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水品性看現代大學精神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水品性看現代大學精神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水品性看現代大學精神

      摘要:大學精神是高等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價值追求,是大學文化的精髓,是大學賴以生存的支柱和動力。通常學術界對大學精神的理解為:學術自由、學校自治、教授治校、教學與科研相統一等等。大學精神應關注人的精神的培育和發展,乃至對一所學校、對傳承人類文化和精神發展的關懷和使命感。因此,現代大學精神更應加關注培養學生精神品質。

      關鍵詞:上善若水;水的品性;大學精神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對大學精神的研究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筆者認為,從個人角度分析,“精神”就是其自身的“魂”,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魂”都丟掉了,其軀干就如行尸走肉。作為培養高級人才的場所——大學來說,大學精神也是其自身前進、發展的靈魂。我國進入發展的關鍵時期,大學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大學精神是指引大學發展的指南針,因此,如何定位大學的這一指南針是值得我們去分析的。

      一、淺析大學精神

      1.大學精神的內涵

      目前,對大學精神的界定還沒有一個權威性的定論,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立場、不同的角度加以闡述,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大學精神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他是既抽象又具體,之所以抽象,是因為它隱含于大學人所具有的理念、理想和價值追求之中;之所以具體,是因為它是大學人在辦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定的活力和心理狀態。我們可以給大學精神作以下界定,即所謂大學精神是指,大學在發展過程中經過長期的積淀、選擇、提煉、發展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價值體系和規范體系,以及其表現出來的心理定式和狀態式[1]。

      大學精神是大學的靈魂,是反映大學歷史傳統、文化品位、特征面貌的一種精神文化形態,是大學在長期的文化創造過程中積淀、整合、提煉出來的,并為大學人所認同的一種價值觀念體系和群眾意識。它既體現大學的辦學理念、辦學方向、辦學宗旨、校園文化,又體現大學人的奮斗目標和價值追求,并且融一個民族優秀歷史文化傳統與時代精神于一體,成為大學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源泉和動力[2]。

      2.現代大學精神的演變

      現代大學最早始于1810年洪堡創辦的柏林大學。其首任校長費希特在就職演說時就闡明了柏林大學的基本精神。“這所大學的教學和科研以追求真理為主旨,它不是根據政府一時的政治利益和黨派、教派的狹隘眼光來安排自己的教學和科研。恰恰相反,這所大學是以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利益,以人類進步和人的完善發展,以自由探索真理為辦學主旨。”

      中國近代大學精神是隨著近代大學制度的引入而萌生和發展的。20世紀20年代蔡元培倡導“兼容并包”、“學術獨立、思想自由”,30年代梅貽琦先生提出的“通才教育、教授治校和學術自由”是中國近代大學精神的典范。蔡元培倡導“兼容并包主義”認為“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他對北大實行革故鼎新,提出的辦學理念是“仿世界各學府之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主義。”奠定了北大“兼容并包,海納百川”的傳統。清華前身清華學堂,是由“庚子賠款”創辦的留美預備學校,早期校長唐國安、周詒春就重視學生品格、注重培養“清華精神”。周詒春提出“德智體”三育并進的教育方針。1914年提出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校訓,并日益凝練成為清華的傳統精神[3].使“民主”與“科學”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于是在中西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過程中,每一所中國的大學都逐漸增強了科學意識,形成了科學精神。如“求是”是浙江大學的校訓,這是竺可楨在1936年任該校校長時所制定的校訓。

      中國大學精神,可謂歷史悠久,內涵豐富。中國近代大學已經在繼承中華民族優良的文化傳統和古代辦學經驗的基礎上,吸收和融合了西方先進的文化和辦學理念而逐步形成并發展起來了。可惜,從近代以來,中國大學是處于列強侵略、社會動蕩、政權更迭、社會變革的環境之下;解放前,中國大學又受到了國民黨政府的干涉。1927年,提出的“黨化教育”、“三民主義教育”,在大學里實行訓導制度,使大學完全失去了辦學的自主權,成為國民黨的統治工具。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大學以蘇聯大學模式為藍本對舊的高等教育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一方面,使大學為新中國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否定了大學精神中相當多的積極內容。特別是十年“”,更是把大學精神破壞殆盡,使大學教育遭受了空前的浩劫。所有這些都成為中國大學精神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4]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大學精神提出了新的一些要求,加入了“創新、發展、和諧”等因素。分析了“上善若水”中水的品性,縱觀了我國大學精神的演變之后,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水的品性中挖掘我國現代大學精神。

      二、從水的品性分析大學精神

      我國有著悠久的傳統文化,對于“精神”的研究也有著很長久的歷史。古人認為,“精神”也就是一種“品質”或“品性”,人要有好的“精神”和“品質”。精神是指導事物前進發展的指南針,是為了事物更好地存在而存在的,因此,任何一種精神都是依據其自身事物在所處環境中發揮的作用和功能來行使職責的,“大學精神”也是如此,因此大學的功能是大學精神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大學“培養人”這一最基本的目標和作用已經得到所有人的認同,于是大學精神要依據培養什么樣的人來定位是不容置疑的。

      “青山擋不住,畢竟東流去。”君不見盡管山丘、溝壑千千萬,并未擋住“東逝水”。無數的江河、小溪,或奔騰咆哮,或潺潺低吟,或明流,或暗潛,但終究流歸大海。水以柔克剛,君不見古老建筑屋檐下的青石?撒撒點點的洞穴并非人工雕鏨,是那屋檐流淌下的水滴的杰作。水盡管秉性柔弱,但它持之以恒,終究“滴水穿石”。對于水的品質分析有很多,綜合各家,筆者認為可以總結出如下的一些的觀點和看法:

