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審美啟蒙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小學美術教育課程中,結合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啟蒙學生審美能力。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審美啟蒙美育培養
一、培養觀察力,以形啟美
美術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和能力,讓學生在觀察生活中去體驗和創造性地表現生活中的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般是指導學生依靠形象、色彩、聲音和觸覺來觀察思考的。因此,直觀教學對學生是必須的教學,不應該建筑在抽象的概念和詞匯上,而應建筑在學生能直接感受到的形象之上。在《造型表現——認識幾何圖形》一顆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學習用簡單的幾何形觀察世界、認識世界、表現世界。先通過直觀教學展示生活中的方方、圓圓和尖尖,增強學生感受;啟發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與方、圓、尖相關的事物。幫助學生觀察對比、揣摩分析、領悟各種圖形的變化與聯系形成清晰的視覺表象。又如我放一首兒童音樂,聽完后運用幾何圖形來表現樂曲的優美旋律,根據自己的感受涂上顏色。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常穿插游戲啟蒙學生觀察與感受能力,如:游戲1:找朋友——出現包含三種形狀的圖片(可以是照片,也可以是圖畫),請學生從上面找出各種形狀,啟蒙學生的觀察力。游戲2:感覺——用三個袋子裝著三種不同形狀:三角形、方形、圓形,請學生摸一摸,分辨形狀,并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啟蒙學生的感受能力。
二、培養想象力,以智啟美
培養學生想象力,育能啟美。美育是用人類創造的一切精神產品與物質產品的美,反過來對人進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的和諧的發展。美產生于勞動,又服務于勞動。人們在生產中不僅要獲得物質上的滿足,而且還要從中獲得美的享受。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藝術設計和創意的范圍十分廣泛,美蘊藏在人類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如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優雅別致的環境裝飾,五彩繽紛的生活現象,人類端莊高雅的行為舉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優秀的藝術作品,等等,都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搖籃。如果一個人不懂得現實生活的美,也就無法正確認識與理解藝術美。藝術創作來源于生活。
三、培養創造力,以動啟美
美術課的教學活動就是從小對兒童進行感知美認識美、了解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激發追求美的欲望,促進他們創造美的能力的發展。從而提高兒童的美育素質,完成素質教育中的美育教育任務。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要很好的對小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美術課的教學活動,必須認真鉆研大綱和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美育因素和在技能訓練過程中去發現美育因素,激發對美術課的強烈興趣;運用多種教學媒體為學生提供美的材料;貼近學生生活,采用多種技能訓練方法。才能較好的在美術課的教學活動中實施美育教育。
采取各種形式,培養獨立創造能力。美術課的教學任務首先是向課堂要質量,也是組織學生上好美術活動課的重要場所陣地。因為美術課是豐富學生的美育生活,拓寬審美境界,誘發審美情感,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有效途徑;而美術課活動可以通過欣賞、構思、創作為主線,利用所學畫剪、貼、撕、卷、拼等制作為主要方式,采用有特色的新穎有趣,實用性很強的內容和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教學生。讓學生在活動課中“活”起來“動”起來,主動活動,手腦并用,增進學生直接經驗,有目的針對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愿意,喜歡參與。重視學生構思設計,創造和評價,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能力,使學生的想象,思維,動手得到發展。如圓形、三角形、半圓形、矩形等,啟發學生可以用這些“零件”組裝成各種畫。教師雖然也向學生出示了許多幅“零件拼裝圖”,但是更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創造,這樣的活動效果就與以前大不相同。每個學生都畫出與別人很不一樣的頭飾,如房子、汽車、葡萄、螃蟹、太陽等等。我們體會到這一變化的最大特點是,學生把美術活動看成是自己的事,而不是教師要他做的事。在原有基礎上進步的同時把學習當做一種樂趣,才能激發創造力,讓學生在動手創造同時,提高審美能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使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充分結合利用起來,于是學生從小學會美化家庭和生活環境,讓學生在自己的構思實踐中體會成功的快樂,把課堂教育延伸到社會中生活中去,使學生在豐富的社會實踐中開拓事業,擴大知識面,吸取新信息,從而達到鍛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目的。
由于堅持不懈的在課堂教學和美術活動課中重視審美能力和創造教育的培養,并采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新穎的導入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創造了自我鍛煉和自我完善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參與美術活動課的積極性,會運用美的獨立創造力學習的風氣,在美術課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創造教育的因素,使每次美術活動課都能有力地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