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基礎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體系建構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基礎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體系建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基礎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體系建構

      信息化管理是現代管理的顯著標志。教育現代化離不開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進程必然是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過程。實現基礎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是實現教育信息化乃至教育現代化目標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育科學研究的現代化水平、促進教育科學事業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一、基礎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要素結構

      教育科研管理模式是一個由多種要素組成的結構相對穩定的現代管理形態和功能體系。體系的構成和管理機制的運作是其內部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共同作用的結果。明確基礎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體系的要素結構及各個要素在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優化其要素結構進而改進其功能狀態,是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邏輯起點。

      1.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主體。

      管理,作為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是管理者按照一定的原則組織和協調人們的活動,有效地達到共同目標所進行的各種職能活動。信息化管理,則是在現代科學技術條件下,通過信息手段調控人們的行動方向、行為方式和資源條件配給,實現期待結果的高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從根本上講,對目標的達成度無疑是人為干預的結果。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也是一樣,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工作系統的整體運行主要還是通過人工操控來完成的。信息化科研管理的實施者,即管理者,是當然的行為主體。宏觀層次上,除了教育科研行政決策者外,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主體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指以組織形態呈現的各級教育科研所等專門教育科研機構,包括常設的同級規劃管理辦公機構;另一個方面是指各級科研和規劃機構中負有管理職責的領導和具有管理職能的人員。具體到相關業務部門和基層學校等單位層次,內設的科研處室和承擔科研任務的領導、教師本人,都負有相應的科研管理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講,包括需要對教育科研工作自我管理的實踐者在內,實施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主體應該是各個科研管理和操作層面人員的總體,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實施即是各級教育科研組織機構和研究人員管理工作的總和。

      2.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受體。

      所謂信息受體,相對于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主體而言,也就是教育科研管理信息的對象。換而言之,也就是教育科研管理的對象。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受體,可以是上級管理職能覆蓋下的相關研究部門和學校等基層單位,也可以是從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團隊和個人。教育科研管理的對象和任務決定了管理信息的指向和流向,信息受體方面群體和個體的業務素質與政策解讀能力,決定了他們對來自管理主體的信息接受和理解的程度,同時也影響著科研工作任務的貫徹落實和科研行為的質量水平。由于所處的教育科研管理層次不同,在一定的條件下,教育科研管理的主體可能轉變為管理信息的受體,接受來自上級的工作指令和要求;或者同時上傳下達,在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過程中肩負起承上啟下的雙重任務。

      3.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實踐載體。

      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與傳統的教育科研管理的最大區別在于,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實現教育科研管理的辦公自動化。有關教育科研的各種工作計劃、指令,甚至科研理念、思路等管理因素,主要都是管理者經過電子計算機的信息處理,借助于一定的信息介質和網絡通道傳播下達的;有關方面和個人的申報、匯報等教育科研工作信息也是通過同樣的渠道和方式上傳和反饋的。媒體介質記錄和顯示教育科研管理信息,網絡通道運載和傳遞教育科研管理信息。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實施的主體與科研管理信息的受體之間的動作聯系,是通過包括紙質文件在內的多種媒體和網絡傳輸實現的。因此,承載教育科研管理信息的媒體介質和網絡系統都可以看作是我們實施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現實載體。正是由于教育科研管理信息主體、受體和載體這些基本要素的共同存在和相互作用,才使我們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實施成為可能。

      二、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體系的基本架構

      所謂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體系,就是在教育科研總體目標下,一定的管理要素經過結構關系調整,并與相關信息資源系統整合,進而形成的功能穩定的運行機制和政策環境。作為教育科研管理者,特別是專門的教育科研機構,無論處于哪一級管理層面,進行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體系的整體架構,基本上都要從理論模型、功能模塊、實踐模式三個方面著手。

