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校德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與時俱進樹立新理念
1.善待學生,注重用積極視角對待和評價學生
職業學校的學生相對于普通高中的學生在文化成績、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雙學困生”的比重較大。但也要看到我們的教育對象的“差”是非智力原因,導致他們“差”的原因有社會的、家庭的、學校教育等客觀原因。事實上這些學生并非一無是處,他們也有好多特點和優點,作為中職校德育課教師應從積極的視角,以積極的價值取向,用積極的內容和方式對待和評價學生。既要清晰地看到職校生“學困生恒在”,也應該看到“學困生同樣也有精彩人生”,應樹立職校生也可愛、也可教、也可改的觀念,最大限度地尊重、理解和善待他們,幫助他們培養積極的精神,對自己充滿希望,讓他們的心靈散發出春天般的活力。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因此,在教育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特長和優點,給予他們鼓勵和賞識,進行因材施教,因長施教,揚長避短。我們的德育課可以通過設計一些活動來引領學生張揚個性,展示自我,樹立自信,給學生前進的動力和勇氣,從而可以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
2.以人為本,注重學生德育主體的培養
“以人為本”就是以“重視人、尊重人、發展人”為核心,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學生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歸宿;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育的根本。因此,教學中首先要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發展,發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的欲望,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其次,要把教育與學生的幸福、自由、尊嚴和終極價值緊密聯系起來,真正使教育成為學生的教育而不是機器的教育。三是要處處體現人文關懷和道德情感。因此,德育課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不能“高、大、空”,而要“精、密、實”,注重態度目標、情感目標的生成效應。德育課教師應多走進學生,多采納學生的共同意見,增強教學內容時代感、故事性和趣味性。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和思想實際,引導學生主動養成德行,重視培養學生道德實踐能力;在方法、方式上,要根據中職學生自我意識的特點,變重結論、重灌輸的說教為重視啟發學生主動分析、判斷和選擇,能動地參與品德形成過程;同時加強中職學生的自我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自主實踐,主動地發展自我,實現自身個性發展。
3.回歸生活,注重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
道德與生活是鹽和湯的關系,人的成長需要道德(鹽),但不能通過單一的、孤立的道德教育(專門吃鹽)來滿足需要,而必須將道德教育融于生活(湯)中才能起作用。因此,道德教育必然要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相聯系,以生活為本源,以學生的整個生活環境為背景,將課堂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相融合,將學生課堂學習的間接經驗與現實生活的直接經驗結合起來,將課堂學習與生活實踐統一起來,構建學生各種感興趣并且能夠主動進行的學習活動。如在《經濟政治與社會》中講到“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知識點時,可以先讓同學們觀察身邊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失衡”等現象,把這些事例列舉出來,結果學生在課堂上紛紛列舉了自己家鄉的小作坊、小化工廠亂排,城市垃圾亂放等事例,還列舉了寢室里水龍頭不關,教室里大白天還開著燈,粉筆滿地扔,食堂餐桌上到處都是剩飯剩菜,等等,氣氛非常活躍。此時,教師可引出“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兩個概念及其要求。先讓學生感觸了社會生活中的不足,再讓學生理解這兩個概念時,他們認識清晰,理解透徹,知識與運用能同時把握。接著可順勢提醒同學們: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及時關燈、關水龍頭、撿垃圾等。即讓德育課回歸生活,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和體驗,使學生在現實世界的撞擊、交流中進行探索和思考,產生對世界、對生活的愛,從而自發地、主動地去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并在主動的活動中構建自己的知識,使學生在生活中表現得富有道德性,對德育課感到情切、可信、有用、愉快,促使中職德育課的價值得到進一步升華。
4.超越知識,注重走向職業與人生經驗
中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技經濟政治能型”人才,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是其教學重心,德育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教學評價也要體現職業化。中職德育課應努力尋找與專業學習的契合點,使其與各專業的知識技能互相溝通銜接,基礎能力培養與專業能力培養緊密結合,用職業生涯的引領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德育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如在《職業生涯規劃》課“認識職業”中,可以設計一次“走近職業”調查活動,要求學生通過調查所學專業對口的職業群,根據自身條件初步選擇理想職業,采訪一個未來的同行從業者,了解行業和職業的入職要求、工作條件、工作要求、道德規范等情況,形成書面調查報告,進行小組交流與展示。在《職業道德與法律》課“職業禮儀”教學中,開展名為“神秘顧客體驗服務”活動,要求學生在對本地肯德基和麥當勞、甜心餅店等企業的服務者的職業禮儀表現進行評價和比較,記錄在體驗反饋表,在課堂上交流調查情況,分享調查活動體會和收獲。學生在活動中從從業者的儀容儀表、言行舉止、表情、態度等方面做出評價,通過比較,有利于學生明確自我完善的努力方向,并幫助學生做好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準備。因此,德育課教學內容應超越德育知識的傳授,強化中職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把“做”與“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把中職德育融入職業教育全過程,創建職業的教育環境和實施環境。
5.革新方法,堅持“三貼近”原則下教學方式的創新
隨著中等職業學校新一輪德育課程改革進入正式實施階段,新教材的編寫也明顯強調了“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三貼近”不僅是編寫教材的原則,而且也是教學中要貫徹的原則。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針對現行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中有效性缺失的問題,研究和運用有效教學策略。首先,在課程目標的定位上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專業實際,由過去的重知識目標走向重情感態度目標和運用目標。其次,在教學內容上,重視課堂教學與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法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相結合。第三,課程方法上從“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以體驗為中心”轉變,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如:案例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演講,辯論或知識競賽法,“請進來”法(邀請優秀畢業生或社會成功人士來講課)等。第四,教學質量評價上由過去的隨意性、單向性、靜態性、片面性、終結性評價向雙向的、動態的、多元的、過程的、規范的評價轉變。第五,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充分挖掘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資源和社會主流價值教育資源。同時結合學校德育工作開發校本教材等。
二、總結
中職德育課教學的轉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要深入推進其進程,關鍵在教師的教學理念的更新。只有抓住這一關鍵環節,我們的教學改革就能指日可待,中職德育課才有充分的活力和達到應有的功效。
作者:呂庚圣單位:江蘇省泰興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