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業教育價值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以人為本的思想強調人的尊嚴、人的權利和人的發展,強調人力資源的全面開發的,“全面開發”的意義是面向所有的人和人力資源的所有方面。
以人為本的教育,把社會物質產品的生產和分配同人的多種潛能的全面開發放在一起來認識和對待,如同《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一書所指出的:“教育不僅僅是為了給經濟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為經濟工具而是作為發展的目的加以對待的”。教育的使命是要“使每個人的潛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發展”。[1]
人們認識到“職業技術教育的規模和水平影響著產品質量、經濟效益和發展速度”,[2]國家法律中明文規定“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3]這標示著社會對職教事業的高度認同,反映了教育觀念和教育制度的重大變革和飛躍。但這不應該是職業教育價值觀的全部,職業教育的價值不僅表現在促進社會發展方面,更表現在促進人的發展方面,只有全面認識職業教育作用于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這兩方面的價值,并始終以人為本,才能正確評價職業教育的意義和作用,才能正確對待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一、促進人的發展是教育的第一價值,職業教育的發展使教育的第一價值得到提升
以人的發展為尺度考察社會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之一。如何以人的發展為尺度考察教育的價值?職業教育的存在和發展對教育整體價值的發揮具有怎樣的作用?我們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作具體理解。
1.關注“人人”:以人為本的認識基點
以人為本,可簡單理解為一切為了人,一切依靠人,為了一切人。就教育整體而言,只有關注人人、服務人人才能體現以人為本的價值。
馬克思著作中多處闡述人的全面發展和自由發展的問題,而且都強調“每個人”而不是部分人,更不是少數人,他在《共產黨宣言》中寫道:“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盵4]現代教育對于教育對象的終極關懷應該是幫助每個人的全面發展、自由發展和充分發展。人們關注教育公平的焦點是讓人人具有學習和發展的機會,正如總理指出:“只有人人接受教育,才能體現社會公平”。[5]瑞典的教育就是以提高整個社會的水平為宗旨,他們更重視不讓社會出現落伍者,而不是培養個別天才。[6]我想瑞典這樣認識和舉辦教育的用意并不是排斥“個別天才”,而是對于人人接受教育的高度關注。
職業教育的存在和發展,能給人們提供比普通教育更加多樣化的課程類型,使更多的人找到適合于自己學習和發展的空間,從而使整個教育“面向人人、服務人人”成為可能。黃炎培先生說:“用教育方法,使人人獲得生活的供給及樂趣,同時盡其對群之義務,名曰職業教育”。[7]在今后的終身學習體系中,職業教育將向所有人開放。1999年舉行的“第二屆世界技術與職業教育大會”指出:“技術與職業教育和培訓應能使所有群體的人都能入學,所有年齡層的人都能入學,它應該為全民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8]
2.關注人的生存和發展:以人為本的價值基礎
我國政府多次申明:生存權和發展權是最基本的人權。如果教育無視人的生存和發展需求、不關心人的就業,勢必遠離群眾,遠離實際。然而不能要求任何一級、任何一類的教育都與人的生存和發展直接聯系,須通過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和共同努力從總體上滿足人和社會的各種需求。
國內外的經驗證明,職業教育是保障人的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人掌握職業能力是使人掌握的基礎知識具有意義和富有動力的條件。保爾·朗格朗在其代表作《終身教育引論》中說:“所謂普通教育,也就是學會使用科學知識和表達思想的工具,只有在它培養了人們從事職業的能力時才能獲得其充分的意義,也才能獲得最強大的動力”。[9]職業教育對促進就業和消除貧困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有資料表明,雙元制職業教育下的德國青年失業率比其他國家低得多。以2004年各國青年的失業率為例,法國是20.76%,西班牙為22.4%,意大利為26.5%,而德國只有9.7%。[10]我國各級扶貧機構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對消除貧困的作用,多年來在推動職業教育與扶貧工作的結合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3.關注心靈凈化和覺醒:以人為本的核心目標
我國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概括教育的宗旨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促使人的心靈覺醒,使學習者具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和自覺融入社會的意識,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目標,其他目標都應該首先保證核心目標的實現并圍繞核心目標展開。
大量事實證明,職業教育把一部分在基礎教育階段遭遇“學業失敗”的青少年導向“學業成功”,使他們找回自尊和自信。我們千萬不可小視“學業失敗”可能釀成的社會危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一書中說:“學業失敗可產生排斥,因此它在許多情況下是某種形式的暴力或個人失控行為的根源”。[11]由此可知,職業教育的存在和發展對于人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具有何等重要的價值。
有人認為職業教育是單純的技能教育與謀生教育,與心靈的凈化和覺醒無關或者關系不大,職業教育常常被斥之為功利主義教育的典型。其實這是莫大的誤解,盡管客觀上確實有人把職業教育引向或舉辦為單一的技能教育和就業教育,但他們的行為并不表現職業教育的本質和主流,僅僅是一種誤導和工作錯誤而已。我國的職業教育先驅黃炎培先生早就認為:“僅僅教學生職業,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是把一種很好的教育變成“器械的教育”,只能是改良藝徒培訓,不能稱之為職業教育。[12]另一方面,人們在大量的職業教育實踐中發現,結合職業場景和工作實踐實行全面素質教育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職業教育在這一方面比普通教育具有明顯優勢。