      1.管理體系理論模型的設計。

      作為一個理論模型,實質上它是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體系的總體設計。它既應該是先進的教育科研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的反映,同時也應該有長期的教育科研管理實踐的經驗基礎。各級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體系的框架構想,應該充分體現作為各級教育科研管理層次,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對域內整個教育科研工作實施信息化管理的總體設想和整體思路,并且在形態結構上作出相應的描述,形成一定的理論模型。我們姑且可以這樣描述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體系的基本形態:即,以本級“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功能平臺”為核心,以包括學校一級的各級教育科研網絡為基礎,以各級教育科研機構的科研網站為基點,分層整合各地信息資源網(電網)和組織機構網(人網),整體建構社會化管理體系與信息化管理體系,形成上下貫通、內外接應的立體化交互式的現代教育科研管理系統。以省級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體系為例,建設新型教育科研管理網絡體系,要實現包括家庭個人網在內的至少五級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網絡并形成互動。各級信息化平臺,上聯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網、教育部教育科學規劃網,下設市(州)和縣(區)子平臺,末端連接學校網,終端為課題承擔者(包括教育研究人員)、評審專家、培訓指導專家工作窗口等。五級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網絡是桌面式與層級式管理相結合的。信息網絡主要是“教育科研管理信息系統”、“教育科研網站”等設施。但在“教育科研管理信息系統”開發中,應專門設計市(州)級和縣(區)級桌面式平臺,即在管理系統中設有市(州)和縣(區)子系統空間。市(州)和縣(區)可同時像各級管理部門一樣,對不需要各級審批性的工作在“教育科研管理信息系統”和“教育科研網”上進行管理;需要層級審批的內容,可以通過網絡逐級傳達審批和反饋,信息可同時進入各級空間。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功能由此可見一斑。

      2.管理體系功能模塊的打造。

      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體系的作用水平,是通過網絡系統內各級信息管理平臺的操作來體現的。各級信息管理平臺交互作用的總和構成了諸如各級的最高級別的管理體系的整體功能。由此,駐留在各級信息管理平臺的操作系統,便可劃分出不同的功能虛擬區位。定位于其中的相對獨立的動態程序窗口臺面和靜態資源信息庫存,當然分別具有了特定的功能屬性,一般我們也稱之為“子平臺”。之所以稱其為平臺,就是因為它不僅僅是個網塊或內存,而是因為它們都是以網塊或內存為核心的人力、物力形成的操作環境。這些功能模塊是管理體系發揮作用的最為活躍的因素,也是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著力開發和打造的重要部位。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模塊主要是指不同信息環境下的各種功能平臺。包括技術平臺、組織平臺、資源平臺、規劃平臺、課題平臺、成果平臺、協作平臺、學術平臺、培訓平臺、通訊平臺等等。支持操作環境形成和運行的軟件平臺是核心模塊———管理數據庫。數據庫通過各級科研網站的鏈接,為教育科研用戶提供服務。教育科研網站是開放的信息、聯絡通訊、對話互動的網絡系統,而教育科研管信息網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專業的管理網,既是一個科研管理的辦公系統,也是一個信息資源數據庫和通訊聯絡網絡系統。各級教育科研網站或教育科研管理信息系統作為中心一級的信息技術操作系統,是總體系統的核心部分。它對外運行在互聯網上,對內與管理單位的局域網連接,實現管理系統、通訊系統、數據系統與終端應用的聯機互動。它可以根據教育科研管理的特點對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加工和保存,實現科研管理數據資源的收集和積累,為大家提供資源共享的信息條件,形成一個從基本的數據庫檢索直至專業咨詢、決策服務的完整的科研管理信息服務系統。

