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基礎教育理念的問題與策略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基礎教育理念的問題與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基礎教育理念的問題與策略

      一、調查說明與樣本描述

      宜賓市,地處黔、滇、川三省交界處,總人口近600萬,其中農業人口占70%。地貌為盆地、丘陵、高原交織地帶,轄區11區縣,其中9個屬于紅色革命老區。有漢族、苗族等22個民族聚居,是比較典型的紅色革命老區之一。宜賓市共有中小學校2896所,在校中小學生886946人,專任教師39500人。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筆者以宜賓市中小學班訓作為觀察新課改背景下革命老區基礎教育理念的一個切入點,以期具有較大的實踐價值。本次調查統計的樣本學校共100所,分別覆蓋城市、縣城、鄉鎮、村小學校的班訓,具有較大的代表性,總共統計出班訓2100條。

      二、調查問卷分析

      通過對多所小學的班訓的歸類總結,有一些特點:1.班訓構成形式上,用詞多為簡短、朗朗上口的短句,一般為四至八個字,所占比例達18.8%;2.名人名言高達81.82%;長寧縣一個學校6個年級14個班共79句班訓,100%為名人名言;3.班訓內容趨同、過于膚淺及政治化傾向顯著。統計結果顯示,革命老區中小學校的班訓普遍存在內容趨同,過于膚淺以及政治化傾向顯著。各個學校所選用的班訓在句式、風格上雷同,知名的名言、俗語重復率高,譬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天才=1%的靈感+99%的汗水”、“世上無難事,只怕肯攀登”等出現在79個學校,占統計學校的近80%。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學校辦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的雷同。4.口號式、空洞式班訓不少。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撐起整個地球”等比例也占到了39%。

      三、班訓視閾下老區基礎教育理念的問題

      基于班訓調查統計與分析,革命老區基礎教育教育理念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重共性教育,輕個性培養在新課改實施十來后,革命老區的基礎教育理念仍然變化不大,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共性主義要求而輕視個性主義培養。諸如“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民諺)”、“任何一種不為集體利打算的行為,都是自殺的行為,它對社會有害,也就是對自己有害(馬卡連柯)、“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鋒)”、“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此類強調集體主義教育的名言有63.25%的學校采用為班訓就是顯證。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強調整齊劃一、一刀切,齊步走等教育教學方式和要求,教育的生態環境沒有真正得以改善,新課程改革要求的教育理念沒有落到實處,教育者的教育教學及其管理思維沒有根本的改變。當學校教育失去了個性,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必然失去個性。培養有個性的學生既是教育追求的目標,也是社會對教育提出的要求[4]。只有個性化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個性化的人才;只有個性化的人才,才能創造出多姿多彩的物質和精神文明。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期待著更多各具文化底蘊、飽含鮮明課改理念的班訓出現。

      (二)重“苦讀(勤學)”,輕“樂讀(樂學)”統計結果顯示,諸如“三萬六千日,夜夜當秉燭(李白)”、“學之道,在于勤苦”、“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以及“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學海無涯苦作舟”等警句名言占據了70%以上學校的班訓,這些對“苦讀”、“苦學”的崇尚之辭盛行表明在革命老區基礎教育教學理念中,“勤學”、“苦讀”仍是主流,與新課程改革要求“興趣”、“樂學”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更與和諧教育觀不符。新課改明確指出,在學校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要達到高效地施教和學習,要想盡辦法調動學生積極的心理活動———不僅智力因素,還有非智力因素如學習動機、興趣等———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中,才能真正使學生樂學,喜學,充滿興趣的去學,也才真正體會學習的真意。

      (三)重群體利益,輕個體利益任何一個群體里面,個體利益都應該是首要的,尤其是生命的存在大于所有其他利益,這也是人類的文明發展到今天的結晶。正如周國平先生所言,每個個體熱愛生命是幸福之本源,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源,而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源,人最重要的價值即幸福、道德、信仰無不是建立在尊重個體生命價值之上的[5]。統計顯示,革命老區有68.56%的學校仍然存在著重視群體———國家、民族、集體———利益而輕視個體利益,在新《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頒布近十年后,諸如“大河無水小河干”、“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寧愿生命消失,只要聲譽留存()”、“我是炎黃子孫,理所當然地要把學到的知識全部奉獻給我親愛的祖國(李四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我們應當在不同的崗位上,隨時奉獻自己(海塞)”、“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爭取(巴金)”等無視甚至輕視個體利益、個體生命的班訓仍在大行其道。因此在整個道德、社會、家庭教育中要大力提倡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樹立生命高于一切的現代教育理念,讓每一個人都去熱愛生命,敬重生命,讓人的基本尊嚴得以確立和張揚,彰顯文明社會人性的偉大[6]。

      (四)重抽象宏觀理論,輕實踐生活經驗統計表明,革命老區大多數學校的班訓要求過高,忽視了學校現有的、近期的條件限制,過于理想化、空泛化、趨同化和口號化。如“一年之中務求不虛度一日,一日之中務求不虛度一時(陶行知)”、“勤勉,不浪費時間,每時每刻做一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動”、“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等抽象、空洞、理想化且對于成年人而言都難以落到實處的班訓,更何況小學生。從教育生態觀的角度來看,過于深奧和抽象的結果就是與學生實際學習生活脫節,導致學生難以理解。若多數學生對班訓的含義不太理解,自然會影響到班訓作用的發揮。而抽象、宏觀、空洞班訓就成為口號和標語,意味著自斷根基,毫無存在的意義,更難以發揮教育者所期望的作用,無助于教育教學活動的展開,從而影響到學校辦學理念、教師教育思想的傳播。

