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是個百年的話題。20世紀初,杜威率先對傳統教育進行發難,他在《學校與社會》一書中,首次將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教育思想和模式稱為“傳統教育”,而把以自己為代表的教育思想和模式稱為“現代教育”,并由此開始了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之間的長期論戰。在現代社會不斷向傳統提出挑戰,不斷革故鼎新的大趨勢下,現代教育也不斷向傳統教育發出挑戰和批判。批判只是前提和手段,繼承與創新才是最終目的。因此,現代教育不僅要合理地繼承與創新傳統教育,在某種程度上,還要創造超越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的,真正能夠適合我們、屬于我們、促進我們發展的教育。
一、準確定義: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科學內涵
對于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內涵是見仁見智。目前較為一致的觀點是兩者不能僅從時間范疇進行簡單劃分。
1.傳統教育的內涵
對于傳統教育,可以從三個層次來理解。第一,廣義的傳統教育,主要指歷史上全部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產物,這是一個內涵不斷獲得豐富的范疇,沒有確定的時間界限。“任何一種典型的歷史文化形態,本身就會形成一種傳統。”今天的現代教育即刻就成為傳統教育,而傳統教育曾經是過去的現代教育。第二,狹義的傳統教育,凡是適應過去的社會制度、生產方式、文化體系等所形成的教育觀念、方式、制度和體系都可稱為傳統教育。這也是多數人比較贊同的。第三,最狹義的傳統教育,主要指教育史上的一個特定的概念,由學派之間的沖突所造成的,專指赫爾巴特及其學派的教育理論。
2.現代教育的內涵
現代教育主要包括四個層次:第一,最廣義的現代教育。凡是反映現代化大生產要求的教育都可以稱為現代教育。現代教育包含近代、現代和當代三個不同發展階段的教育。在某種意義上看,現代教育是從資本主義大工業和商品經濟發展起來到共產主義社會完全實現這一歷史時期的致力于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全面發展個人的教育。第二,廣義的現代教育。相對于古代社會而言,現代社會必然相應地產生現代教育。現代教育主要指適應社會生產、生活發展迅速變化的教育。這是多數人對現代教育所持有的觀點。第三,狹義的現代教育。這主要指當代反映新技術革命形勢的教育,亦即當代教育。今天的現代教育主要指在內容上能反映當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應用現代化手段的現代化教育。第四,最狹義的現代教育。這相對于最狹義的傳統教育而言,主要專指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在蘇聯教育學中,也指贊可夫和達維多夫等人為代表的教育思想。
二、精確定位: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聯系
在教育史上,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都曾有枯有榮,人們對其評價也有褒有貶。從理論上看,不管是傳統教育還是現代教育都不能孤立地被認定為一定是好還是壞,二者都反映了它們產生之時特定社會發展的需要,都有其合理性。因此,我們要辯證地看待教育的發展。
1.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聯系
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是密切聯系、一脈相承的。現代教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它植根于豐富的民族文化傳統,是由傳統教育發展而來的。教育發展在由傳統向現代的轉變過程中勢必遭遇對傳統的揚棄。唯物辯證法認為,否定是事物發展的契機和推動力量,是一切事物自身發展的決定性環節。教育改革創新,不簡單是打倒一個,另立一個的事情,在否定教育傳統的同時,要把教育傳統中合理的東西保留并加以發揚,進行改造,包含到新的教育體系中。因此,我們既不能因循守舊、固守傳統,也不能拋開傳統,而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保留傳統中的優良因素,并加以轉化,使其為教育的現代化服務。對傳統教育中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教育思想和對現實生活仍有影響的內容,應用發展的眼光對待,在繼承的同時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容,使其與時俱進,歷久彌新,既體現傳承文化的教育功能,又反映時代進步文化發展的新氣象。
2.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區別
