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班級關愛建設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面對一個由全年級學習基礎較差、貪玩、調皮的學生組成的班級,如何才能建設好這個班集體呢?如何才能管理好他們,能發揮他們的所長呢?通過自己的研究和探索,找到了對任何班級都適用的最好的辦法:那就是愛護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關注他們的長處,多肯定,少批評,以情育人。
當班主任多年,可像現在這樣的班還是第一次遇到。剛開始時,我天天在處理問題,連吃飯的時間也被占據了,可還是覺得時間不夠,精力也不足。這個班的組成很特殊,因為學校為了激勵班主任工作,實行改革,讓學生自選班主任。我的管理比較民主,很少以嚴師的口吻和學生說話。所以,年級里一幫喜歡運動的、調皮的、平時受班主任老師批評較多的男生都選擇了我,幾乎是一個男子班。年級老師和校長都為我捏把汗,懷疑這個班能不能搞好,想象不出今后這個班有多糟糕。他們知道:這些學生在原來的班級里都是上課愛睡覺、愛講話或愛接嘴、不聽老師教育的自我意識很強的學生,他們分散在各個班都讓課堂管理難度增大,更不要說集中在一塊了。但我對他們充滿信心,我覺得他們都是有感情的人,也都能明白事理,只要先給他們講清道理,做好規范。雖然他們很多時候也可能控制不了自己,但誰不犯錯誤,只要給他們理解與支持,我相信他們會好起來的。剛合并兩周,他們確實做出了很多我不能理解的行為,如:上課一定等打鈴后才從操場往教室走;課間吃早飯,不管上沒上課,一定等吃完了回來,而且一遲到就是七八個;考試后規定了回教室的時間,可我班的十幾個男生根本不管操場早已無其他人,也不管時間早已超過,仍然在那打籃球;上課與老師發生摩擦或者趴在桌上睡覺……看著我天天都在教育他們,旁邊的老師就為我感到痛苦,覺得我是倍受折磨。可我對他們仍然充滿了信心,因為我知道:他們本質不壞!
文理分班兩周后就是期末家長會,在家長會上,我把我對孩子們的看法告訴了家長,也希望家長配合我,多給他們孩子一些肯定和鼓勵,一定要尊重他們,不能老打擊他們;多關愛孩子們,相信他們會帶來很大的驚喜。因為愛能感染人!在假期里,我為如何管理好這個班,想了很多辦法。不管什么辦法,都是以愛為基礎,因為我從內心喜歡他們,我相信他們也會喜歡我,因為愛不但能感染人、愛還能融化心!
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的特征是育人,育人的關鍵是“心靈感化”。用愛來教育,用愛來感染,使師生的心能產生共鳴。從而達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效果。
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人為萬物之靈。俗話說“人非草木,熟能無情。”面對活生生的人,往往感情勝過理智。特別是青春期的學生,可塑性強,易受情景感染,一句充滿師愛,情真意切的話語,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熱情,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在十幾年的教育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教師的真情育人有多重要,教師的愛心是塑造學生美好心靈的良方妙藥。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在實際工作中我重視“情感認同”的作用。教育中,只要對學生投之以真摯的感情,真心的愛他們,就能激發他們真摯的信賴。從而讓他們敞開自己的心靈窗戶。投入的感情越多,得到的信任就越多。在教育教學中,我做到愛護、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盡量消除彼此之間的心理隔閡,產生感情共鳴。與學生交談時情感真、語言誠,用自己的真情實感換來學生的誠心,真正達到交流情感的目的。例如,因為我們班的特殊,一分班,從學生到老師都不看好。有學生跟我說:“蔡老師,你麻煩了,今后你會很累的,我太了解他們了。”因為他們經常一起打籃球。還有的原來本班的學生,看來了這么多活躍分子,他們想轉班,可馬上有同學說:“我們不能走,我們不能讓蔡老師一個人累,我們要為她分擔一些,幫她一起把這個班搞好。”可他們心還是動搖的。年級負責的老師說:“你現在一點不能放松,要隨時盯著他們。”在和他們談心的時,我就間接的把這些情況告訴了他們,引起了激烈的反響,追問是誰講的。我告訴他們,不管是誰說的,既然別人這么看我們,我們該怎么做呢?他們回答得很快:“我們一定要讓他們刮目相看。”我知道,這引起了他們的共鳴,我說我相信你們能做到。但真要做到,必須要他們有主人翁的意識,有很強的集體榮譽責任感,所以還得繼續營造這種團結的氛圍。為此,我充分發揮班會課的影響,開展了《班級榮譽,我的責任》、《我愛我家》、《奧運精神》等主題班會,讓學生親身體會到,這個家(班)好不好,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班級好了,才能讓別人改變他們原有的看法,我們也能在安靜、優美的環境中好好學習。我仔細的閱讀每個同學的班會作業,還在每個人的作業上根據每個人的特點交流了我的想法和期望及一些鼓勵和肯定。通過這些班會和班會作業,同學們認識到:只要團結一心,就能搞好我們這個家。通過這些班會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形成了團結向上的班風。平時還通過小組各個方面的評比,讓學生明白,只有每個人都做好了,我們這個小組才能獲勝,誰不控制自己,就可能給這個小組帶來很大負面的影響,誰為小組爭得了表揚,這個小組成員臉上都有光彩,做到既分工又合作,最終形成團結一致的氛圍。優美的環境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自己在創造美保護美,就能更加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感化、凈化。
