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化進程中高師教師轉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其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快速進入教育的各個領域。高等師范院校作為培養教師的基地,其對教育技術的理解和推廣具有重要意義。高師教師在傳播學科知識的同時,也傳播了對現代教育技術的理念,因此,強化高師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意識和加強技能培養是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主要有數字音像技術、數字衛星電視技術、視頻會議技術、多媒體計算機和人工智能技術、交互網絡通訊技術和虛擬現實仿真技術等。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使教育信息處理:數字化、智能化、虛擬化;教育信息傳輸:網絡化、自動化、高速化;教育信息存儲:光盤化、磁盤化;教育信息呈現:多媒體化、交互化等。這些技術滲透到教育的各個方面,使教學活動在教學信息的處理、傳播、管理方面;教材形態方面;教學環境方面;教學方式方面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革。
受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高師教師普遍對現代教育技術意識較為淡薄,又缺乏系統的理論、技能培訓。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主動性不高,主要以個人興趣選擇使用一些媒體。另一方面,受認識水平、理論水平、技術水平限制,高師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僅停留在應用媒體解決教學中的局部問題,如提供感性材料、顯示某個知識點、解決某個教學的重點、難點等,在認識上把現代教育技術看作是解決教學局部問題的方式方法。更有甚者,把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看作是進行教學比武中嘩眾取寵的工具。而沒有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不只是應用現代的技術手段、工具,更重要的是應用現代的科學理論、方法。現代教育技術解決的不只是教學的局部問題,更重要的是將從整體上改革教學。
高等師范院校作為培養教師的主要基地,在信息化進程中,師范院校畢業生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和應用如何、能否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將直接影響著我國教育現代化的進程。而高師教師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如何,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和應用如何,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廣大師范院校畢業生。由此可見,在信息化進程中,高師教師只有增強現代教育技術意識,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技能培訓,聯系實踐,轉變傳統觀念,才能適應教學和教改的需要。
二、信息化進程中高師教師的新觀念
1、加強教育技術培訓,轉變狹窄的教育技術觀念
現代教育技術是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為了促進學習,對學與教過程和學與教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也就是說,現代教育技術有兩個基礎:第一是理論基礎,現代教育技術是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第二是技術基礎,現代教育技術是以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前提的。現代教育技術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學習,因為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現代教育技術是研究優化學與教的過程和資源。不是研究教育的方方面面,是教育學的二級學科。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內容:為了促進學習,對學與教的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五個方面。其中,最重要是教學設計方面,因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理念和框架,就是教學設計。因此,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關鍵是用現代教育理論來指導教學,而不是看是否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
高師教師要樹立系統的教育技術設計思想,運用系統的方法考慮目標、內容、師生、媒體、策略、資源和環境等各個教學要素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參與作用,從而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對高師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師教師必須從理論到實踐對現代教育技術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要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積極研究和探討教學媒體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因此要注重對高師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首先要培養較為系統的教學媒體知識,對現代教學媒體的教學功能、使用方法以及多媒體課件制作等方面進行培訓,還要培養教師較為系統的現代教育技術理論、思想和方法。
2、提高服務意識,改變傳統的師生觀
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常常以一種教育者的姿態高高在上的出現在學生面前,傳授知識的方式是單向、灌輸式。培養的結果是嚴重的扼殺了學生的主動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揮。這與教育以人為本,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育理論不符。
因此高師教師要樹立教育服務意識,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的人力資源。
在信息時代,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特別是網絡教學的廣泛應用,師生都處于一個信息來源極為豐富和多樣的環境中,兩者獲得信息的機會幾乎是均等的,教師不再以信息的傳播者或組織良好的知識體系的呈現者出現,而應由原來處于中心地位的知識權威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合作伙伴。由于使用先進的媒體傳播技術,教師從繁重的教學工作中解放出來,而應用更多精力從事課程的設計和開發,做教育的研究者。還要加強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學習,更多關注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開發、監控、研究和評價。
3、由“教”變“導”,改變傳統的教學觀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學生的學習不應再是被動接受信息刺激的過程,而是主動地構建知識意義的過程。這需要學習者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對外部進行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因此,學習不能通過教師簡單地傳遞給學生,需要學生自己與學習環境進行交互從而完成知識建構。這種建構無法由他人替代。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教學應該由向學生傳遞知識轉變為發展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主體性、個性、創造性和實踐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關注動機的激發和維持以及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工具性支持。
高師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學會利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來有效地設計和組織教學、傳遞教學內容。充分地認識各種現代教學媒體的缺陷與不足,靈活多樣的在教學中使用他們,發揮出各種教學手段的應有效能。做好學生學習的輔導者、幫助者和領航者。還要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的咨詢和良好信息素養的培養。教學形式由單一的班級授課制轉變為個別化教學、小組教學、班級授課、協作學習等多種形式合理使用、綜合運用。
三、結束語
總之,在信息化進程中,廣大高師教師應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和學習,掌握完善的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知識,轉變觀念,提高教育服務意識,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思想和方法指導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結合,解決教學問題。以此促進學生學習的能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掌握搜集、處理、傳遞教學信息的能力。高師教師要做好表率作用,使現代教育技術真正成為教育改革的制高點和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