通過上述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說明“以人為本”作為一種價值觀運用于教育領域是可以把握的,職業教育的存在和發展能有效提升以人為本的教育價值。
二、被扭曲的教育價值觀和人才觀是阻礙職教發展的主要因素
影響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因素很多,尤其是師資和經費,解決這些實際問題是很重要的,但當前阻礙我國職教發展的主要因素是被扭曲了的教育價值觀和人才觀,許多實際困難都是由此派生的。因此,推進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亟需人才觀、教育觀和教育體制的綜合改革,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由于精英教育觀念及其制度的慣性作用,現行教育的選拔功能被過分地擴大,甚至成為教育功能的主體,而且往往只以一種標準衡量所有的人,從而使教育過程演化成應試能力的競爭,這主導著相當部分的教育活動。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中,人的個體多樣性被否定了,社會需求的多樣性被忽視了;教育類型的多樣化被異化為教育類型之間的等級化,職業教育成為保證精英選拔的輔助系統,用來緩沖選拔渠道中學生容量的盈虧漲落;不同教育類型的人口“分流”原本應該是積極的、自主的、愉快的選擇活動,實際上卻變成為被選拔與被淘汰、受青睞與受歧視的重新歸隊;“行行出狀元”的思想被否定了,現實生活中往往只承認一種“考試狀元”;“失敗是成功之母”的古訓也被否定了,我們的教育幾乎天天都在懲罰“學業失敗”……
在不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和人才觀影響下,職業教育被社會看成是“次等教育”,職業教育的發展得不到公正對待也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另一方面,職教工作者自己也很容易把職業教育設計成單純的技能培訓,忽視職業學校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
因此教育系統當前亟需大力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教育結構調整,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13]其實,連最發達的國家也并不是僅僅通過普及高等教育便能解決所有問題的。美國2002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每100個25歲以上人口中,僅有80人完成了高中學業,其中51人升入兩年制以上高等學校學習,而只有30人獲得了副學士以上學位。[14]德國2002年18歲至19歲的青年人中,49%完成雙元制職業教育后直接就業;15%畢業于全日制職業學校;15%沒有獲得任何職業資格證書;上大學的只占21%,而且其中有5個百分點是完成雙元制職業教育之后上大學的年輕人。[15]
對不同教育類型的態度反映了對“人”和“勞動”的態度,即反映了對所有人群和所有勞動工種的態度。在一個和諧的社會里,每個人和社會需要的每一種勞動都受到尊重,尊重程度的差別主要表現在勞動態度、勞動能力和勞動成果的不同上,而不是表現在不同的工種上。
總書記2003年12月19日在國務院召開的“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指出:“各級各類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青年人才、婦女人才和少數民族人才等,在黨和國家事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須納入總體規劃,認真抓好隊伍建設”。實踐證明,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術、技能人才是人才結構中不可或缺的,在某些情況下非他們莫屬。例如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需由124根50-120噸重的鋼管柱支撐,吊裝這樣重的巨形鋼管柱,國內起重設備的噸位不夠,需用傳統的“人工滑移提升法”,可是擅長這種工藝的技術工人極少,最后只能請一位69歲的老起重工和他66歲的徒弟來完成此項吊裝工程。[16]然而我國技能型人才的勞動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反映在政策上的突出問題是待遇過低。據北京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調查,2004年北京市職工平均年薪28348元,但全市技師的平均年薪只有26134元,技術工人的平均年薪是22655元。[17]我國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總之,我國發展職業教育的主要障礙在于被扭曲了的教育價值觀和人才觀,它偏離了國家倡導的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和人才觀。要使這種偏向得到糾正,不是單單靠教育系統能夠完全解決,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但教育系統是責無旁貸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三、職業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觀,以人本價值觀指導教育教學改革
1.相信人人有才:職教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人類學家普遍認為人的潛能巨大,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多元智力理論,基于這兩方面的認識,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人人有才,即人人都有成才的潛力??倳浽?003年“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牢固樹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