      3.管理體系實踐模式的運作。

      理論上的各級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體系,在各個功能模塊數據系統的支持下,完全可以投入運行;但在具體的實踐上,則必須按照實施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目標要求,對管理體系的操作程序、運行規則和用戶權限進行統一管理和有效規范。尤其是要建立體系內部的動態改進機制,對各個核心模塊的現實功能不斷加以改善,以確保各級教育科研管理體系帶動各級教育科研層次協調運作,在信息化的環境中正常運轉,從而推動教育科研管理的逐步深化和實踐的不斷深入。在各級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體系的實施實踐中,最根本的因素不是信息技術,而是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科研和管理的“人”。只有人的管理智慧和管理才能轉化成為有效的管理行為,信息化的管理條件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所以推動信息化管理體系實踐模式的運行,必須緊緊抓住人力資源和組織機能這兩個根本性、決定性因素,并以此為動力,加強網絡平臺的技術性建設,全方位打造新型的多功能的教育科研管理網絡,統籌教育科研管理內容,有效開發利用教育科研管理信息資源,實現教育科研管理過程中的技術互動和對科研活動的科學調控。技術性平臺建設是科研管理體系必須首先考慮的問題。技術平臺的基礎性,主要表現在技術手段上,通過技術手段創造了一個延伸人的能力的操作桌面,代替人的許多復雜勞動,也就是實行信息化的工作方式。信息化工作方式就是設計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實現先進的教育科研管理的方式,強調實踐性應用設計和在信息化思想指導下的管理設計。傳統管理因為理念和手段的限制,習慣于不分內容的層級管理方式,忙碌在收收發發抄抄寫寫和電話通知中,工作效率低下,跟不上教育科研發展的需要。桌面式管理與層級式管理結合的“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功能實踐,達到了基于“教育科研管理信息系統”和“教育科研網站”等信息基礎設施實現管理實踐的成功跨越。在信息化的教育科研管理體系框架內,也可以看作四種網絡并存。即虛擬網、信息網、現實網和氛圍網四網互動。現實網絡、虛擬網絡、信息網絡和氛圍網絡四者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現實網絡主要是各級教育科研管理部門與專家組織,以桌面式管理與層級式管理的關系為依托形成的緊密的現實聯系;虛擬網絡是以專家網上評審等各種虛擬辦公功能、不同層次的專家以及科研骨干數據庫為基礎的科研協助力量,隨時通過不形式和方式協助教育科研管理部門進行不同層次的管理和業務指導工作的遠程協作;信息網絡是以資源庫間信息通道和組織機構間通訊設施為載體的技術關聯;氛圍網只不過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實質是創造一種環境,形成信息化管理技術手段建設、信息化管理政策機制建設、信息化管理文化建設、信息化管理隊伍建設相互交叉、相互影響的意識形態,達成的一種共識,形成的一種風氣,呈現的一種局面。

      三、結語

      信息化管理實踐表明,現實的教育科研管理內容,已開始由傳統的關注課題的注錄與整理等具體工作,轉變為關注規劃設計和人與機的有效對接,關注管理信息資源的收集、加工和。傳統管理因具體事務性的內容十分繁雜,諸如登記、造冊、制表、建檔、存放等等,事務性工作數不勝數。在工作內容設計上常常被迫分配很大精力和很多時間來應對事務性工作。科學規劃和課題指南等超前性、方向性、引導性的工作卻往往容易被忽視。實施信息化管理,科研管理部門要用很大的精力和很多的時間關注實施思想性工作,做好規劃,把握方向,引導科研人員進行有效研究,設計有效政策機制引導和激勵科研人員的科研極性和主動性,降低社會成本,提高教育科學研究的社會效益。新型教育科研管理網絡與經過統籌并科學調控的教育科研管理內容的融合,形成了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新體系,為教育科學研究質量的提升提供了十分優越的現代環境和相當有力的保證。

      作者:張延華 單位:吉林省教育科學院

      日韩亚洲翔田千里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女人aaaaaa毛片在线| 亚洲电影中文字幕|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爱av在线播放| 爱情岛论坛亚洲品质自拍视频网站| 亚洲中文无码mv|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 欧洲 自拍 另类 校园|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古代 | 亚洲人成网www| 亚洲AV无码国产丝袜在线观看 | 亚洲永久精品ww47|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va无码va在线va天堂|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三区| 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亚洲国产人成在线观看69网站|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亚洲美女aⅴ久久久91|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亚洲精品又粗又大又爽A片|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亚洲人成电影在在线观看网色| 亚洲最大免费视频网| 亚洲 欧洲 日韩 综合在线|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久久AV乱码| 亚洲日韩激情无码一区|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