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之間又有較大區別,反映在教育的多個領域,主要有:第一,教育理念不同。現代教育理念具有開放性、動態性、超前性和變革性等特點,而傳統教育理念是封閉式、靜態的、被動的和保守的。第二,教育目的不同。傳統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學生牢固地獲得系統知識,強調知識聯系、理解和應用的重要性,其教育過程的核心就是對知識的理解。現代教育的目的在于發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形成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過程的核心放在學生能力的發展上。第三,教育內容不同。現代教育強調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重視知識的應用與轉化,重視課程內容的開放性和多樣性;傳統教育則強調教育內容的統一性、靜態化,教.育內容變化很小。第四,教育媒體不同。現代教育重視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限于條件,傳統教育則強調口耳相傳,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第五,教學形式不同。現代教育創造出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體驗學習、網絡學習等教學形式。傳統教育注重接受學習、機械學習等形式。第六,師生地位不同。現代教育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張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傳統教育則強調教師的權威性,忽視學生能動性。
三、合理定向: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共同目標
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是對立統一的。二者在形式上是對立的,實質上都統一于促進教育和人的健全發展的根本目標上。現代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對傳統教育的繼承和創新,離不開對同時代國外優秀成果的借鑒。這種縱向繼承和橫向借鑒之間,總是像網絡一樣立體地交織在一起。只有縱向繼承,則易于形成封閉;只有橫向借鑒,則不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追求現代,重視傳統,讓反傳統也成為我們的傳統之一,也許是一種更為恰當的態度,教育發展總是與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相聯系的。在時間維度上,我們要向傳統教育學習,繼承與創新傳統教育,做到“古為今用”;在空間維度上,要向外國的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學習,本上化所“拿來”的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做到“洋為中用”。
1.時間上的聯系——繼承與創新
一段時間以來,傳統教育常常被人們等同于陳舊的口耳相傳、笨拙的竹簡木條、古老的私塾書院,似乎與當達的市場經濟、信息社會格格不入。傳統教育好像專指古代教育和近代教育的種種劣弱之處。事實上,傳統教育并不都是陳舊的。很多人一提到傳統,就覺得是過去的陳舊的東西,就是刻板的、靜態的,需要打破,重新建構。傳統教育中有好的、優秀的一面,為歷史所繼承;也有過時的陳腐的一面,需要加以揚棄和改造。這是因為,現在的東西,必將成為過去的東西,而其中有一部分經過時間和實踐的檢驗的東西,如果得到認可,則也將成為傳統的東西,而其余的東西,才是真正陳舊的東西,需要拋棄和別離,需要將它們放到“故紙堆”中去。明智者在現代化進程中往往先考慮如何利用傳統而不是全盤否定傳統。繼承傳統知識不僅十分重要,而且比獲取新的認知還要重要得多。
“新事物必須脫胎于舊事物,即使從表面上看新事物同舊事物沒有絲毫的聯系。”因此,教育的發展不能忘記傳統。學習方式的現代化并不意味著要排斥和否定傳統教育。在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辯證地看待、批判性地吸收傳統教育,不能將傳統教育說得一無是處。很多傳統教育不僅僅是古典的,還能稱得上是經典的。現代教育的出現絕不意味著傳統教育的消亡。當今教育,在注重向現展的同時,也開始回視傳統教育。當然,傳統教育的抬頭并不表明傳統優于現代,只能說在現代教育中還有許多東西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從而有利于我們找到現代教育發展的新走向。
2.空間上的聯系——“拿來”與本土化
教育面向現代化的途徑是面向世界和面向未來。教育要面向未來,正視當前現實是教育改革的基點。面向未來的發展和需要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在面向未來的同時,我們要批判性地接受傳統的教育理論。教育要面向世界,向國外先進的現代教育本身學習是沒有問題,但是教育發展要立足于中國的教育現狀和學生實際,有選擇、有批判地向外國學習。“直接接受西方的理論、概念、工具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人的問題。”照抄照搬只會產生“橘逾淮,則為枳”的現象。過去的全盤“蘇化”行不通,現在如果全盤“西化”也必將受阻。國外的現代教育要想在國內學校教育中尋求附著點和生長點,必然要經過一個本土化的過程。“本土化對我們的要求無非是兩條:批判的吸收、創造性的思考。”只有對“拿”的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進行“揚棄”,才可能在我國的教育“沃土”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否則,只能像其他“進口”理念和理論一樣曇花一現、銷聲匿跡,成為過眼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