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根本,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采用情境教學法將抽象深奧的數學知識寓于直觀而豐富的教學情境之中,可以改變以往枯燥無味的教學氛圍以及機械被動的灌輸教學,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主動性,實現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獲得知識、技能與情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情境教學;學習興趣;主動探究;有效教學
情境教學不再是孤立地講解知識,而是通過教師有目的地創設一定的活動場景來同抽象而深奧的理論知識,將有形的境與無形的情結合在一起,使教學更具趣味性與形象性。尤其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來說更是具有重要意義。數學學科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與邏輯性,而中學生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階段,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學科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正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大障礙,學生往往認為數學枯燥無味,抽象難懂,滋生消極情緒,不愛學、不愿學。采用情境教學法可以改變以往枯燥機械的講解,在豐富而直觀的教學情境中激起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實現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初中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具體運用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創設生活情境
數學學科來源于生活,生活是數學學科存在的根本、發展的基石。新課改非常重視數學學科與現實生活的關系,明確提出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展開教學,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抽象出數學模型,這樣的學習更加富有趣味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高,更加利于學生對抽象知識的深刻理解與靈活掌握。如在學習“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時,我們就可以與學生一起來玩“24點游戲”,將學生帶入真實的生活情境之中。在整副撲克中A-K代表對應的數字1-13,其中紅色的代表正數,黑色的代表負數,然后在整副撲克中任意抽取4張牌,然后讓學生利用這些相應的有理數來列出算式,使其結果等于±24。為了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滿足學生的心理,我們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小組之間展開激烈的競爭,看哪個小組可以在最短時間得出正確的算式。這樣的教學更有生活氣息,更有趣味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積極踴躍地參與到游戲中來,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在生動的活動中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二、創設問題情境
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為此我們要利用提問藝術,以富有探索性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心中產生更多的困惑,進而引導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活動,實現學生的主體參與與主動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如在學習“有理數的乘方”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來提出富有探索性的問題,以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甲向乙借了一筆錢,約定的還款方式是第一天還一毛,第二天還兩毛,第三天還四筆,以后每天還的錢是前一天的兩倍,請問這樣的還款方式對誰最有利呢?以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將學生的思維引向具體的教學內容上,以實現學生的主動探究,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
三、創設操作情境
做中學是數學新課改的重要教學理念。數學定理的產生與發展并不是數學家的主觀想象,而是在無數次觀察與操作基礎上總結而來的。學生的學習同樣也是一個發現與創造的過程,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給予學生更多親自操作的機會,創設真實的探索情境,引導學生在動手中積極動腦,再現真理發現的全過程。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從知識的產生與形成來深入本質的理解與掌握,同時也可以在動手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讓雙手成為思維的工具,促進學生數學知識與技能,思想與方法的全面掌握。如在學習“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來畫一畫、剪一剪、擺一擺,讓學生在動手的同時積極動腦,用交點來表示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此時教師再與學生一起總結出直線與圓的三種關系,即相離、相切、相交。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教師的機械講解,不再是學生的機械接受,而是在學生積極動手動腦中對知識的主動構建,這樣更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四、創設實踐情境
數學的價值性是體現在解決實際問題之中。為此數學教學要將知識的學習與運用結合起來,為學生創設豐富的實踐情境,引導學生用所學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運用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轉化為實踐能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數學學科的實用價值,享受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喜悅,形成更強烈的學習熱情。如讓學生利用所學數學知識來測量學校操場上旗桿的高度,大樹的高度。這樣不再是教材或是練習冊上枯燥的題目,也不是讓學生機械地解決,而是將學生帶入真實的生活,這樣的題目將學生的學習與運用結合起來,更能調動學生完成題目的主動性;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入本質的理解與掌握,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的運用中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五、創設多媒體情境
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以學生所喜愛的直觀形象的圖片,悅耳動聽的音樂來傳遞信息,創設視聽結合、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這使得教學更具可視性與趣味性,更加切合中學生的思維特點與認知規律,自然能夠換來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與亢奮的思維狀態,引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思考的獨立性,實現學生的快樂參與、全程探究、全面發展。如在學習位似時,由于中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較差,采用傳統的黑板加粉筆教學抑是靜止的模型并不能直觀而動態地演示,學生并不能深刻地理解。而運用多媒體則可以在多維空間里展開,化靜止為動態,化抽象為形象,通過立體而動態地呈現,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更能便于學生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總之,在數學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展開富有情感的主動探究,成為探究的主人,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學堂,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夏正興.初中數學情境教學法的實施原則及效果[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2014(4).
[2]張榮兵.初中數學情境教學之我見[J].中學教學參考,2011(17).
[3]孫景偉.初中數學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及運用方式[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2014(7).
作者:吳英 單位:甘肅省山丹縣南關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