      1.守拙。水乃萬物之源,論功勛當得起頌辭千篇、豐碑萬座,炫耀的資本不可謂不厚。可它卻始終保持一種平常心態,不僅不張揚,反而“和其光,同其塵”,哪兒低往哪兒流,哪里洼在哪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靜。此等寧靜和達觀,是很多人難以企及的。這的確是一種“無為”,但不是對“大我”的無為,而是對“小我”的無為,是在個人利益上的無為。從現代社會發展的進程來看,社會壓力很大,大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這種“平常心”,以不變應萬變,此乃大學精神之一。

      2.齊心。水的凝聚力極強,一旦融為一體,就榮辱與共,生死相依,朝著共同的方向義無反顧地前進,故李白有“抽刀斷水水更流”之慨嘆。因其團結一心,水威力無比:匯聚而成江海,浩浩淼淼,蕩今滌古;乘風便起波濤,轟轟烈烈,激濁揚清。民族要振興,中國在崛起,這并不是一兩個人的任務,這更是我們全體炎黃子孫的心聲和使命。有句話說:一個中國人是一條龍,十個中國人是一條蟲。我要說:中國人不是蟲,我們要做真正的龍的傳人。這種民族精神當然要貫穿在大學的教學工作中,要教育我們的學生應有足夠的民族優越感,此乃大學精神之二。

      3.堅忍。水至柔,卻柔而有骨,信念執著追求不懈,令人肅然起敬。九曲黃河,多少阻隔、多少誘惑,即使關山層疊、百轉千回,東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絲動搖,雄渾豪邁的腳步何曾有片刻停歇;浪擊礁盤,縱然粉身碎骨也決不退縮,一波一波前赴后繼,一浪一浪奮勇搏殺,終將礁巖撞了個百孔千瘡;崖頭滴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咬定目標,不驕不躁,千萬次地“滴答”、“滴答”,硬是在頑石身上鑿出一個窟窿來,真可謂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水滴石穿的故事被人們所傳頌,現代大學生更是要具有這種執著、始終如一的精神,此乃大學精神之三。

      4.博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愛心,最具包容性、滲透力、親和力,它通達而廣濟天下,奉獻而不圖回報。它養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壯,從不挑三揀四、嫌貧愛富。它映襯“荷塘月色”,構造洞庭勝景,度帆檣舟楫,飼青鰣鰱鯉,任勞任怨,殫精竭慮。它與土地結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與生命結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從不彰顯自己。大學是思想相交,迸發火花的地方,這就要求我們要有及廣的包容力,正如蔡元培倡導的“兼容并包”、“學術獨立、思想自由”,此乃大學精神之四。

      5.靈活。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執,有時細膩,有時粗獷,有時嫵媚,有時奔放。它因時而變,夜結露珠,晨飄霧靄,晴蒸祥瑞,陰披霓裳,夏為雨,冬為雪,化而生氣,凝而成冰。它因勢而變,舒緩為溪,低吟淺唱;陡峭為瀑,虎嘯龍吟;深而為潭,韜光養晦;浩瀚為海,高歌猛進。它因器而變,遇圓則圓,逢方則方,直如刻線,曲可盤龍,故曰“水無常形”。水因機而動,因動而活,因活而進,故有無限生機。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們要與時俱進,要在靈活的狀態下發展自己,大學更是要培養學生的這種靈活性,在固有的知識之上要有創新,此乃大學精神之五。

      6.透明。雖然也有渾水、污水、濁水甚至臭水,但污者、臭者非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無顏無色、晶瑩剔透;它光明磊落、無欲無求、堂堂正正。惟其透明,才能以水為鏡,照出善惡美丑。人若修得透明如水、心靜如水,善莫大焉。社會是一個涵蓋所有事物的大熔爐,這其中有精華也有糟粕,大學中的學生們要在這個熔爐中不斷的磨礪自己,就要培養自身具有水的這種透明品性,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此乃大學精神之六。

      7.公平。水不汲汲于富貴,不慽慽于貧賤,不管置于瓷碗還是置于金碗,均一視同仁,而且器歪水不歪,物斜水不斜,是謂“水平”。倘遇坑蒙拐騙,水便奔騰咆哮,此乃“不平則鳴”。人若以水為尺,便可裁出長短高低。走過長久的歷史軌跡,大學已從最早的“貴族學校”走到了今天的“大眾化”,教育公平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大學要公平,此乃大學精神之七。

      無論是哪一種品性都體現了大學精神的靈魂所在,本文只是淺顯的分析了上善若水和大學精神,關于這一觀點,還有很多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參考文獻:

      [1]李文山.中國大學精神的內涵及其演變[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6(6):153.

      [2]朱振林.鍛造大學精神是大學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2):9.

      [3]黃明娣,陳小英.建構與中華民族精神相統一的現代大學精神[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7,(2):42-43.

      [4]李文山.中國大學精神的內涵及其演變[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6(6):157.

      爱爱帝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午夜亚洲WWW湿好爽 |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入口|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 亚洲av无码片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1页|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精品蜜桃|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亚洲性色AV日韩在线观看| 午夜亚洲WWW湿好爽|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一区区二区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A∨无码无在线观看|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亚洲激情校园春色|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WWW|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毛片 |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少妇|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 亚洲第一页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 亚洲欧洲|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黑人|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