教學管理過程是一個認識過程,而認識過程中必須有良好的感情參與。如果在管理中師生關系不平等,沒有和諧、寬松的環境,別說要把這個班管理好,就是基本的要求他們也不會做到。關愛每個學生,是做好教師的最基本要求。在我的眼里,沒有“差生”,有些學生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他們并不差,他們各有所長,只是對學習不感興趣而已。所以我尊重每一個學生,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善于發現他們閃光點,不吝嗇表揚。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不積極,但做事很積極;有的學生對人很有禮貌;有的學生樂于幫助他人;有的學生勇于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有的學生很坦誠……發現后我都會及時表揚他們,讓學生感到我在時時關注他們。幾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無類,其實學生是有類的,有反應快的,有反應慢的;有健康的,有殘疾的,但充滿愛心的教師都應把他們當“無類”去教,對他們一視同仁,以我們生命的激情去激發學生的思想感情。用我們的愛心去調動學生的真情,激起他們自尊、自強、自學的熱情,從而因勢利導,揚長避短,使他們進步,使之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個好的教師,好就好在他對學生賦予強烈的愛。現在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受到家長過多的呵護,一些學生受不得半點委屈。在這種時候,應培養他們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愛,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上,讓他們換位思考。還有的是離異家庭,現在這種家庭很多,有的家長出于內疚和補償心理,對孩子格外關愛,百般遷就,這種過多的“管理”,導致他們形成了消極地反抗,任性地依賴,以及膽怯、姑息幼稚、神經質等性格缺陷。有的是遭受后父母的無形的歧視,造成心理上過激、叛逆,對他人的不信任。面對這種學生,我們就要更多的關注和愛護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和班級的溫暖。我們班一個學生,父母離異,母親早不知去了哪兒,父親再次結婚并有一小孩,因為經濟不太好,父親和后母認為他是拖累,對他相當不好:居住的房子老漏水,甚至流到孩子的床上,可他父親根本不管;要買學習用具,不但不給買還責怪甚至罵他。看著孩子這樣受罪,他姑媽覺得孩子很可憐,從初中開始就把他接到自己家,希望他中學幾年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可孩子由于心理陰影的影響,加上還不是很明事理,比較貪玩,讓他姑媽不時生氣。這次因為他學習上的怠慢,他姑媽覺得這孩子太不爭氣了,就責備了他,并準備國慶時就真正讓他回他父親那兒去。孩子從那天起就發生了變化:早上不按時起床,而且是怎么叫也叫不起來,天天上學遲到。我正準備找他交流的時候(我一般先要給他們幾次機會,在這期間只是提醒他們注意,以示對他們的信任。)他姑媽打電話來了,我了解情況后,讓學生也把自己這段時間的變化和心里的想法寫出來。通過與他姑媽和與學生的交談,我明白了真正的原因:因為高一時他不太努力,暑假開始讓他回他父親家去了。前段時間是因為他手受傷了他姑媽才把他再次接到自己家,講好了這個國慶又回父親那兒,一想到要回去了,他心里特煩,無心學習,用他的話說:“回到那種環境,是不可能好好學習了。”姑媽不了解原由,就吵他,他覺得姑媽羅嗦,也頂撞了姑媽,氣得姑媽頭痛病復發。原因清楚了,我就給他講姑媽的好,姑媽的不容易,特別是把他當自己的孩子對待,這種事情在現在這個社會難找,講他姑媽的良苦用心,他姑媽的期待和想法等等,和他誠心的談了一個多小時,他明白了自己的不對,也坦誠的說了自己的情況和想法。我就再次和他姑媽交流,希望她看在孩子正在努力的情形上,不要放棄他,在他想進步的時候放棄他,那他就會徹底的放棄自己,孩子今后是一種什么情況,我們不敢想象。與他姑媽又進行了長達一個多小時的電話交流。最后他姑媽答應,只要他態度好,努力學習,就讓他在她家住到高考完。下課后,我再次找學生交流,提出我的看法和希望,給他一些處理這事的建議。學生看我為了他,忙了一個上午,很受感動。為了給孩子盡可能的解決心理上的影響,當天晚上,我又和他的父親交流,建議他多給孩子一些鼓勵,也把孩子的進步告訴了。第二天我又給他姑媽打電話,了解孩子的情況,他姑媽告訴我,孩子變化很大,早上自己一早就起來了……愛是教育的橋梁,愛是照亮學生的蠟燭,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愛是可以感化人的。俗話說“打鐵先得自身硬”,要想塑造別人,塑造者首先要受到塑造。教師的品格、學識才華、言語、與學生的感情都會對學生的心靈產生極深刻的影響。教師的示范,對于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表率。要管理好學生,讓學生信服,我們自身首先應該具有高尚的道德素養。所以,在工作中我愛崗敬業,以平靜的心態對待世上種種不平和不公,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注重學生全面發展,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并經常給他們講講自己的人生觀和生活觀,以及他人的美好的東西。