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職業教育作為可持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審時度勢,加大改革力度,才能從容應對挑戰,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觀念與時俱進真正重視職業教育
國民經濟的結構調整必將帶動勞動力結構調整。目前我國的生產技術水平低和勞動力素質差的現狀,正嚴重制約國民經濟的發展,職業教育的改革應以加入WTO為契機,盡快融入世界發展的潮流中去。
職業教育是我國現代化教育體系和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經濟的發展不僅需要構建知識和技術創新體系,還需要構建知識傳播和應用系統;不僅需要培養一大批高層次知識和技術方面的創新人才,更需要職業教育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技能型高素質勞動者。社會發展實踐證明,職業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勞動力大軍的素質水平,而勞動力大軍的素質水平又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民經濟生產和服務的總體水平,決定著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綜合競爭力;勞動力結構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民經濟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產品結構。職業教育的狀況和水平應得到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重視。
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新的辦學管理體制
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WTO管理重點將逐步從邊境措施轉向國內立法與政策,政府應盡快轉變職能,提高宏觀調控能力,主要做好職業教育的宏觀管理和調控、提供經費、制定規則和標準、提供服務等方面的工作。加強宏觀調控和社會服務功能,理順內部職能,簡政放權,克服管得過多、管得過死的弊端;創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良好的辦學環境,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為學校創造面向市場、自主辦學的靈活空間;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加大依法治教力度,增加管理透明度;政府行政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建立與市場經濟條件下融資體制相適應的多渠道籌資辦學的教育資本投入機制,優化教育資源結構,實現辦學主體社會化、多元化。
辦學主體市場化、多元化、國際化職業教育產業化、集團化、品牌化
在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的框架內,職業教育主體應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職業教育的特點,根據廠商、行業或產業崗位群對人才規格、能力、素質等方面的要求,設定專業培養方向、能力素質標準、教育內容、教育模式、教學手段,提供優質的教育、培訓、服務,最大程度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人力資源開發的需求;要把職業教育作為一種“產業”來“經營”,提高經費投資效益,以求在人力資源開發、提升勞動力素質和資源輸出等方面獲得“最大回報”;改變規模小、效益低、資源分散、競爭力弱的局面,通過結構布局調整和資源重組,盤活現有教育資產,打造一批職業教育的精品品牌,進行規模化、集團化經營,利用規模優勢和辦學特色開拓國際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和適應市場復雜多變的能力。
推進終身教育建立靈活的學習制度
為適應加入WTO后新形勢對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應樹立大教育觀,盡快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國際化的現代教育制度,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把職業教育作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類教育相互銜接、相互溝通、互為補充的靈活的現代教育體系,修建人才成長的“立交橋”。作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要改變長期以來學制單一,教學計劃、大綱、教材缺乏靈活性,教學方法、手段簡單,學生選擇性差的局面,積極進行制度創新,建立適應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需要的靈活的學習制度,滿足學習社會化、終身化、個性化的需要。
完善教育功能教育、培訓、服務一體化
必須開拓完善職業教育的功能,創新教育培訓模式,融職業教育、職業培訓、社區教育服務為一體,實現職業教育、培訓、服務一體化。
實現職業教育、培訓、服務功能的一體化,并不是將各種功能簡單相加,而是把他們有機結合起來,發揮資源優勢,多方面滿足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的需要。職業教育內部和外部需要緊密配合,一方面政府和行業有關管理部門要科學制定社會培訓計劃、培訓標準及有關政策法規,建立就業準入制度,協調社會各方面關系,在經費、技術、人員等方面給予支持,創造有利于職業教育面向社會開放辦學的宏觀環境;另一方面,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要根據社會需要和自身能力,合理調整培訓計劃、師資、設備和課程內容安排,并主動加強與行業、企業和社會各方面的聯系,緊密結合生產、經營、管理等社會實踐活動,注意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內容,實現最佳辦學效果。
融合網絡技術實現職業教育信息化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職業教育的技術和手段創新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職業教育必須登上信息網絡技術的快車,盡快實現職業教育信息化。
職業教育信息化是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的基礎,是基于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一個全新的教育體系。職業教育信息化不是計算機、網絡、職業教育的簡單相加,而是職業教育、教學、管理、學習與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有機融合,從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教育模式、技術手段、教育評價的動態系統。應進行總體規劃、科學設計,以校園網建設和總體網建設為依托,建立電子政務、信息交流、資源共享、遠程教育等為主體功能的信息網絡化平臺,服務于學校、學生和社會,并面向世界,為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更新教學內容接軌國際職業資格證書
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學內容的改革,要根據產業結構調整對社會職業崗位體系造成的變化,圍繞社會所需職業崗位能力,并充分考慮未來職業需求,來設定教學內容體系。
教學內容應廣泛吸收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要建立職業學校、培訓機構和行業、產業、企業之間的緊密聯系,并形成良性互動,使社會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實際對職業崗位技能的需求變化信息及時反饋到教學內容中。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方面,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滿足加入WTO后人才競爭國際化和外資企業對我國人才需求本土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