      (五)重受教者的學,輕教育者的教現代教育理論揭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是一個雙向互動的情感交流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二者需互相交流、配合、合作才能完整完成教育教學活動。班訓是針對一個班級中的所有成員,既包括學生也包括教師。而“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教你,最重要的是有沒有覺悟和恒心(法布爾)”、“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此類班訓顯示了片面強調學生學的重要性,而忽視了教師教的作用,只針對學生而言,沒有針對教師、家長、和社會方面的訓條,只強調學生的學而不強調教師的教,忽視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的教育理念,也反映出革命老區的基礎教育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之間非平等關系,在民主、平等、公平教育道路上還任重而道遠。

      四、革命老區教育理念的改進策略

      (一)狠抓老區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教育理念的落后來源于革命老區教師教育培訓的落后。盡管國家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同時,配套每五年全員培訓一輪教師的政策和措施,中央財政每年都有各學科專業的“國培”骨干教師項目培訓,其用意是以骨干培訓教師來帶動地方的市、區、縣、鄉鎮教師的全員培訓。但是,這些培訓骨干回到基層各自的工作崗位后,由于地方———特別是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滯后,教師繼續教育的培訓經費經常無法得到保障,事實上沒有開展任何培訓。而且由于參加了國家級培訓,這些人很快就成為當地的優秀教師而遠走高飛,致使革命老區的教師教育沒有得到落實,教育理念落后也就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基于此,國家、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在培訓人員、培訓經費方面給予革命老區的學校大力支持和傾斜,采取轉移支付、聯系各種基金項目進入老區等有效的措施,加速提升老區全員教師的素質,縮短老區與中東部的教師在教師素質、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上的差距。

      (二)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部在2011年12月公布的《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第一條基本理念第一款就明確指出:教師必須以“學生為本”,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任何教師都必須尊重中小學生正當、合法的權益。在教學中貫徹以學生為主體,采取一切方法調動和發揮中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遵循學生身體和心理發展的特有規律,因材施教。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意識到,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是學生的學習,任何教學活動的目的最終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也是教育的終極目的。沒有學生學習的完成,教育教學活動就失去了根基。所以,樹立以生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是轉變教師教育方式方法的根本。將教育教學活動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軌道上來。

      (三)樹立生命至上的教育理念一百五十年前,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就認為,所有人類教育目的最終是為了人類社會表明生命的信息。2003年,在教育部印發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規定,在教育教學的學習活動中,知曉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知曉自己生命的獨特性,體驗生命的寶貴;在日常生活中體現生命的價值等規定,成為新時期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最大的亮點之一。在教育中,教育工作者樹立生命至上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真正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也才能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倡導生命至上的教育理念目的在于有效的引導學生從小正確認識自我、看重自己及尊重他人,同時也可讓學生養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理性態度,樹立善待生命的生命觀。在此基礎上去實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著名幼兒教育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去助長生命的健康、順利成長[7]。教育是人生命存在和延續的主要手段和形式,也是人生命成長的內生性需要。因而,教育應該回歸到尊重生命的本性,提升人的生命質量的軌道上來。

      (四)在理性至上中植入經驗主義本來中國式教育一直是經驗主義盛行的,但從晚清以降,隨著西方理性主義((Rationalism),又譯“唯理論”)的洶涌而入,導致中國全盤接受西方的教育,從理念到體制,再到教學方式方法、教學形式等,將傳統的經驗式教育沖擊的體無完膚。表現在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重視理論輕視實踐,重視抽象邏輯輕視直覺感悟,重視書本知識輕視鮮活生活經驗,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眾所周知,經驗與理性,均是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不可或缺的工具。經驗主義(Empiri-cism)或“經驗論”,其實質并非排斥理性,而是十分推崇經驗,認定人的理性需要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并要為經驗服務。經驗主義發展到近代后,又衍化出邏輯實證主義,這在主流的自然科學領域居于主導地位。離開了邏輯,你就無法思維和做出分析與推理;而離開了經驗,人類的知識大廈就會一夜之間坍塌,知識的概念也將無法形成,而概念又是思維歸納、演繹的前提。是故,沒有經驗,理性也將不復存在。所以,作為革命老區每位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須在我們理性至上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植入經驗主義的因子,在經驗與理性兩者之間保持相對的平衡,這也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從以往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傳統,到大力強化教材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勤于動手、樂于探究、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的目標。

      總而言之,對于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的紅色革命老區來講,基礎教育的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樹立基礎教育的第一任務是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在教育目標上注重人的和諧發展,注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基礎性、全面性、可持續發展。基礎教只有在和諧生態觀的理念引領下,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方能使教育對象———學生達到完善而全面的發展的終極目的。

      作者:李偉王芳單位:宜賓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宜賓市翠屏區涼姜中心校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漫画|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亚洲黄色三级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噜噜噜|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亚洲日韩精品射精日| 亚洲精品狼友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亚洲va无码手机在线电影| 亚洲第一福利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小说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亚洲av麻豆aⅴ无码电影|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 亚洲gv白嫩小受在线观看| 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成年人电影网站| www.亚洲成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 亚洲av综合av一区|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尤物|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亚洲男人的天堂|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DV| 亚洲欧洲精品国产区|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