我給他們講了一個學校存在的普遍現象:廁所文化。我將這次周末我在南開中學廁所看見的與在我們學校廁所看見的做了一個對比。別人寫的是:“我愛南開”“來三中不后悔”“我愛高二17班”“支持奧運”“反對藏獨”等等,可我們學校寫的是一些什么,他們都明白,以此說明人的意識境界的不同。我還告訴他們,有兩個老師經常說我,不管有沒有其他人,不管我是否難堪,她們都會毫不留情的把我的問題指出來,每次在她們走后,旁邊老師就說:“她們這樣說你,你能接受嗎?我作為旁觀者就受不了。”但我的回答讓她們更驚訝——“不,我感激她們,沒有她們就沒有我的今天”。我告訴學生一個道理“只有真正為你好、真正關心你的人才會把你的問題指出來,要不自己永遠發現不了,永遠改不了,沒有她們也就沒有我今天的進步。”學生聽了很有感觸。
陶行知說:“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因此我們應有豐富的情感,要充滿愛。我在管理中做到待學生人人平等,一視同仁,愛護學生。我贏得了學生的心。學生發短信告訴我:老師,我們選擇你是正確的;老師,你是我讀書來最喜歡的班媽媽。教師節的賀卡上學生這樣寫到:“蔡媽媽,你知道嗎?我們班的同學都很喜歡你,因為你總是很平易近人,和我們就像朋友一樣,讓我們上你的課時總喜歡暢所欲言。”我在處理問題前,總要考慮怎么做最好、怎么做才讓學生接受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任何時候,發脾氣都是絕對避免的,那只是一種無補于事的耗費,徒然惱了自己,難堪了別人。記得有次,我在住讀班值班,看見我們班一個學生學習不是很認真,馬上聯想到其他老師給我反映的情況,心頭的火一下就竄上腦門,準備狠狠的教育他一下。可我把他請到寢室時,我一下冷靜了下來,沒有發火,改變了方式,是和他心平氣和的談了一些他的學習狀況和生活狀況,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這次談話的效果,是我根本沒想到的,該學生后來變了,變得我都不敢相信。后來我經常想起這事,想到要是那次我叫他出來就發脾氣,那又會是一種什么結果呢?這個誰都能想到,所以通過這事,我深深感受到:只要學生本質不壞,只要我們尊重他們,平等的對待他們,真誠的和他們談心,我們就能贏得學生的心。平常,我們為了教育學生,有時會出現和學生對立的情景,這讓許多人一提到教師這個詞,就會產生師道尊嚴的印象。優秀的教師應該無論是課上、課間都是那樣和藹可親、循循善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特別是在班主任工作中,應讓學生特別是那些有個性、缺點的學生始終生活在充滿愛的教育環境中,使他們的人格發展得以正常地發展。
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喚醒、鼓勵和鼓舞他們,這些都不是立竿見影的”。教育需要等待,在等待過程中,我們需要有愛心和耐心。為了能盡快出效果,我們班成立了一個紀律部,由他們制定日常行為的具體管理措施,措施的實行也由他們來,其他同學和老師督促。因為制度是由學生自己制定的,而且是通過全班同意后才實施的,所以大家都樂于接受紀律部的管理,但我告訴他們:其中的有些措施不是我們的目的,只是我們暫時的一種方式,最終目的是讓大家養成一個自覺的習慣。通過這種方式,在短時間內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上課沒人趴著了;沒人講與課堂無關的了……上課都在盡力聽講,雖然有很多他們聽不懂,但我說只要一節課聽懂一個知識點都是我們的收獲。但要真正養成自覺的習慣,還需要很長時間,但只要我們堅持下去,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所以在教育中我們應以愛心為出發點,理解學生的思想、心理和生活。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作為一個班主任、一個老師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的訓斥,只能促成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更不能用挖苦、諷刺的語言傷害學生。班主任要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批評教育,是真心希望他們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我們有愛心,學生也能更加愛戴我們,有利于加深師生的感情。管理中,我們要及時疏導學生情感,對學生動之以情,導之以行。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我們要把學生看作一個有思考能力的人,有發展潛力的人。當我們把學生當成教育的主體用贊賞的眼光去看他們時,就會發現他們有可愛之處,你不會不去愛他們。在有的教師眼里,后進生是不屑一顧的,然而,后進生的堅強毅力和承受能力是常人所沒有的。如果教師對他們給予深深的理解,就會發現他們值得你愛,你才會發自內心地去愛他們。我班有一名不好學、上課愛講話的學生,但這個學生對美術很感興趣。我因勢利導,讓他在學好美術的時候把學科知識學好,才能考上自己理想的美術院校。后來他上課就專心多了,我趁機表揚了他,他在學習上更加主動、積極。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一般來說,學生往往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如果每位老師對每個學生充滿了愛,那么學生的學習會是幸福和快樂的。