育體系、以制度為核心的學校管理體系、以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為核心的教師教育體系、培育自主教育的保障機制等方面的理論與實踐。
2.實踐應用:將自主教育理念下的三大平臺十二個模塊切實有效的開發及應用起來。
二、預期效果
1.遠程培訓,自主學習。遠程培訓為師生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選擇機會,增強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便于采用開放自主的學習模式,師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愛好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學習地點、不同的課程和內容,根據需要自主調整學習進度。
2.專家引領,網絡研修。建立一支優秀的課程專家團隊。課程專家將全程參與課程建設管理,進行點對點的實時交互輔導和異步離線答疑。通過網絡傳輸,實現多方對話,開展多邊交流和專題研討。
3.資源共建,成果共享。秉承“資源共建、成果共享”的課程資源建設理念,開發了一批精品課程資源,通過網絡平臺極大地滿足廣大師生的個性化需求。
4.學校管理,勤儉并舉。將教師專業成長管理機制、行政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數字化,進行自動管理,有效督促教師高效、智慧地工作,勤儉治校。
三、保障措施
1.組織保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信息化專項試點工作領導小組”,邀請教育局信息化辦領導、東北師范大學教育教學方面的專家擔任顧問,給予專業指導。
2.經費保障:一是學校自籌部分資金,通過政府采購方式,購置數字化校園所需硬件。二是爭取專項經費,專款專用,確保試點項目廣泛深入、持續有效地進行。
3.技術保障: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水平,抓好教學信息化培訓,把教育信息化做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
4.制度保障:建立各部門合作機制、聯動機制及科學評估的長效機制;保證試點工作有序、有效開展。
四、進度安排
1.完善網絡平臺(2012年12月-2013年3月):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教育部關于開展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號)的精神和我校全數字化生態校園方案,及時、高質量完成所需網絡建設。
2.設計開發軟件平臺(2013年3月-2014年3月):根據我校全數字化生態校園方案開發相應軟件平臺,導入基礎數據,為測試做準備。
3.全數字生態校園系統試運行(2014年3月—2014年8月):根據預期效果檢測實際應用情況提出改進方案及時改進。
4.迎接中期評估(2014年8月-10月):認真總結2012年專項試點工作的經驗和階段性成果,撰寫《教育信息化中小學校、職業院校試點中期報告》,迎接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組織的試點工作中期評估檢查,組織“長春六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成員赴兄弟院校進行專項考察。根據評估專家組意見和兄弟院校先進經驗調整實施方案。
5.繼續試點項目(2014年8月-12月):根據調整后的實施方案改進全數字生態校園系統并完成測試工作。
6.接受項目驗收(2015年10月-12月):全面總結試點工作的理論與實踐成果,撰寫和整理《教育信息化中小學校、職業院校試點終期報告》,學校聘請有關專家組織試點工作的內部驗收;根據教育部和省、市教育部門的統一部署,申請并接受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專項驗收。
7.組織交流推廣(2015年12月開始):認真落實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驗收評估報告的精神,整理并出版信息化試點的理論成果(經驗論文集和專著)。總之,要想實現數字生態校園建設,必須上下齊心協力,這樣才能真正開展好電化教學,真正實現校園數字化。
作者:韓光單位:長春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