目前多數職業技術學校的新生構成比較復雜,其中相當部分是中考或高考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但并不是因為他們智商低下,也許是因為比較貪玩,不夠努力;也許是因為相關背景不理想造成了學習成績落后;也許是其他原因造成了這一次升學考試的失誤;更多的是在單一學業評價標準之下無從揚長避短而屢遭學業失敗。職教工作者的責任是及時發現并珍惜存在于他們身上的個性特長和潛在的學習能力,充分相信這些特長和潛力能夠被開發。
只有相信人人有才,職教工作者才有可能對全體學生富有愛心和信心,才能真誠地歡迎基礎、背景、個性、志趣相異的“各色人等”,而不把參差不齊的生源現象看成是短期的、權宜的情況,更不能看成是無奈的現實。
2.幫助人人成人:職業教育的首要使命
這里所說的“成人”是指成為“社會人”。職業學校一方面要為每個人創造全面發展、自由發展和充分發展的條件,另一方面也要促進每個人不斷增強自覺接受社會運行規則約束的意識,成為合格公民。
“社會人”的應有品質不僅是遵紀守法,還應包括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全面發展,包括自尊、自立、自強的精神,能與自然生態環境和諧相處,能有融入社會的意識和能力。在勞動力市場日益發達的今天,企業錄用人才不會只以技能高低為標準,而十分看重應聘者的全面素質,甚至首先被考察的是非專業能力。因此,必須引導學生懂得“學做人重于學做事”的道理,讓他們在學做事的過程中不斷地學做人。
從提高學習效果的角度考慮問題,職業技術院校也必須把“成人”要求放在首位,因為獲得良好學習成果的前提是學習者愿意接受和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條件和幫助,所以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對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的激發和引導,幫助學生找回學習的感覺和興趣,樹立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
3.幫助人人成才:職業教育機構的重要承諾
要使“人人都可以成才”的可能性轉化為“人人都成才”的現實,需要職教工作者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本文不再贅述人才培養的諸多因素,僅就幫助“人人都成才”的策略和方法問題試行探討。
首先,質量標準要多樣。因為職業教育的社會需求和學習者需求都很多樣,而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為幫助人人成才,就必須對質量標準做多樣化設計,包括多種專業和專業方向、同一個專業方向下的不同選修、各種不同的畢業生出路、多樣的職業資格證書等等。
其次,教學過程要有彈性。教學過程的彈性大小決定了學校對各種需求的適應程度。職業教育的教學過程要包含多種選擇和變換選擇的可能性,編制各種不同的課程組合、不同的學習路徑和不同的學習方式,以“菜單”方式向社會公示。
第三,學習選擇要自主。馬克思說:“自由自覺的活動恰恰就是人的類的特性”。[18]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學習選擇的自主性決定了學習者的自我負責精神,而學習者的自我負責程度則決定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者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學校規定的學習規則,應有充分自主的選擇權利,包括專業方向、時間分配、課程組合、學習路徑、學習方式等等。
總之,職業教育須以相信人人有才和承認個性差異為認識基礎;以實施因材施教和引導揚長避短(或補短)為主要方法;以幫助人人成人和人人成才為基本目標。職業教育為不同性向的人群提供相同的學習機會和不同的學習路徑,幫助他們實現不同的適性目標。職業教育不輕言放棄任何一個學習后進的人,同時也不限制任何人的發展,努力支持他們實現更高目標。
以上種種教學策略思想,筆者在參與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辦學實踐過程中有過一定程度的應用,初步成效是積極的。
綜上所述,在以人為本思想指導下考察和對待職業教育的價值,能夠使我們更深入地認識職業教育,更客觀地評價職業教育,更有效地辦好職業教育。從一定意義上說,在我國職業教育現階段的發展進程中,觀念和制度創新比增加經費投入更重要、更緊迫,也更有效。
參考文獻
[1][1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文科翻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70,42.
[2]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Z].國發[1991]55號.1991-10-17.
[3]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4]馬克思恩格斯選(第一卷)[M].273.
[5]翟偉.在京看望教師[N].北京青年報.2004-09-09.
[6]瑞典社會不要天才要平等[N].參考消息.2003-03-14.
[7]中華職業教育社.黃炎培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4.133.
[8]劉來泉譯.世界技術與職業教育縱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6.
[9]保爾·朗格朗.終身教育引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5.58.
[10]約阿西姆·明希.關于德國的職業教育政策及其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24).
[12]高奇.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研究與實驗[J].教育研究,1998,(5).
[13]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公報[N].北京青年報,2005-10-12,A2.
[14]Dr.N.L.McCaslin.DesigningCareerandTechnical(Vocational)EducationProgramsfortheModernCity[Z].“上海教育論壇2005”.
[15]DieReformdesBerufsbildungssystemsinDeutschland.-NovellierungdesBerufsbildungsgesetzes(BBiG)
[16]梁琦.吊裝超級鋼柱請來69歲技工[N].北京青年報,2005-04-19.
[17]儲智勇.技能人才:短缺有五大原因[N].北京青年報,2005-08-15.
[18]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